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芳
【摘 要】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很強的實際操作技能,而且還要具有能在生產一線隨時解決生產中出現的技術問題的能力、穩定的心理素質和團隊協作精神。所以,作為高職院校的一名教師,如何在專業教學中研究對高職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是我院通過不斷研究在這方面取得的一些經驗,希望帶給其他高職院校的教師們一些啟發。
【關鍵詞】專業教學;職業道德教育;研究
【Abstract】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not only to have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trong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but also can have on the production line at any time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in production capacity, stable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eam cooperation spirit. So, as a teacher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ow to study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s very necessary. Below is our through continuous research obtained some experience in this field, hope to give some inspired other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Professional teaching;Occupation moral education;Research
1 從專業調研入手
職業道德規范是職業道德原則的具體化,是職業范圍內從業人員應遵守的行為要求,它在職業活動中調整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是我國現階段各行各業從業人員都應當遵循的職業道德基本規范。那么教師如何在專業教學中在工學結合背景下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呢?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來說,首先應該進行一下專業調研,然后對專業調研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最后確定出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專業調研要分為兩種:
1)行業調研,了解行業現狀,各個行業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各種需求。
2)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對學生的職業崗位與能力方面的各種需求。
2 對專業調研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1)行業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是: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具有設備安裝與調試運行與維護、檢測與維修職業能力,具有機電技術服務能力與管理意識,能夠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設備及自動控制系統的安裝、調試、運行、維修與檢測及機電一體化技術相關的產品營銷與技術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企業對員工的職業道德要求是:要有良好的職業態度,如: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顧全大局、注重效益、團結協作,并具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 制定工學結合背景下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方案
共分五個方面
3.1 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充分考慮如下2個方面
3.1.1 教學過程方面
高職院校必須采取工學結合的教學過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方式。這種基于工作和生活實踐的體驗對學習者的刺激最強烈,它能夠充分激發學習者的能動性,做出自我調整,使學習有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從而扎實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具體要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對于一年級剛入學的學生,我們會對其開展入學教育,教育學生從職業角度學專業、愛專業,樹立職業責任心和榮譽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創業觀,養成文明行為的習慣,培養良好職業道德素養,學會職業生活設計。二年級引導學生明確職業道德,強化專業技能,提高工作能力,磨練學生的職業道德意志。三年級教育學生正確認識社會,強化適應社會和職業的能力,加以創業教育,把職業道德的準則、規范轉化為學生個體的信念和知自覺行為。
課堂上要調整教學內容。對課程實施項目法,將工作任務貫穿于項目教學的始終,以工作任務為基礎驅動項目教學的整個過程。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學習課程的專業知識。利用工作任務,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講授的知識緊密結合實踐項目,讓學生學有所用;讓學生在操作實踐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做到融會貫通;最終通過項目的成功制作,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3.1.2 教學評價方面
高職院校的教學評價應采取過程評價為主,校內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方式。重點是強調的是對學生的能力培養。也是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具體評價辦法上,要將企業的職業認證納入學??偟慕虒W計劃,學校建立職業資格鑒定站(所),為職業資格認證積極創造條件。學生期末成績考核為學校評價占50分,企業評價占50分,兩個成績相加即為學生的總成績。
3.2 在課程上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
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要多增加第二課程活動,應包括如下3個方面:
3.2.1 社會實踐
包括課外培訓、公益活動等。
3.2.2 課外科技活動
包括專業競賽、發表科技論文、進行專利發明等。
3.2.3 專業技能實踐
包括技術咨詢、維修服務、科技下鄉等。
第二課堂活動,既是第一課堂的有效補充、延伸,又是培養高職學生較強職業技能的有效途徑。高職院校要整合教育資源,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和組織方式靈活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每個假期都要求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人的道德品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實踐是人們養成道德品質的源泉。也是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目的和歸宿。大學生在學習職業道德理論的基礎上,只有不斷融入社會,把自己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相聯系起來,才能更深刻地認識自身的價值所在,正確審視自己的不足,并在社會實踐中鍛煉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終完成職業道德品質的提高。
3.3 做好校企合作的如下6種模式
3.3.1 引企入校模式
具體內容是:職業學校與企業集團聯合成立培訓基地,企業提供各類設備和材料,學校出師資,指導學生學以致用,共同對在校學生和企業員工進行培訓。在這樣的學校里,每年都向企業集團輸出大量技術工人,他們很快成為企業骨干,真正打造出了“金藍領”。學校與企業實現零距離接觸,培養出了適應性強、企業急需的一線技能型人才。
3.3.2 辦校入企模式
把班級建在企業,“車間即教室,工人即學生,師傅即教師”的培養模式,也被稱為辦校入企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學校出學生,企業蓋廠房,共建生產實習基地。基地可同時容納成百上千名學生上崗,可以承攬企業部分或全部的加工業務。通過合作,學校提高了辦學效益,對企業而言,相比從社會上招收的工人,學生素質高、接受能力強、管理難度小,也縮短了培訓時間,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對學生特別是家庭困難的來說,以工助學獲得的工資不僅解決了學費、生活費,還能補貼家用。
3.3.3 生產教學一體化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可以在職業院校創辦各類企業,形成“五個合一”模式:①是車間、教室合一;②是學生、學徒合一;③教師、師傅合一;④是作品產品合一;⑤是育人、創收合一。這樣不但能解決職業院校經費短缺問題,也許能創出自己的產業品牌,形成當地的產業支柱。
3.3.4 訂單式模式
訂單式模式是指職業院校根據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簽訂用人合同,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開展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養和就業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辦學模式。它是建立在校企雙方相互信任、緊密合作基礎上,以就業為導向,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以及企業參與程度,實現學校、用人單位與學生三方共贏的一種工學結合教育教學形式。
3.3.5 頂崗實習模式
頂崗實習模式是指學生到企業具體崗位上工作,一邊學習理論,一邊進行生產工作實踐。它與傳統意義上的實習不同,參加頂崗實習的學生在工作期間有正式的工作崗位,要像正式員工一樣承擔一線的崗位職責,這是頂崗實習的重要特點。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接受學校教師的指導,而且還要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和企業委派的具有實踐技能和經驗的技師指導,與此同時,企業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系,反饋學生頂崗實習情況。學校則根據企業實際和要求改進教育教學工作。頂崗實習工學結合教育教學模式的優點在于通過工作實踐鍛煉,有助于學生的快速成長和增強實際獨立工作能力;有助于學生樹立起競爭意識和吃苦耐勞精神;通過頂崗實習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生產實際相結合,有助于學生認識職業崗位,促進學生就業。
3.3.6 工學交替模式
工學交替模式就是指把學生整個學習過程劃分為在校學習和在企業工作交替進行的兩部分教育形式。它是在不突破現有學制的前提下,進行學習與工作實踐的交替循環,不影響正常的教學計劃和課堂學習,而且也能使學生的工作實踐順利進行。同時生產實習環節基本統一安排,分散進行,雙向選擇,靈活多樣。主要是按照每個生產實踐環節的要求,由學生自主聯系實踐單位,只要能滿足工學結合教育教學的要求即可,學生生產實習期間學校組織專業教師進行巡查,與合作單位進行溝通,了解學習生產實習情況。從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入手。在課堂學習方面,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課程設計對行業、企業職業崗位需求,兼顧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強化技能,注重素質,設置了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三大課程模塊,為學院實施工學交替奠定了基礎。
3.4 改善校內實訓條件
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實際訓練是培養這種能力的關鍵環節。目前許多職業院校辦學指導思想仍不夠明確,學科型教育傾向明顯,重學歷、輕技能。學校一定要對實訓設備投入較大的資金,對專業課實施項目教學法,將工作任務貫穿于項目教學的始終。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并做到融會貫通;最終通過項目的成功制作,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理論與實踐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
3.5 調整師資隊伍結構
高職院校要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半p師型”教師總體比例偏低。有資料表明,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具備高技術素質的“雙師型”教師占的比例尚不足15%,多數教師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不強,導致高職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則難以得到有效的落實。
各專業根據目前師資力量及發展確定專業師資建設方案;引進、培養專業帶頭人,聘請用人單位、行業專家作為名譽專業帶頭人及客座教授;根據學院發展規劃制定學校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從用人單位、行業一線聘請兼職教師,形成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能及時吸納生產新技術的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梢酝ㄟ^申報校級精品課程,建立自己的課程網站,學生可以隨時瀏覽網站上的相關內容,出現問題留言,規定時間之內都會得到老師的回復。
4 結束語
工學結合背景下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研究不僅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高等教育發展適應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解決的是高等院校生存與發展的問題。在現階段教育體制下,高等教育產教下的校企合作強調學校與用人單位學中有工,工中有學,從而強化了學生工作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應該在專業教學中對學生職業道德進行培養,培養出合格的,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我們將不斷努力,爭取在這方面取得更大進步。
【參考文獻】
[1]孟志強.職業選手:團隊的職業化[M].北京:中國海關出版社,2009.
[2]羅曉珍.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07(23).
[3]黃郎.大學生職業道德論略[J].探索,2003(2).
[4]何銳連.校園文化建設與高職人文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