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技術》編輯部 整理
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精彩集粹
《電視技術》編輯部 整理
編者按
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召開,會議以“互聯互通 共享共治”為主題,采用演講與沙龍相結合的方式,從國際互聯網治理、移動互聯網、互聯網新媒體、跨境電子商務、網絡安全、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等多個維度,對全球互聯網的發展進行了詳細探討。來自全世界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共1 000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致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詞中表示,當今時代,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
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在推動社會發展的同時,無疑也將徹底改變很多傳統行業的發展路徑及產業模式,本刊編輯部編發一些嘉賓觀點,以為行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互聯網發展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不少風險挑戰。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關系國家主權、尊嚴和發展利益,關系國際安全與社會穩定,關系世界經濟繁榮和發展,迫切需要國際社會共擔責任,共對挑戰,謀求共治,實現共贏。為此,我提出以下四點倡議:第一,推動互聯網設施互聯互通;第二,促進互聯網經濟繁榮發展,第三,加強互聯網技術合作共享;第四,實現互聯網安全保障有力。
工信部將繼續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保障安全”的原則,針對新形勢下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設寬帶發展的新平臺;二是開辟融合應用的新領域;三是形成協同創新的新模式;四是打造安全可信的新空間;五是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局面。
智慧互聯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升級,將在需求、服務、信息、工作等方面帶來新的深刻的變化:一是需求更細、更泛;二是服務更準、更寬;三是信息更快、更透。智慧互聯不僅將加速推進過去想干不能干,甚至想也不敢想的事情變成現實,同時也將對社會治理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社會各方順應變化、隨時應變,共同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以切實解決好網絡信息安全、信用體系建設、應用發展和治理過程中的熱點及難點問題;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為經濟社會發展、生產、生活創造更多、更大的價值。
互聯網保持可持續、穩定及良性的增長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大因素:一個是越來越多的行業需要跨界合作,同時不斷地創新;另一個是如何保障海納百川互聯網業務的安全、可靠及網絡質量。在合作方面,中國電信一直在嘗試開展兩方面工作:第一,扶持BAT之外眾多小型互聯網公司的成長。中電信做了一個統一賬號,可為所有互聯網公司提供通信、存儲、位置、支付、社交等方面的服務支持,目前已為上萬家公司提供了這樣的服務;其次,對不同網速需求的業務進行細分,同時采用開放的技術手段,通過云、VPMN來為客戶提供質量更加穩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行業信息化應用。除此之外,安全問題必須提到互聯網的議事日程,從基礎運營商角度包括管道、終端軟硬件及云安全等。在網絡傳輸質量方面,中國電信作為電信公司提出了要去電信化,因為我們需要適應互聯網以IP為主的網絡特征,在這樣的網絡特征中根據不同的業務提供不同的網絡質量,以確保重要信息的安全性和及時性。
移動互聯網對經濟的影響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移動互聯網改變著人們的消費行為,催生了很多新的業務;二是引發了電信業、出版業、金融業、制造業等眾多行業的產業革命。基于此,中國移動提出了“面向2020年,致力于‘移動改變生活’,打造優質智能管道,成為值得信賴的數字服務專家”的戰略愿景,同時明確了移動互聯網發展戰略:智能管道、開放平臺、特色業務、友好界面,未來將以4G發展為契機,全面推動中移動的戰略轉型。在智能管道方面,截至10月底,中移動4G基站超過60萬個,年底將達到70萬,明年突破100萬,同時至少銷2億部4G終端;在開放平臺方面,一是提高服務能力的“三新”,二是開放運營商最核心的能力——5C的能力體系;在特色業務方面中國移動提出了商業主品牌“和”,此外我們還將大力進軍以車聯網為主要目標的物聯網市場。
目前,華數已在新網絡、新媒體、技術支撐、原創內容4個產業版塊進行布局。在新網絡領域,華數致力于將有線網建設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新媒體領域,華數將通過互聯網、有線網、電影分發專網,為用戶提供差異化服務;在技術支撐領域,覆蓋全國的云計算集群、內容分發網、大數據平臺、安全云平臺不僅將為華數的業務提供全面的支撐,還將服務于產業;在原創內容領域,華數將打造影視、動漫、體育、音樂、紀錄、時尚娛樂六大精品內容基地。未來幾年,華數將通過資本合作和并購等方式,實現1億有線網用戶和5 000萬互聯網電視用戶的目標。如目標得以實現,華數將發展成為全球用戶規模最大的有線網運營商,并成為中國融合媒體集團的第一方陣。
互聯網、移動終端、數字分析、云計算、社交網絡技術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也改變了行業的邊界和定義。我們認為,中國的數字融合市場已經在支付、購物、視聽及出行4個領域取得了非常好的發展,未來幾年這些領域仍將繼續快速發展。在融合市場中,傳統行業中的核心企業依然是市場的主導者,但借助數字技術進入到這些行業的其他生態鏈企業也會通過新的技術及商業創新取得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我們預測,到2020年,中國非零售行業將在整個零售市場占據約19%的份額,而非金融行業將在中國的整個金融行業市場占據16%的份額。除了上述4個領域之外,數字化還會在教育、醫療、制造等其他領域實現融合和發展。
麥肯錫國際全球研究院分析了各國互聯網所占GDP的比重(IGDP),2010年,中國的IGDP為3.3%,低于先進國家水平。2013年這樣比例的已達到4.4%,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因此,雖然在絕對數字上美國仍超過中國,但是從比例上來講,中國互聯網所產生的影響顯然更大。此外,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以消費者為主而不是以企業為導向,網絡零售更超過美國,但是企業方面中國仍屬于落后的狀態,我們認為,未來這種情況將會發生改變。
隨著新一輪的“三化”的蓬勃興起,全世界的媒體都將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第一是平臺化。新技術的發展,使得今后的媒體必然成為一個大融合的平臺,把內容、渠道、資源媒體和受眾連在一起。第二是可視化。可視化的表達與交互,可以使受眾瞬間接收、快速理解,化繁為簡,輕松體驗。第三是定制化。根據數據通過計算,網絡可以根據每個人不同時期的習慣、愛好和行為,分析判斷得出結論,準確率之高,將“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目前,我國網絡安全的形式非常嚴峻。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我國感染木馬的主機達到了19萬臺;控制國內主機數量排在前三位的,第一是美國,控制了我們260萬余臺的主機,葡萄牙控制了241萬臺的主機;惡意程序下載的鏈接有15 394個,其中76.1%的域名在境外注冊;在域名篡改和攻擊方面,政府網站占比達到4.9%;境內被植入了后門的網站中,政府網站占比達到3.4%;被植入后門的網站按域名分布,.com占了59.1%;48.8%網站被境外IT地址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