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林
【摘 要】如何讓逃課學生回歸課堂,還原高等教育本位已經成為當前高等教育緊迫問題。影響大學生逃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學生自身因素和學校因素,而學校因素主要是教師和學校管理兩個方面。本文就學校因素作一探究。
【關鍵詞】大學生 逃課 學校因素
大學生逃課,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在當今大學校園里,逃課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甚至成為一部分學生追捧的“新時尚”。但它從出現到成為“熱點”,再到成為一種現象,也不過只是幾年的時間,逃課現象一定會對學校管理制度的執行產生障礙,影響校風,使學校名譽受損,不利于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整體質量上的提高。比起逃課對老師、學校的影響,我們更擔心學生的未來。如果不及時讓學生回歸課堂,會對中國的教育質量產生重大沖擊。中國高素質的人才從何而來?逃課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大學生逃課現象之嚴峻,這不得不讓我們去思考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及應采取的對策。影響大學生逃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學生的自身因素和學校因素,而學校因素主要是教師和學校管理這兩個方面。本文就這兩個方面對逃課的原因及對策作探討。
一、逃課的原因
逃課的原因除一些學生自身素質低的原因外,還有別的因素,也不能把逃課的原因和責任統統都歸結到學生的身上。大學生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來選擇自己是應該上一堂沒有興趣的課還是去圖書館來給自己充電。當教育出了問題的時候,首先應該反思的是管理者。如果是教育思想和理念落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滯后,如果老師的人格不夠崇高,知識不夠完備,那些敢于逃課的同學也許是值得夸贊的,因為他們想通過一種沉默來表達不滿,通過另一種學習的方式來達到和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教師因素
教師的教學,包括教育理念、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師生關系等對學生是否愿意上課有直接的關聯。上課死板、照本宣科、知識面狹窄,老師講得太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近聞大學生與老師在點名、出勤問題上斗智斗勇,點名方式不僅多樣化,還朝著數碼化、高科技化發展。有的方式讓人哭笑不得,“亂序點名”“拍照點名”“指紋方式點名”,不按常理出牌。雖然點名的方式日新月異,卻并沒觸及逃課的深層問題。如果讓學生僅僅為了考勤表上那個“勾”去上課,上課又有何意義?或許因為對教師課堂調控的難度過大,才去做些表面文章,提高到課率,也給大學一個光鮮的“臉面”,如此,實質上已經使大學精神“羞色”。“拍照點名”不如增強課堂魅力。
1. 教學缺乏個人魅力。講課沒有特點,不能吸引學生。講課毫無新意,照本宣科,與學生互動較少,只顧進度,不管效果。某學校一外國文學的副教授因為授課水平差,班上缺課學生多,影響了他的聲譽,一個個找學生談話,說要評正教授了,希望學生幫幫忙,下學期一定好好教。但缺課現象依舊。
2. 責任心不足。對于顯性逃課學生,不及時進行督促教育;對隱性逃課的學生,不能及時發現并制止,反而采取了縱容不理睬的態度,鈴聲響了就講課,下課就走人,批改作業不認真,不與學生接觸,師生之間沒有交流可言。
3. 課上敷衍潦草,漫不經心,過于乏味,課下作業依書論書,唯權威是,過于機械,有時還讓學生造假抄襲,嚴重影響老師在學生中的威信,導致學生看不起老師。
4. 考試方法不當。現在的考試,一般以教師在課堂講授時的筆記為考試內容,期末劃重點劃范圍,或考題簡單等因素,聽不聽課對成績沒有多大影響,在考試前猛抄或復印筆記也能過關,造成部分學生認為上課聽講價值不大,逃課自然就成為一種習慣。
二)教學管理方面
大學賦予學生巨大的自由空間,極少的作業,大片的空閑時間,豐富的選修課……但這種“自由”并不能成為學生放縱自己的借口。學校的管理方式,對學生能否留在課堂,有著很大的影響。大學不像高中那樣管理嚴格,相對來說,更自由,更開放。一所大學,她的學生經常以逃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于大學教學和課程的意見,實際就是給大學最大的難堪和無言的批評。
1. 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當前高等院校部分課程結構、體系、內容遠遠跟不上形勢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 教材陳舊,內容選擇不當,教學方法沒適時調整,死記硬背的考試,使得他們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涯被稱為“后中學時代”。
3. 規章制度執行不徹底。高校對于學生逃課都有相應的處分條例,然而,在實際中這些制度沒有真正落實,許多學校因學生曠課而受到處分的人很少,時間久了學生逃課的時候只會考慮任課老師會不會點名,會不會影響自己的成績,而并不把學校的規章制度放在眼里,這種遷就的態度極大地縱容了學生逃課。
4. 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不協調。雖然強調以教學為中心,但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之間未能默契配合。部分教師上課,只管傳授專業知識,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則不聞不問,而學生管理卻更多地注意讓學生多從事社會工作,而不顧教學。結果是有的學生熱衷于為行政事務而不去聽課,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不協調讓少數學生逃課有借口。
5. 考核教師不科學。目前對教師的考核實際上只是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學任務,教學效果還說得過去,就算合格。至于教師對專業新知識了解,對本學科前沿動態跟蹤、對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知之甚少的情況,沒有考查,進而影響老師的講授質量。
二、 對策分析
一)教師方面
1. 教師要管教管到。上課點名考勤的課程,逃課的學生少,而不點名、不考勤的課程,逃課的學生就多;上小堂課時逃課人數少,而當幾個班上大堂課時,由于考勤管理有難度,逃課的人數就明顯增多。出勤還要與評優、獎助學金掛鉤。
2. 學識淵博、聯系實際。
3. 上課要詳細,別讓學生一頭霧水。
4. 狠練基本功,使課堂生動有趣。
5. 推進考試內容、方法改革。endprint
現行的考試內容、考試方法過死,考試內容多數都是教材上的原題,學生考前死記硬背兩天也可以考出好成績,體現不出聽課與不聽課的差別,教師應在考試內容的題目設計上下功夫,使學生不能靠死記硬背,而要靠平時對知識的積累和對概念的思考和理解。大學該嚴出,如果考試多些難度,學生過多逃課就無法通過,如此,學生不能輕易逃課。
二)學校管理方面
1. 改進管理模式
大學應該是自由、開放、包容的,學校與學生之間應該是相互溝通、交流、友好的。大學的包容性決定了老師應該對逃課的學生理性對待。學生學過能懂的課不用聽。因材施教,拋棄形式主義的東西,不去浪費時間和精力,專注自己喜歡的學問。特別是教學制度不改革,只對學生管理改革,老師的課堂依然是“濤聲依舊”,逃課現象自然是難以避免。
2. 提高教師素質
以學生為本,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改革教學體制,構建和諧的課堂秩序,更新教學內容,尋求切實可行的教學新思路,創新教學方式,從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動機。教師要精于本學科,應站在學科前沿,給學生以新奇感,讓學生參與課堂的互動,體會到上課的樂趣。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素養去感召學生。
3. 優化課程設置,提高課程的實用性
對現行教學計劃中的有些課程進行調整,取消落后于時代的課程,增加實用性強的課程,擴大選修課的范圍和數量。
4. 健全教學效果評估管理機制
建立基于良好的教學效果評估管理機制的教學方式、方法和課堂管理,幫助教師追求教學生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維,有效構建和諧的課堂秩序,活躍課堂氣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大學之道貴在育人,課堂不能留住學生,老師肯定有責任。現在很多學校防范學生逃課的一大重點就是從管理學生、控制學生方面入手,把學生“逼”進課堂,想出一些奇招,怪招、新招。而老師則認為自己講的課,少有學生來聽,或者來聽了一會就走,或多或少讓老師沒有面子,板子都打在學生身上,是不適當的。而大學生是來學習的,為什么選擇逃課?除了極少數學生的組織紀律觀念不強外,學校還要從管理者自身上找原因,對癥下藥。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厭學、老師教課不負責、學校管理松散等一系列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地讓逃課學生回歸課堂,逃課現象才能得以真正解決。
【參考文獻】
[1]毛宗良. 大學生逃課現象的調查與對策分析[J].沿海企業與科技,2006(01).
[2]吳秀霞,崔翠翠.大學生逃課現象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
[3]許海媚.關于大學生逃課現象的思考[J].中國西部科技,2010.
[4]蔡文璇.從兼職班主任角度分析新生逃課現象[J]. 文教資料,201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