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白云湖
少了灰色收入,多了“陽光”底氣
文_白云湖
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一年半以來,公務員的灰色收入、隱性福利銳減。據新華社報道,今年節日期間,“什么都沒發”的單位不在少數。甚至有公務員叫苦:“往年塞得滿滿的儲藏間空了,今年吃個水果都要自己掏錢。”言下之意是灰色收入少了、沒了。
對于“福利”乃至灰色收入大幅減少甚至從無的現象,不乏個別公務員“吐槽”甚至消極抵抗。但是,對大多數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來說,沒有了灰色收入的生存土壤,反而應該是一件大好事。這是為什么呢?
有的年輕人想進入公務員隊伍去工作,本身就是沖著實現自身價值、人生理想的遠大抱負而去的。
新華社報道稱,今年春節期間,不少公務員抱怨“正常福利都沒了”,在超市商場,掏現金、刷銀行卡的公務員明顯增多,使用購物卡的相應減少。以“灰色收入”存在的另一種“福利”也銳減。蘇北某市一副局長說:“往年過年,家里什么時候動過現金?購物卡用不完,吃喝用儲藏室擺不下,今年連水果都自己買。”
顯然,面對反“四風”、八項規定之下的公務員灰色收入大幅縮水現象,一些公務員覺得很難適應這種新變化。持上述論調的部分公務員,從心底里是不希望平時“按慣例應有”的福利縮水的,甚至也有人希望除“福利”之外的其他灰色收入也照舊才好。為什么灰色收入一取消甚至只是減少,一些公務員就覺得難以接受呢?
新華社的這篇報道直截了當地指出,公務員崗位之所以具有吸引力,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種隱性福利超過常人。此外,公務員在養老、醫療、住房、戶籍等方面一直享有超過正常水平的福利。因此,中央反腐倡廉力度一旦加大,公務員隱性福利、灰色收入減少,這就使得已經適應了“隱性福利超過常人”的一些公務員想逃離“圍城”。
從大量的新聞報道和網友議論中不難發現,在十八大之后,隨著反“四風”、八項規定的厲行,公務員灰色收入明顯減少甚或從無,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了。在此高壓反腐的大環境下,雖然有一些公務員“鬧情緒”,甚至有個別公務員拋出了“辭職潮”之類的威脅論。但是,相對來說,大多數公務員卻是極力支持嚴打灰色收入的,而大力支持中央反腐政策的公務員更是呈現主流現象。很多基層公務員從進入這個隊伍開始,就根本沒將撈取灰色收入寄望于心。
在普通群眾和基層公務員眼中,中央部委是“高大上”的象征,也是相當多公務員夢寐以求施展遠大抱負、充分展示自我的良好平臺。十八大以來一系列旨在消滅灰色收入的反腐政策出臺之后,中央部委是否依然具有如此魅力呢?在中央部委工作的公務員尤其是血氣方剛的年輕公務員又是一番怎樣的心態呢?在此,我們不妨看看國內一些主流媒體所反饋的中央部委部分公務員的心聲。
在國內傳媒界頗有影響的《中國青年報》采訪了中央部委的部分年輕公務員,以及有志考入中央部委的一些年輕人。在中央部委的一些公務員看來,雖然公務員群體的灰色收入減少了,但不影響他們的雄心壯志;或者說,有的年輕人想進入中央部委去工作,本身就是沖著實現自身價值、人生理想的遠大抱負而去的。
在報道中,在中央部委工作5年的王云(化名)說,踏入這個崗位前,他沒有抱著“渴望從職務中得到灰色收入”的目的。多名青年公務員“舉雙手”支持“八項規定”:“以前也沒什么灰色收入,現在還不用喝酒了。很歡迎,支持嚴格管理。”
少了“灰色福利”的公務員崗位,還留下什么吸引力?他們的普遍回答是,留下的動力之一是“成就感”。王云認為:“很多年輕公務員,本質上還是希望為老百姓做一點事情,在體制內發揮自己的作用。也希望和同齡人一起,用行動改變外界的偏見。”
該報道舉例,肖攀(化名)已經連續兩年備戰“國考”,理想就是要考上中央部委的公務員,為此他辭去了銀行的工作。反腐風暴、公務員考試降溫潮,對肖攀影響都不大。“因為我覺得考公務員也不都是為了工資,主要還是想盡量往上走,追求社會地位。”肖攀的偶像是周恩來、朱镕基、馬云、王石等,因為感覺他們“做事認真,有魄力”。
大面積消滅灰色收入存在的土壤,其實是能激發出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的。
為什么灰色收入大面積縮水甚至干脆沒有了,反而還會有如此之多的公務員力挺呢?這可以從公務員尤其是廣大基層公務員加薪的期望值來解讀。灰色收入的消亡,有利于滿足公務員群體尤其是廣大普通公務員加薪的期望值。
不可否認,收入的多寡事關很多公務員的幸福感甚至生存空間。從本刊記者分赴多地的調查情況來看,大多數基層公務員確實是在被“污名化”中拿著僅夠養家糊口的工資而已(詳見本刊2014年第5期報道)。因此,基層公務員期望加薪的呼聲此起彼伏,也就是可以理解的現象了。
然而,面對公務員的加薪呼聲,卻仍有不少網友堅決反對。為何會如此?說到底,是一些網友對公務員隊伍有先入為主的“污名”印象。對公務員隊伍中一度存在的灰色收入現象,民間早有意見,不少專家也對此予以了批評。甚至,公務員隊伍中的貪官大肆貪腐,靠撈取形形色色的各種灰色收入“發家致富”,使得民眾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憑主觀推斷,很多人也就對同為公務員“陣營”的大多數基層公務員沒有好感,自然會反對其要求加薪的呼聲。
但是,伴隨著公務員灰色收入的消亡,另一種力挺公務員加薪的強大聲音洪流也隨之出現。不少網友和專家都表示,只要公務員的收入陽光化,不再撈形形色色的“灰色外快”,那么給公務員尤其是普通公務員加薪就能讓人接受。因此,對大多數基層公務員而言,打掉灰色收入的生存土壤,有利于實現他們陽光工資的增加。
本刊記者的調查也佐證了不少網友和專家的觀點:打掉特權收入,滅亡灰色收入,是眾望所歸;但與此同時,應該為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群體漲薪水,也成為大量網友和不少專家的共識。從這一點來看,與其讓少數公務員尤其是貪官靠灰色收入“發家致富”,不如讓大多數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理直氣壯地享受政策加薪之喜。
與此同時,本刊記者分析認為,打掉灰色收入,還有利于激發公務員群體尤其是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撈取體量巨大灰色收入的公務員一般是貪官群體,而普通公務員肯定與巨量灰色收入無緣,正直的官員尤其是大多數普通公務員,即使原本能得到一點點灰色收入,也只是聊以自慰而已。對大多數基層公務員來說,與其被迫印刻在社會大眾的腐敗印象中,與其背著被“污名化”的黑鍋,還不如干脆一了百了地鏟除灰色收入生存土壤,“身無污名一身輕”地干事業。
普通群眾憎恨腐敗,公務員隊伍尤其是普通公務員群體也同樣痛恨貪官腐敗現象。灰色收入的土壤一旦被徹底凈化,事實上對整個公務員群體來說是能激發出強大的正能量的。至少,對原來那些既“拿”得很少又飽受“污名化”之苦的大多數公務員來說,這既是一種“解脫”,也是一種心理平衡。在他們看來,大力反腐打掉灰色收入,正是他們放手干事業的大好時機。從這一點而言,大面積消滅灰色收入存在的土壤,其實是能激發出公務員尤其是基層公務員的工作積極性的。
心中無愧,收入來源合理合法,公務員尤其是官員的所有收入就可以公開。
對我國公務員財產申報一直不盡如人意的現狀,社會詬病頗多。官員財產公示被視為“反腐利器”,但是,為什么我國的公務員尤其是官員財產申報的進程始終沒有大幅度進展呢?拋開制度設計、技術因素等各種原因不說,光從一些官員的“顧慮”來看,打掉灰色收入生存土壤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暢通這一阻滯,從而有助于官員財產申報、財產公開的預期落地。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2013年,廣東、江蘇等地的試點工作引起極大關注。但一項有5604人參與的網絡在線調查顯示,90.81%的網民對官員財產公示持不信任態度,理由是“灰色收入和轉移性財產誰會公示”。因此,該報道指出,一些官員灰色收入不可監控,已成為百姓對官員財產公示制度的主要擔憂。一些官員灰色收入會把還在局部試點的財產公示制度逼進死胡同嗎?
本刊記者認為,從大量貪腐案件來看,貪官們的不義之財都是見不得陽光的,說穿了,這是他們合法收入之外的灰色收入。只不過,相對于普通公務員的“毛毛雨”灰色收入而言,貪官們的灰色收入體量巨大。不同的貪官在不同職位上有不同的灰色收入,這類收入官員們都不敢承認,更別說公開了。在這種語境下,要讓貪官們帶頭實施、推動官員財產公開,豈不是與虎謀皮?
因此,如果真正做到讓灰色收入減少甚至沒有了,也說明官員的權力尋租機會大大減少。因此,只有打掉特權,讓灰色收入再也沒有了“來路”,官員的財產才能以“干凈”的面目示人,也才能助推官員財產公示真正落實到位。對大多數公務員尤其是領導干部而言,既然沒有見不得光的灰色收入,又何憚于收入公開或財產公示呢?
事實上,從本刊記者對湖南、陜西、南京、重慶等地的部分基層公務員采訪現狀來看,灰色收入的減少乃至消失,相當多的基層公務員對此卻是持贊成態度的。在本刊記者的調查中,談到官員財產公開問題時,多名基層公務員都認為,打掉灰色收入的生產土壤,也就是讓官員手中的權力運用規范化。采訪中,不少基層公務員都表示,他們是響應財產公開政策的。由此可見,只要心中無愧,收入來源合理合法,公務員尤其是官員的所有收入就可以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