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闕維杭
美國飛行員“薪情”不如清潔工
文_闕維杭
在美國,各行各業各種不同職務的薪水差異是很大的,但倘若說開飛機的進賬還輸給清掃垃圾的勤雜工,恐怕沒有人會相信。然而事實卻的確如此,這也算得上是美國的別樣國情了。
2009年,美國Colgan航空公司短途飛機在紐約州布法羅附近墜毀后,《華爾街日報》披露,Colgan航空公司短途飛機的副機長年薪僅1.6萬美元。美國國會得知這個消息后,表示極度震驚。而更令人震驚的消息還有,美國地方航空公司飛行員的低收入狀況已經持續了幾十年,尤其是2008~2010年的金融危機,導致航空業財政愈發困難,無可奈何之下,壓低飛行員的薪水成了一時“行規”。
在美國,即使是相對大型的航空公司,其雇用的飛行員新人的起薪也低得令人咋舌。飛行員信息資源網站發布的一項薪資調查顯示,西南航空飛行員第一年最低工資為49572美元;收入較低的USAirways航空公司飛行員第一年才掙21600美元,而他們每月需飛行72小時,還有比這多得多的時間要花在飛行準備、值夜班和待命上。
而從舊金山灣區捷運(地鐵)系統的員工薪酬庫可以查到,其車廂清潔工的年薪已經達到了51923.91美元,高出了那些航空公司的飛行員一大截,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事實上,早先“硅谷之都”圣荷西市招聘垃圾清理工,開出的薪酬標準也超過6萬美元,這比許多“白領”的收入要優渥得多。也許,由于舊金山灣區的生活指數偏高,這樣高于全國同類薪水一倍甚或兩倍以上的藍領薪酬算是異數,但全美航空業飛行員起薪普遍偏低,還是讓人詫異不已。
與此同時,也有人質疑美國的消防員、警察等職業的薪水普遍高于當地平均薪水標準,且退休后的待遇保障也好,讓行外人艷羨不已。但也有人辯護說,他們拿生命保一方平安,退休保障優渥些也理所應當了。
再說Colgan航空公司因短途飛機失事,也引發了旅客對短途區域性航班安全的隱憂。調查這場空難的原因是,發現了駕駛員疲勞、缺乏經驗及培訓不充分等一系列問題。由于機組人員薪酬都很低,他們在出事當天一早趕到新澤西州的紐瓦克機場,駕駛員則從佛羅里達飛來,可能只在空勤人員休息室中小憩,因為他沒錢負擔酒店費用。國會就此展開調查那些操作30~90人小型飛機的區域性航空公司的安全性。假如低薪飛行員現象泛濫,換來的是飛行安全的隱患,那真是世人的噩夢!
當然,“菜鳥”飛行員更需要獲得并積累的是經驗,他們為了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賺到大錢而自甘“挨宰”。他們以當下的低薪經年累月積聚駕駛噴氣機的經驗,只望逐步升到報酬較高的機長等職位,最終能在大航空公司謀職。
以往駕駛寬體式國際航班的機長每月只需飛行幾個航次,一年就能賺下30多萬美元。不過正如業內的報告所稱:“經濟壓力扼殺了這只下金蛋的鵝。”經濟衰退、業內競爭等等因素,導致如今也算高薪的機長們,收入也難追早年的水準了。目前大型航空公司的起薪為36283美元,約為許多地方航空公司飛行員起薪的兩倍。那些接受減薪而從地方航空公司中跳槽到大型航空公司的機長們,對平均最低工資的預期為165278美元。但大公司裁員比新雇員工更多,意味著小公司機長想跳槽也不容易。
美國區域性航空公司的飛行業務占了國內航班的一半以上,2007年共有1.6億人次搭乘區域性航班。事實上,它們是美國密集的“空中巴士”交通的典型服務代表,其飛行員薪酬偏低與疲勞過度和飛行安全之間的內在聯系,正成為世人關注的話題。
事實上,這類“空中巴士”的飛行員群體比陸地的大巴士、貨車駕駛員的平均4萬美元左右的起薪來,也顯得囊中羞澀。或許說,市場決定一切,陸上、空中都是駕駛員,所在“部落”對雇員的召喚力、付薪水準自成體系,外界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兒。美國號稱市場經濟,但決定薪酬高低的,往往還有非市場因素,如某些行業強大的工會也能起很大作用,美國部分藍領薪水高于一些白領,看似多少是社會分工的時尚展現,實則是工會在那兒堅守地盤。譬如如今漸已沒落的底特律汽車制造業的那些汽車組裝工,他們以往的薪水和福利就不是四五萬美元年薪的小白領可比肩的。
歸根結底,倘若報酬低最終會以安全、健康、生命為代價,那也不免太離譜,甚至太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