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田坤
追逃也要追贓
文_田坤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上,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希望國際社會配合和支持中國的反腐工作,“不要讓你們的國家成為犯罪者藏匿的天堂”。
當前國內打虎滅蠅聲勢浩大,眾貪官人心惶惶、蠢蠢欲動。長期以來,腐敗分子把外逃視為其救命稻草,通過地下錢莊、金融創新產品向國(境)外轉移腐敗資產,一旦有風吹草動便溜之大吉,到國外繼續過“神仙日子”。而對于國內的反腐工作者而言,把人抓回來,把錢追回來,把腐敗給國家造成的損害降到最低,乃是當務之急。
近年來,我國在腐敗資產追回和境外追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國加入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等含有具體引渡條款的多邊公約。截至2014年7月底,中國已經與51個國家簽訂了含有刑事司法協助內容的條約,與38個國家簽訂了引渡條約。與一些國家雖然沒有簽訂雙邊引渡條約,但也探索建立反腐敗雙邊合作機制。中央紀委監察部專門成立了國際合作局,全面組織協調追贓追逃工作,外交部成立了反腐敗追逃追贓防逃工作協調小組,最高人民檢察院將成立國際追逃追贓和違法所得沒收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加大對重點案件的督辦力度,健全潛逃境外人員數據庫。通過國際合作,我國已成功將一批逃往國外的腐敗分子引渡回國。
追逃追贓工作的成效直接關系我國反腐敗斗爭的績效和國際形象,是決定反腐敗斗爭能否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一環。因此,必須下大力氣,綜合統籌各方面資源,充分把握追逃追贓的國際性、協作性等特點,堵死腐敗分子外逃和向境外轉移資產的渠道。
要做好追逃追贓工作,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追逃與追贓相結合。追逃的對象為人,追贓的對象為財,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不可偏廢。在追逃過程中,不能將戰果僅停留在“把人抓回來”的層次,還要將轉移到國(境)外的腐敗資產追回來,斷絕腐敗分子“犧牲我一個,幸福一家人”的念頭,使腐敗分子沒有后路可走。只有將追贓進行到底,才能斬草除根,提高法律執行的權威性和震懾力。
引渡與勸返相結合。引渡是強制手段,勸返是柔性措施。在追逃過程中,要以我為主,軟硬兼施,用足手段,爭取效益最大化。由于勸返的成本較低,收益較大(一般不須進行腐敗資產分享),后遺癥較少,因此,應當成為追逃的首選手段。充分發揮腐敗分子的父母、配偶、子女及心理專家、談判專家和法律專家的作用,爭取腐敗分子自愿攜帶腐敗資產返回境內。在勸返無效的情況下,應果斷開啟遣返程序,積極向有關國家和地區提出引渡要求。
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出于尊重他國司法主權、遵守國際慣例、國際法規的考慮,對腐敗分子的偵查、緝拿與在我國本土有一定的差異。應該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采取一些靈活變通的方式,實現追逃追贓的目的。例如,引渡逃亡到已經廢除死刑國家的腐敗犯罪嫌疑人,往往被要求做出“不判處死刑承諾”。為及時緝拿腐敗分子,追回腐敗資產,可以做出“不判處死刑承諾”,這種承諾符合國際法,也符合我國經濟犯罪減少死刑適用的趨勢。當然,我們不能因為要實現追贓追逃的目的而喪失原則,對于危及我國司法獨立的要求應斷然拒絕。
突破個案與頂層設計相結合。在國與國之間的反腐敗國際合作中,實現個案突破十分重要。如果能夠成功引渡腐敗犯罪分子或追回腐敗資產,后續案件便可“照此辦理”。因此,在與其他國家開展追贓追逃合作時,應統籌國內紀檢監察、檢察、審判、司法、外交等各方面的資源,爭取實現個案突破。
同時應從制度設計上加強防逃制度建設的頂層設計。要完善“裸官”管理制度,健全腐敗官員外逃預警機制;嚴格規范護照審批發放,加強統一管理;完善反洗錢立法,強化資金跨境流動監測和管控,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防止腐敗資產利用地下錢莊的渠道流入境外;加強對金融創新產品所涉跨境資金的來源合法性審查,防范利用金融創新產品洗錢。
在過去的這些年,外逃貪官一次次玷污著國家的尊嚴,損害著執政黨的信譽,傷害著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抓回來,把錢追回來,給貪官應有的懲罰,才能撫平他們給國家和人民所造成的傷痕。更能讓貪官們斷去外逃的念想。讓貪官們明白,只要貪腐,即使天涯海角,終是無路可逃。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