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華溢
摘 要: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貨是在政府支持鼓勵的一種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最直接的扶貧方式,小額信用貸款是中國農村信貸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是將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的信貸活動與支持三農的有機結合。支持農民提高生活水平并促進農村商品經濟發展以使農業快速有效發展進程的一種新型農村金融工具。由于小額貸款自身特點發展,當前中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貨的發展仍處于摸索的階段,隨著發展仍將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問題;措施
中圖分類號:F83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0-0093-02
引言
農村信用社作為中國農村合作金融主要基本組織形式,必須扎根于農村,結合農村金融環境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信貸管理原則和操作手段。現階段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對象最主要是廣大的農戶、個體經營者、鄉鎮企業等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單位,決定了農村信用社必須堅持“小額、流動、分散”的信貸運作原則。通過多年的發展與實踐,農村信用社在農戶小額信貸款的發放與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進展并且積累了不少經驗,但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注意與解決。
一、當前中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特點
1.農村小額信貸呈現遞增狀態,主要在于國家支持三農的發展。
2.小額信貸對象由傳統農戶轉變為多種經營戶或者個體戶等,由傳統農業演變成可使農民增加收入的各個產業各種產業,小額貸款的目的也由單一的使農民脫離貧困變成促使農民增加收入奔小康。
3.小額貸款的額度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有上漲,農村經濟發展因地域不同發展差異大,有些經濟相對繁榮的農村,小額貸款額度會有上漲。
4.人名銀行對開展小額貸款業務給予資金和業務上的支持,加大支農力度,以執行相對比較低的存款準備金率支持資金,以及適當放寬貸款利率浮動支持擴大農村小額貸款業務等。
二、農戶小額貸款不良的主要問題原因
(一)內部因素
1.農村信用社基層客戶經理不足,致使貸款管理不到位。隨著服務三農的覆蓋面逐步擴大和貸款農戶的增加,對客戶經理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就農村信用社而言,一個客戶經理平均要管理三四百余戶農戶貸款,還要繼續推進農戶貸款,客戶經理基本上是超負荷上崗。隨著經濟發展農戶貸款需求量越來越大,客戶經理數量仍然不夠,況且他們還要同時到農戶家去了解農戶生產經營狀況、催收貸款,貸后管理根本很難真正落實到位,從而給農戶小額貸款留下損失的可能。
2.農戶貸款的政策缺乏長遠性、科學性的指導。從農信社正式啟動服務三農業務辦理至今,基于服務三農的市場角色定位,農信社分支行每年都承擔著一定的農戶貸款投放任務,這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分支行為完成任務而發放貸款,致使由于對于農戶的了解不足而埋下隱患。
3.農村信用社在催收借款時未認真具體審查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部分當事人已不具備主體資格,使回收貸款風險增加。 或者信用社工作人員在發放貸款時沒有嚴格審查,有些借款人假借他人之名與信用社簽訂借款合同和保證合同,導致無法追回貸款。
4.貸后檢查監督機制不健全,貸款管理滯后。貸款貸后檢查是貸款“三查”制度的重要環節。為減少貸款風險,農村信用社應加強貸后的檢查工作。有的信貸人員存在重企業輕農戶的錯誤認識,認為農戶貸款是人在帳不爛,所以農戶貸款逾期也不著急催收,加上管理部門對農戶貸款貸后檢查不清晰具體,有的信貸員認為農戶貸款金額較少,形成貸款風險不過每戶幾千元或最多元,因此造成貸款逾期也不著急催款,到最后才發現借款人甚至保證人聯系不上,貸款回收無望,最終形成不良貸款。
(二)外部因素
1.自然災害和農產品價格波動,致使農業生產的風險直接將轉化為貸款風險。農戶小額貸款因其具有簡便、可循環等特點,是農民喜歡的一種信貸業務。但由于農民貸款主要是用于種植、養殖畜牧業的投入生產,受自然條件和市場波動影響較大,把握風險難度大,加上農民本身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差,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都會直接影響農民收入,造成貸款風險。
2.青年農民外出務工的流動性,導致農戶小額貸款管理難度加大。隨著大部分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外出務工現已成為成為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年不能夠扎根于土地,很多青年農民都選擇外出打工。由于農民外出打工分散在全國各地且務工地點的不確定,流動性大,貸款借與用地域分離,致使客戶經理對貸款用途很難了解,資金使用難以監控、貸款收益難掌握、到期貸款難清收、風險貸款難處置等問題。
3.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影響農戶貸款。一是當前金融形勢不穩定,宏觀經濟政策不時有所調整,信貸擴張和收縮的壓力增加。一旦國家財政和貨幣政策收緊,可能會形成不良貸款。二是由于國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對一些過去支持的產業或行業進行限制或取締,作為產業鏈條上的農戶自然就會受到影響,形成貸款風險。
4.意外事故的發生,由于自然災害、生老病死等意外事故,造成部分農戶經營虧損,甚至農戶自身出現傷殘事故、死亡等情況,貸款出現風險。
5.部分農戶信用意識不夠,造成貸款回收困難。農村客戶群體多面性,在社會地位、收入等方面處于弱勢,但在人數、影響力、國家扶持政策等方面又是主要群體。由于農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又受國家政策保護,責任信用意識差,有時對于自己所做行為不計后果,貸款時積極主動,如果生產經營出現問題,貸款無法償還時甚至干脆不還,出現”撂挑”行為。
6.農戶小額貸款審查和信用評級主要依靠村委和農戶之間,但村委會和當地人難免摻雜一些人情關系等成分,使對農民的資信評估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片面性,有的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在核發農戶貸款時,主要基礎資料靠村組干部代為填報,致使信貸資料殘缺不全。有的信貸員在放貸過程中,只聽村組干部對貸款農戶的口頭介紹,看村組干部提供殘缺不全的基礎資料,甚至憑農戶近年還貸感覺等。由于信貸人員調查的不深入,對貸款戶情況掌握不夠,也是造成金融機構貸款風險居高不下的原因。endprint
綜上所述,小額貸款的對象基本上農民,農民小額貸款主要是用于種植、養殖畜牧業的以及其他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的小規模生產經營投入,而種養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弱勢群體,受自然及市場影響較大,存在著較大的自然及市場風險。一旦農業受災,農業減產,產品銷售受阻;將直接導致農民減產,還貸能力減弱。這些風險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加上貸款對象點多面廣,一旦遇上,農戶貸款就難以清收,農業的自然及市場風險將直接轉化為貸款風險。小額信貸主要用于扶貧對象,一般都缺少有效資產作為抵押品。如此以來,貸款能否收回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借貸農戶的現金流狀況以及個人信用。農信社要在支持三農和可持續小額貸款的業務發展的兩大目標之間尋求平衡。
三、加強防范農戶小額貸款風險的措施
(一)建立風險補償機制
積極推行農戶小額貸款保險制度。農村信用社要切實轉變觀念,要把是否參加保險作為發生信貸關系的一個重要條件,要與保險公司合作,提高農戶參保意識,積極推行農戶小額貸款保險機制,當農戶、個體經營戶碰到天災、人禍、突發性事件發生虧損時,物資財產受到損失時,屬于保險責任范圍的,可由保險公司給予經濟賠償,以確保農戶小額貸款的保障。
(二)完善小額貸款管理制度
1.健全信用社內控機制,強化貸前調查工作。貸前調查是農村信用社貸款管理的一向重要制度,是加強和提高農村信用社貸款質量的關鍵。農村信用社在發放貸款前必須嚴把調查關。信用社的信貸人員應對農戶的家庭人口、承包面積,勞力、家庭年收入、支出、資信狀況等進行認真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組織評信小組,對農戶評級結果達成一致后,由評信小組成員簽名確認,明確責任,并聯責清收。
2.落實信貸分級審批責任,嚴把貸時審查關。從基層農村信用社到縣級聯社,必須配備強有力的信貸審批班子,嚴格實行貸款分級審批制度,提高信貸審批實力,規范信貸審批行為,明確分級審批權限,落實信貸分級審批責任,避免審貸流于形式。繼續深化內部機制改革,強化內控建設,消除風險管理的漏洞。在強化信貸員第一責任人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基層社主任的責任,嚴格貸款審批手續,落實借款人,擔保人與信貸員三見面制度,核實借款人和擔保人的真實性,確保借款手續合規有效。
3.制落實責任,強化貸后檢查制度。貸后檢查是降低貸款風險的關鍵。農村信用社要建立科學、完善的農戶貸款貸后管理責任制,將貸后管理責任落實到人,對農戶貸款的管理和回收制定管理目標,建立健全考核機制,要分清人為與客觀因素,合情合理地追究責任,提高對到期貸款的回收率。因為貸款一經發放,其使用權即轉移給借款人。因此,貸后必須深入貸款農戶進行檢查,檢查貸款資金是否用于農戶生產,是否被挪作他用,一經發現應及時采取收回貸款措施,降低信用社的貸款風險。
四、農村小額信貸的前景
首先,需要認識到小額信貸不僅是一種有效的扶貧方式,更是一種特殊的金融形式。應參照其他國家成功經驗,統一規范,調整小額信貸機構的認定標準,在項目型小額信貸可持續性提高的基礎上,逐步將其轉化為機構型小額信貸,以法律形式保證其金融合法性和規范性,并給予明確的政策支持,構造以國家標準為基礎的小額信貸體系。
其次,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中國農村信貸管理體制的重大變革,是將制度創新和金融創新的信貸活動與支持三農的有機結合。近幾年來的實踐證明,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機制創新作用已得到較好發揮。農村信用社通過開展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在農戶心中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既對農民脫貧致富、農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支持作用,也拓展農村信用社資金投放渠道,改善了農村信用社自身的經營效益,實現扶貧、高還貸率和機構持續發展三者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金融智庫網,2011.
[2] 鮑靜海,尹成遠.商業銀行業務經營與管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3] 曹子娟.中國小額信貸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6:1.[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