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樺荷
“移”困解難,夯實幸福“民”生
——株洲縣移民開發局推進移民安置和建設工作側記
文_樺荷
近年來,株洲縣移民開發局牢牢把握黨的群眾教育實踐活動這一主線,堅持“服務大局謀發展、發展移民促和諧”的工作思路,以推進移民產業為抓手,努力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破解移民發展難題,改進機關作風,取得了較好成果。
求“魚”授“漁”,強化移民知識技能培訓
該局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升移民就業技能為突破口,采取集中培訓、聯合辦學、定向委培等方式開展培訓工作。通過加強對庫區移民的技能培訓,調動了移民的積極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極大地提升了移民群眾創收致富技能,移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也增強了庫區移民的綜合素質。
加強培訓,授之以漁。利用現有資源自行開辦“農業實用科學技術培訓”(網箱養魚、果樹栽培、養豬、農產品加工等)和“勞動技能培訓”(焊工、電工、鉗工等)等培訓班20余場次。共計培訓各類致富能手2000余人次,為計劃人數的162%;轉移就業培訓1000余人,為計劃人數的154%;轉移培訓就業率達100%。其中2014年,該縣后扶移民培訓著重抓了移民農業適用技術培訓(家禽、生豬、水產品技術培訓)和移民就業崗前培訓。
聯合辦學,轉移就業。積極與淥口鎮職業中專、中韓銀德制衣廠聯合辦學。通過與學校和企業共同協作,共同制訂培養方案。根據企業人才的需求、人力資源配置計劃,與學校簽訂“訂單”培養協議,對移民量身定制方案。經過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考試后,從各移民村選調的100余人全部合格,培訓的學員已全部輸送到淥口中韓銀德制衣廠就業。
搭建平臺,引導創業。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副局長任成員的就業創業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在基層鄉鎮設立合作社。整合各類創業資源,為創業人員提供“項目開發、創業培訓、創業指導、政策咨詢、融資貸款、政策扶持、跟蹤指導”一條龍服務。形成“五統一模式”(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注冊商標、統一產品檢測、統一標識銷售、統一監管體系)。現新增工作崗位20個,自主創業人員達300余人,轉移勞動力400余人。
為“富”而“扶”,做大做強移民產業開發
該局把發展移民產業作為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推手,把加快產業發展作為促進移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把增加移民收入作為第一任務。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計劃走、計劃跟著規劃走”的要求,為計劃扶持的移民產業制訂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確保有限的產業扶持資金用在刀刃上。
大力發展“兩水”(水產養殖,水果栽培),“兩茶”(高產油茶,優質茶葉)和綠色有機蔬菜五大產業。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專業養殖戶”的運行模式和“市場+基地+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利用堂市鄉靠近湘江河道,周邊水域廣闊,水草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水產養殖。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計劃投入210余萬元資金在堂市鄉樓下村新建精細魚池20畝。
蔬菜產業方面,投資180萬元,扶植南州新區建設萬畝蔬菜生產基地,增加蔬菜面積2000畝,年產無公害商品蔬菜1.5萬噸,增加產值6000萬元以上,農民年均收入可增加2000元以上。油茶產業方面,新建庫區油茶生產基地,挖掘庫區洲坪鄉種植油茶歷史悠久這一資源潛力,發展壯大庫區油茶產業。計劃投入幫扶資金220余萬元,完成對洲坪鄉將軍村油茶基地1000畝新建任務。通過以獎代投的方式完成了對洲坪鄉將軍村700畝油茶的新建任務,太湖鄉洪塘、青塘新造300余畝,古岳峰鎮洪宜村復墾1500畝。
去“憂”達“優”,努力改善移民生產生活環境
結合當前該縣移民工作實際及庫區、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經濟發展規劃,該局把解決移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和改善居住環境作為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重點,優先安排項目資金用于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移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與基礎設施建設密不可分,高度重視移民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十二五”期間,該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1219萬元,其中2013年就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69萬元, 整修硬化公路29.2千米,受益移民4260人次。2014年,該局重點辦理了尹鐵山代表提交的《關于加大移民庫區移民村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的建議》第54號提案,還與縣住建局一道向上爭取專項資金,準備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重點解決困難移民的居住難題,推動庫區困難移民避險安置等實施。
堅持為移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讓移民群眾得實惠。通過建立覆蓋庫區移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政策保民生。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幫助在鄉移民參加“新農保’,做到應保盡保,幫助特困戶申請最低生活保障,解決在鄉移民的社會保障待遇,解決其晚年生活的后顧之憂,真正做到用真誠與奉獻精神為移民編織晚年生活的安全網,全心全意為移民辦實事、辦好事、辦大事。
投入資金30余萬元,為太湖鄉、古岳峰鎮等六個三峽移民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5個,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起,實現了三峽移民“搬得出、留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2010年對洲坪鄉因山洪沖毀的移民安置區山體,向省移民局爭取資金103萬元,及時對受損的10余處山體和溝渠進行全面修復,有效地維護了庫區的穩定和移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今年株航庫區洲坪鄉昭陵洲頭和泗洲站村部分庫岸垮塌,該局派出調查小組深入現場進行調查摸底,申請撥付31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解決這些遺留問題,極大改善了移民的生產生活環境。
順“意”解“疑”,確保移民區社會大局穩定
信訪維穩工作責任重于泰山,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安定團結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持續發展。為全力做好信訪維穩工作,實現“保民生、促發展”的工作目標。該局第一時間成立維穩領導小組,針對信訪突出問題制定維穩應急預案。
遺留問題妥善處理。該局在處理庫區遺留問題上堅持“解決遺留問題就是抓發展,保民生、保穩定”的正確方向,始終站在講政治、保穩定、促和諧的高度,竭盡全力處理好株航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的遺留問題。
3月26日,淥口鎮向陽居委會張國芬反映長沙綜合樞紐株洲縣庫區段部分庫岸防護工程出現工程質量的問題,該局在接到縣領導批示件后,第一時間邀請張國芬本人以及相關技術人員下到施工現場進行實地查勘。對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積極與施工方交涉,施工方根據實地調查的數據,制訂了切實可行的方案,已完成相應河段的返工。積極的態度和細致的處理方式,消除了張國芬心中的疑慮,化解了這一不穩定苗頭。
該局在接訪過程中堅持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熱情接待,認真辦理,及時反饋,做到了“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年初及時接待來訪群眾12批49人次,掌握矛盾苗頭6起。成功化解6起,化解率100%。對不符合政策的訴求,耐心細致地做好相關人員的解釋工作,講明政策,穩定情緒,合理疏導,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耳聰目明不被動。
為進一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醫務人員對廉潔行醫的認識,2014年11月4日,福建省汀州醫院邀請清風雜志社駐福建省通訊聯絡站站長林元輝為全院100多名中層以上干部、業務骨干做了一場清風廉潔講座。林元輝站長以案釋法,深入淺出闡述了醫療行業面臨的法律和道德風險,使醫務人員清醒認識到自身職業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商業賄賂的危害性,大大增強了廉潔行醫的自覺性。(吳倩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