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煥新 胡招娣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410151)
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在課程設置過程中確實遵循了此目標。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迅速,對技術人才的有很高需求,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了計算機網絡課程。 但是,不是嚴格的按照高職教學的目標在教學。 許多高職院校在學生培養過程中重視理論教育,背離了應用技術的培養。
教材理論性、基礎性較強,很抽象,重理論輕技術,側重于培養學生專升本,這些是主要表現。 一些計算機網絡專業入門的基礎課程設置缺乏或較淺的主要原因是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學習年限偏短;造成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十分吃力又由于高職學生普遍基礎較弱,不但基礎知識沒學好,而且還嚴重影響了學習的積極性。
很多院校教授計算機網絡課程還依靠傳統的講臺、黑板方式。 教師只能通過黑板和語言描述某些網絡的工作原理。學生很難通過書本和教師的簡單描述理解網絡協議這種高度抽象的概念。而這種抽象的概念是很難培養出應用型人才的, 從理論聯系到實際學生也較難摸透,導致大多數學生認為這門課程學不學影響無幾。
網絡技術更新迅速,教材很難適應社會潮流,有一定的滯后性實屬正常。 絕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教學都嚴格規范的遵循教材,沒有進行延伸。 這就導致教授的內容與社會實際要求相脫節,學生不知道所學知識用在哪,社會上需要的知識又接觸不到。
教學沒有嚴格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影響學生上課不知要做什么的原因是實訓課任務不明確, 或單一地將書本范例照搬實現。 對學生的培養不重視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沒有被調動。
應用技能教學為主,培養能夠迅速適應社會要求的職業技術人才是高職教育的核心。 當前社會需要具有專業技能的網絡人才,所以高職計算機網絡教學不能只停滯在書本和原理,面向社會需求是重點。
許多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都分支開設了各個子專業,如:計算機軟件專業,計算機網絡專業,信息管理專業等,而很多子專業都開設了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我們應根據不同專業教學目標,選取適合這些專業發展的、技術先進、通俗易懂,全面而且還要突出重點的教材。如:計算機軟件專業對于通信原理部分、 信息編碼部分不用過多介紹,而對各種協議的實現,協議的分析,網絡運行狀況的分析等應用型知識要側重介紹。
計算機專業本身就較為抽象,對于網絡亦如此。 我們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就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當前多媒體技術以及仿真技術高度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吸收這些先進的方式。
高職畢業生大部分是面向較低層次的工程技術應用,基礎性理論雖然沒有太多更新,但是技術手段的變革對學生影響較大。 如果他們沒有體驗到最新的技術,就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從業時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矛盾境地。這就要求計算機網絡課必須緊貼先進應用技術,將社會最潮流的技術以及技術發展態勢及時傳授給學生。
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沒有建立網絡實驗室是因為意識或資金不到位,,這對計算機網絡教學產生很大的影響。 計算機網絡實驗室十分重要,對于培養應用型網絡人才來說。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自身條件為學生創造實驗環境、建立校外實踐基地。
筆者一直從事計算機網絡的教學,現根據在我校信息工程系計算機軟件專業,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改革試點情況進行介紹:
根據我系計算機軟件專業的教學目標,制定了計算機網絡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軟件方面進行的實現。主要由網絡理論基礎教學、Internet 應用技術教學、協議編程的實現三部分組成。 選取了適合于計算機軟件方向的計算機網絡教材,教材主要特點是知識面覆蓋全; 網絡基本原理側重于應用較多的OSI 模型和TCP/IP 模型; 網絡協議側重于網絡層、傳輸層、應用層; 工程實踐性特別強,沒有對物理層信號處理等內容的介紹,但卻添加了實際應用知識,如TCP/UDP 編程、FTP 編程、HTTP 編程、WEB SERVICE 編程等。
充分分析了國內主流的網絡架構, 根據目前前沿的網絡技術,融入到整個教學課程。如:基于數據流的網絡優化,所有用戶通訊的信令和協議過程全部記錄下來,對用戶的通訊記錄和訪問記錄經過分析處理后,給網絡優化提供指導意見。由于數據來源于通用協議,避免從不同設備廠商生產的設備上獲取數據方式不同的問題。 通過上述技術,整合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項目案例—網絡測試客戶端, 如:FTP 客戶端的實現、EMAIL 客戶端的實現。 依據此項目案例,把網絡中間的一些常見且重要的協議,通過軟件編程的方式來實現,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全面理解各協議的內容,也能讓學生從動手與實踐中體會到網絡協議的重要性與其實現的過程。
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講授網絡協議的時,大多都會去介紹各種協議的數據包的結構,這種教授方式,學生聽起來非常的抽象,也很難理解和熟悉各個協議數據包格式中各字段所蘊含的意義。筆者在計算機機房中安裝了Wirshark 等協議分析軟件,通過設置利用PCAP 實現網絡抓包分析與計算的項目案例,在.net 平臺下搭建了網絡協議抓包分析的環境,學生能夠通過抓取的常用協議的數據包,分析出數據包內各字段所代表的含義, 并通過與Wirshark 協議分析軟件的比對,很容易能夠理解到為什么網絡中要設置協議,協議起到的關鍵作用在何處。
這種方法有兩點好處:一是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授內容;二是使學生對真實網絡環境有所認知,開拓了眼界,為以后就業打下教好的基礎。
將計算機網絡課看成為工程項目, 以項目管理的形式來考核學生。 學生每三人組合一個項目小組,自由結合,自由選題進行項目開發。 通過此方式,每個學生都可以有自己的方向,可以面向網絡開發、網絡分析。要求編寫項目可行性分析、建設方案,充分利用計算機機房搭建仿真環境,最后通過項目鑒定的形式進行打分。 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項目觀念,提高應用技能。
計算機網絡是高等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的核心課程,筆者對其教學方式進行了較為透徹的分析,提出了改革方案,并且通過自己的實踐闡明了改革對促進應用型的高等技術人才的有效性,希望對從事計算機教學的老師有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