馮濤
摘要:吉林省地處東北地區中部,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遼寧省的出口貿易發展步伐也逐步加快。而農產品對外貿易作為遼寧出口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拉動經濟增長上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本文主要研究了吉林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并通過目前遼寧農產品發展情況作進一步的分析,得出了影響吉林省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 吉林省 國際競爭力
1 吉林省農業生產的比較優勢
另外,由于吉林省西部地區優良牧草在各類天然草場的分布廣泛,草原牧草種植顯示出深厚的潛力與廣闊的生產利用前景,更帶動了吉林省畜牧業的發展。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236.2萬噸,比上年增長1.5%。其中,豬肉產量122.0萬噸,增長1.8%;牛肉產量43.4萬噸,增長0.4%;羊肉產量3.9萬噸,增長1.9%;禽肉產量66.9萬噸,增長1.5%。生豬存欄989.3萬頭,增長0.3%;生豬出欄1480.2萬頭,增長1.8%。牛奶產量45.2萬噸,增長3.9%。禽蛋產量95.3萬噸,下降0.4%。
吉林省在發展糧食加工和畜牧業生產上有著明顯優勢,同時綠色食品加工工業也比較發達。作為國家生態建設試點省之一,吉林省的森林覆蓋率較高,生態環境和植被保護良好。目前在全省的各種資源中,可用于發展綠色食品的生物資源多達上百種,基于良好的自然條件,吉林省生產的大多數農產品,只要經過技術改造和進一步加工,均可成為綠色農產品。
依托天然的資源優勢,吉林省的特色農產品如玉米、大豆、水稻等暢銷國內外市場。吉林省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黃玉米生產一年一季,色澤好、營養高,適宜做飼料和工業原料,頗受國內外飼料廠家的歡迎,大豆純正、含油量高,因此也深受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吉林省具有一定規模的大豆加工企業三十多家,主要產品為油、豆粕、飼料和大豆食品,還有深加工產品即分離蛋白、組蛋白、異黃酮和低聚糖等。吉林省水稻是一季晚稻,因生長期長、溫差大、土質肥沃、雨水適量等原因,吉林省產出的大米色澤明亮、營養豐富,在全國市場上銷路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品牌效應。
以2011年為例,吉林省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817.52萬畝,比上年增加79.15萬畝,增長1.2%。全年糧食總產量3171萬噸,增長11.6%。其中,玉米產量2339萬噸,增長16.7%,單產7462.8公斤/公頃,增長13.5%;水稻產量623.5萬噸,增長9.7%,單產9019.9公斤/公頃,增長6.9%。
2 吉林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現狀
2011年吉林省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220.47億美元,增長30.9%。其中,實現出口總值49.98億美元,增長11.7%;實現進口總值170.49億美元,增長37.8%。
自2000年以來,農產品出口額占吉林省對外貿易出口總額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0%左右,在全國的出口排序也列屬第7-9位之間的重要位置。吉林省出口農產品主要是以玉米、水稻、大豆等傳統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為主。同時,吉林省的特色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包括山野菜、人參、食用菌等多種特色農產品開始在吉林省年出口總額中占到一定比重;據不完全統計,吉林省每年出口的農產品品種高達300多個。從出口品種結構看,吉林省則經歷了從初級產品向精深加工產品逐步發展的過程。
目前吉林省農產品出口市場已遍及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亞洲是最主要市場。2004年,吉林省農產品出口5億美元,其中對亞洲地區出口額高達4億多美元,占當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3%;2005年,農產品出口8.18億美元,其中對亞洲地區出口額達7.15億美元,占當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的85%;2006年,農產品出口8.15億美元,其中對亞洲地區出口額為5億美元,占當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0%。
以上統計數據顯示,吉林省農產品出口在亞洲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上出現下降趨勢,但與此同時,其在歐洲及北美市場占有率卻呈明顯上升趨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吉林農產品出口貿易在市場結構上逐漸趨于優化。截止至2007年,吉林省農產品出口加工貿易總額已占到全省出口額的70%以上,產品遠銷105個國家及地區。但總體來看,亞洲地區仍是吉林農產品年出口貿易的主要市場,但整體呈下降趨勢。另外,農產品出口也在積極開發歐美市場,預計不久之后,歐美市場將成為吉林農產品出口貿易的又一大重要市場,對其發展影響巨大。
3 吉林省發展農產品對外貿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外貿易作為各國參與國際分工,加速社會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可以有效保證社會再生產的順利進行。因此,吉林省根據自身優勢積極發展農產品對外貿易,推動了全省經濟的高速發展。但隨著吉林省農產品對外貿易的進一步發展,一些問題也隨之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 產業結構不勻,進出口貿易發展水平較低。吉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優勢主要體現在勞動力資源上,但這一資源優勢卻并未在吉林省對外貿易上得到充分發揮。同時吉林省的資源與技術劣勢較為明顯。產業結構的分布不勻嚴重制約了吉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
3.2 出口市場過度集中,加大了外貿風險。在市場集中上,吉林省的對外貿易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而在亞洲地區市場分布上,又主要集中在日韓兩國,出口市場過于集中,這就大大加大了對外貿易的風險性。
同時,在對外貿易中,市場非關稅壁壘問題也是阻礙出口市場發展的又一重要問題。市場壁壘勢必會影響吉林省對外貿易的正常發展,在進行朝鮮和俄羅斯的對外農產品貿易出口時,由于兩國的政治因素,吉林省的出口貿易發展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其風險主要表現在:一是農產品出口地區過于集中,造成了經濟貿易區域分布過于單一,市場發展缺乏多元性。
3.3 出口企業數量過少,缺乏競爭優勢。據2008年吉林省出口企業數據統計顯示,有出口實際的企業僅有1400家,同時出口規模達一億美元的企業只有10家。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吉林省的出口企業數量較少,缺乏競爭優勢,企業出口貿易發展沒有形成集群效應,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的優化。
3.4 外商投資雖然拉動了出口貿易的增長,但也帶來了投資風險。目前吉林省在經濟發展上主要有農業、化工產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等幾大優勢產業,在全省GDP的占有率上高達80%。吉林省的外貿產業在帶動全省經濟發展上貢獻突出,但也帶來了一些金融風險,一旦國際市場發生萎縮,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4 吉林省主要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研究
2012年1-11月份遼寧省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8.6億美元,同比增長22%,農產品出口額占全省出口總額的30%。據吉林省商務廳公布數據顯示,多數年份里,吉林省的玉米、干豆、大豆基本上均為凈出口狀態,玉米出口的國際競爭力較高,其在出口貿易中的優勢顯著。但食用籽油的國際競爭力較低,劣勢顯著。
在吉林省主要農產品的出口結構中,玉米、干豆、大米、中藥材等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優勢較為顯著。因此,吉林省在今后的農產品出口中,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優勢產品,進一步增強其市場競爭優勢,積極發展對外出口貿易;另一方面,吉林省還要基于環??紤],保持鋸材出口現狀,不再增加其出口額;另外,對于一些國際競爭劣勢顯著的農產品如水海產品以及鮮、干水果和堅果等,吉林省政府應加大資金技術等的扶持力度,逐步增強其在出口貿易中的競爭力。
5 提高吉林省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對策
5.1 政府農業政策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中國加入WTO后,積極參與國際經濟事務,大力發展對外經濟,同時也帶動了國內市場經濟的發展。盡管政府大力扶植國內的農產品加工貿易,制定農業優惠政策。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仍有很大空間,主要表現在:一方面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缺乏科學指導,產業結構布局有待調整,沒有一個長期的發展戰略;另一方面,我國農業經濟體系還沒有完全成熟,對市場的研究不夠,沒有充分把握好市場需求與產業經營的關系,經濟效益不高。同時政府部門也要積極調整經濟扶持方式,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5.2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測機制,發展標準化農業。目前,吉林市在發展農產品出口貿易還面臨著一大重要難題,即農產品質量檢測存在一些缺陷,沒有統一的質量檢測標準。另外,要提高吉林省的農產品出口競爭優勢還要發展特色產品出口,積極開發和尋求具有本土優勢的農產品出口經濟增長點。在發展農產品加工出口時,吉林省還要建立統一生產標準,實現農產品標準產業化發展經營。
5.3 進一步推行多元化出口發展戰略。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發展,我國也積極調整發展戰略,積極與軌跡接軌。因此,吉林省在發展對外貿易出口時也要按照國際化發展要求,制定相應的出口經營戰略。隨著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吉林省只有積極制定并適度調整其經濟發展戰略,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占據一席之地。因此進一步推進出口貿易多元化發展,提高貿易覆蓋范圍和市場占有率是競爭的核心和關鍵。
5.4 改變營銷策略,發展自主優勢品牌。開發自主品牌是進行科技創新的重要目標,在產品的研發環節,企業一方面要積極提高農產品加工的市場知名度,轉變經濟發展思路,積極提高產品的經濟附加值,發揮品牌優勢;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制定相應優惠政策,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吉林省農業出口貿易整體競爭力。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吉林省的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政府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另外企業還要考慮自身情況,加大資金及技術投入,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提高國際競爭力,積極推動農產品出口貿易朝著健康繁榮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秉龍,王勝利,王可山.農業經濟管理概論[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11月.
[2]郭翔宇.比較優勢與農業結構優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年1月.
[3]劉鳳琴.農業可持續發展系統分析[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4]張維.陜西省發展農產品網絡營銷的制約因素和對策探討[J].價值工程,2012(18).
[5]蘇航,徐丹丹.農產品品牌競爭力評價研究[J].價值工程,2013(22).
[6]高振芹.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推進農業經濟國際化[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