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娜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醫院高新院區,河北 承德 067000)
·臨床與轉化醫學·
關于心理疏導在拔除智齒手術前中后的應用效果研究
王麗娜 (河北省承德市口腔醫院高新院區,河北 承德 0670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疏導對拔除智齒的患者手術前中后的作用及應用效果.方法:采取隨機分組的方法,將 100例患者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 50人,兩組均按常規方法治療,各組間在性別、年齡、治療方法的差異無顯著性.結果:兩組患者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拔除智齒手術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對傳統拔牙術的恐懼感,提高了患者的配合率及手術成功率,同時縮短了手術時間,減輕了患者的痛苦.
心理疏導;拔除智齒;手術前中后
智齒曾經在人類的早期生命活動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代人類中由于頜骨生長發生退化,生長在下頜角的智齒生長空間受到限制,常常不能正常萌出,承擔第三磨牙的功能[1],而且還給人類帶來智齒性疾患,危害人類口腔健康及影響生活質量.智齒疾患和智齒引發的各種并發癥在口腔門診中極為常見.目前,常以手術拔除智齒為主要治療方式,但是由于智齒所處的解剖位置受到限制,且萌出較晚,導致手術治療難度大、創傷大、患者術后反應重等諸多問題[2],因此患者懼怕拔牙,擔心疼痛,故此時對患者進行手術前中后的心理疏導尤為重要,我院于2013-03/2014-03對來院拔除智齒手術的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觀察其應用效果并進行追蹤.
1.1 對象 選擇2013-03/2014-03到我院高新區的就診病患有 100例,他們需要拔掉阻生的智齒,所有患者僅拔掉某一側的其中一顆智齒,而且之前沒有智齒被除去的經歷,其中男38例,女62例,年齡20~47歲.
1.2 方法 拔牙的所有病患均遵從拔出智齒的相關適應證,而且智齒都處于穩定期.
隨機性的將患者分成兩個組,其中50例患者為觀察組,另外50例則為對照組,性別以及年齡比較的差異性均無統計學意義,有良好的可比性.
在病患就診需要填寫單據的時候,對患者局部實施麻醉操作的時候,當進行智齒切除手術操作的時候,了解病患的心理狀況以及目前患者更加愿意接受什么樣的幫助和治療.我們對觀察組的患者實施了心理輔導:手術之前應該向患者清楚簡潔的說明除去智齒的一系列過程,并且告知其在拔牙的手術中有哪些可能會發生的現象和出現的問題,在這些問題出現后醫生將會采取何種手段解決,亦或者可以在其手術后完全治愈的時候向患者們訴說除去智齒的過程,這些都可以在心理上使病患更加放松,并且對醫師充滿信任,在手術實施的過程中,醫生會向病患教授如何使壓力得到緩解和如何處理疼痛的心理和生理方法,對病患進行精神安慰和意志鼓勵,在做完手術之后醫生需要耐心細致的向患者叮囑相關的注意事項,與此同時應該肯定和贊賞患者的積極配合.而對于對照組,我們只單單向其實施相關的醫療手段,并不對其進行積極的心理輔導治療,當然手術中一些必須的輔助性話語除外,其他方面沒有任何相關的言語溝通.
術后第2天進行回訪,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
在拔除智齒手術的過程中,做過手術的所有患者在此期間均無特別的事情出現,并且生活作息規律,情緒波動也不明顯.從而確保在術前、術中、術后的心理輔助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3 評價標準 手術之前要求患者填寫一張調查表,并且依照自身的狀況填寫每一道題目(共 20題)的答案,答案選項從無至非常緊張程度遞增(0~4分)給出評定的分數,手術之后評分.當患者在牙科綜合治療椅上坐下之后,醫生要準備向患者的口腔注射麻醉劑,注射器放入口腔中的時候,查問患者此刻的心理感覺,患者可以選擇如下選項:A為感覺輕松;B為感覺有一絲不安;C為緊張;D為心里害怕;E為非常害怕,甚至會出汗并且渾身都感覺不舒服.評分標準為:A是1分;B是2分;C是3分;D是4分;E 是5分.五個選項評出的總分在11~13分之間為輕度焦慮癥狀,評分大于或者等于 14分則稱其為重度焦慮癥狀.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 SPSS 13.0處理數據,數據資料使用 χ2檢驗方式,P<0.05時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差異性.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程度的比較 (n=50)
通過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智齒拔除術的恐懼心理,使患者對醫護人員充分的信任,并且了解到智齒拔除的必要性、意義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和術后反應,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處理,促使手術的順利完成[3].拔除牙齒時的心理輔導理論根據一般是基于醫師與病患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和溝通,將患者的注意力進行分散,從而使得患者可以準確的對拔牙手術進行估測和評價,由于患者對害怕和恐懼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自我調節能力,交感神經的活性相對減小,防止牙齒拔除的過程中心率以及血壓大幅度的波動變化.心理輔導的手段有:進行手術之前對診室的設施環境進行設計布局,對患者的一些迷惑和質疑應該給予耐心詳細的解釋;手術進行中,手術室內氣氛應該控制的積極和諧,多使用鼓勵性和安慰性的言語[4];在手術進行之后,應該適當的對病患宣教相關的健康常識和理論,并且指導相關的術后注意事項等.現代的醫療護理形勢需要醫護人員不但要具備嫻熟的手術技巧,而且還要對患者心理方面的問題得到充分全面的考慮.簡而言之,心理輔導就是采用一定手段對患有障礙的病患心理實施疏通和引導,從而使其心理暢通輕松,促使患者心身健康協調,有利于治療病癥和防治的醫療手段.
[1]李 菁,楊 斌.拔牙術后疼痛與人格特點及心理因素的相關分析[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0,24(6):437-438.
[2]Benediktsdóttir IS,Wenzel A,Petersen JK,et al.Mandibular third molar removal:risk indicators for extended operation time,postoperative pain,and complications[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4,97(4):438-446.
[3]Koo LT,Vermeij N,van Diermen DE,et al.Postoperative course after uncomplicated tooth extractions in adults.Experiences in a university mouth disease and jaw surgery clinic[J].Ned Tijdschr Tandheelkd,2004,111(1):2-4.
[4]吳秀麗,汪美麗.心理疏導降低阻生智齒拔除術患者焦慮45例[J].福建醫藥雜志,2012,34(3):173-174.
R782.11
A
2095-6894(2014)06-103-02
2014-07-26;接受日期:2014-08-11
王麗娜.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門診口腔護理.Tel:0314-2529077 E-mail:13270756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