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 孫蘇川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 孫蘇川
導讀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1
網絡電視臺的發展趨勢······························3
移動浪潮下的多屏傳播······························5
廣播電視臺的互聯網化······························6
開創大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的路徑·················9
SMG全媒體戰略思考和實踐························11
國際視頻網站的指標································13
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的優勢與挑戰··············14
城市電視臺技術與新媒體發展動向················16
在移動互聯網和融媒體潮流中的“無線蘇州”·····19
城市臺迎來移動互聯網發展黃金機遇期···········21
城市臺發展進入“聯盟時代”························23
【編者按】
在互聯網大潮的沖擊下,傳統的廣播電視臺如何快速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轉型成為廣電全行業共同關注的課題。從目前的情況看,電視臺的轉型主要分為三大方向:一是搭建網絡電視臺,通過“臺網”融合,打造廣電全媒體產品、服務、渠道及運營新平臺。經過5年來的發展,一些領先地區的網絡電視臺雖然探索出了一些新媒體發展思路,但從總體情況來看,國內的網絡電視臺目前仍處于艱難的拓展階段。第二是打造城市電視臺聯盟,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實現資源共享、聯合運營、區域拓展、規模推進。經過幾年的探索,這種模式已經開始有所突破,有望在不遠的將來開花結果。第三種是利用城市電視臺的內容制作優勢,通過聯盟形式運作,在降低自身制作成本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出內容的商業效益。
本刊特組織“電視臺的互聯網轉型”專題,希望為行業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其中,網絡電視臺相關部分內容為本刊編輯部根據“2014國際傳媒產業論壇(IMIC2014)”嘉賓演講內容整理。

在過去十年,廣電一直在積極推動廣播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并開始步入高清化制播階段。目前,中央和省級電臺、電視臺已基本完成了臺內數字化、網絡化改造,地市級也完成超過65%。中央電視臺所有頻道已經實現高清播出,全國已有3/4的省級臺具有高清制播能力。省級以上廣播電視臺基本實現了網絡化制播。在高清頻道方面,全國已經有54個高清頻道,其中,央視擁有13個,省級電視臺擁有30個,地市級擁有11個;正在籌備的15個。可以說,我國廣播電視臺在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方面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其為我國廣播電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廣播電視技術也加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
主要體現在:第一,加快改變了廣播電視用戶使用電視機單一終端、通過單一途徑、固定地點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習慣;第二,加快了廣電傳統媒體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進程,以及與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社交媒體等新媒體之間的聚合互動和深度融合。
在融合發展過程中,廣電業務形態日益豐富,廣電媒體形態日趨全面。從圖像分辨率來看,廣播電視正從標清走向高清、超高清4K,甚至更高清晰度的8K,3D電視業務也不再是夢想;從傳輸及呈現方式來看,除了傳統的地面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及衛星直播電視外,又出現了互聯網電視、IPTV、手機電視及移動多媒體廣播等;從業務形態看,從面向單一屏幕的廣播式、交互式電視業務,逐步走向單一屏幕顯示但可在多屏幕間切換收看的電視業務,滿足用戶隨時隨地、用多種終端收看電視的個性化需求。隨著融合的深入發展,還出現了同時面向多個屏幕的融合電視新業務,即電視大屏顯示高清廣播式或交互式電視內容,小屏與大屏顯示節目同步且互為補充的個性化內容。目前這種業務在國際上稱為第二屏業務,獲得了人們越來越多的認同。
廣播電視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正加速融合發展,廣電全媒體已成為廣電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大視頻市場競爭活躍,面對的是技術快速發展帶來的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媒體在轉型時期,究竟走向何方?
廣電的發展方向是全媒體。要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廣電全媒體發展,在變革中催生培育新業態,創新新市場,通過改革創新提升傳播能力,使廣播電視的服務無處不在。
加速廣電全媒體發展,必須加快廣播電視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使內容生產播控應從封閉單一、專用固化、低效高能的方式,向開放綜合、共享靈活、高效綠色的智能化個性化方向轉變,使傳輸分發從網絡孤立、傳輸低效的方式向網絡互聯互通、智能協同、手段多元、智能感知、傳輸高效的方式轉變,使接收終端及服務從單一形態獨立接收、普通功能向多形態、多屏協同、智能化的方式轉變。
1.加快提升廣電全媒體制播能力。
一是融合創新廣播電視制播技術,加快構建廣播電視全媒體制播平臺。要積極推動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制播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社交媒體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面向標清、高清、超高清4K、3D等電視終端和互聯網終端、手持移動終端等以及多種傳輸網絡,優化并創新全媒體“采、編、播、存、用”制播流程,研究構建資源虛擬化、開放智能、彈性高效的全媒體制播云技術平臺。
二是融合創新廣播電視全臺網技術,加快構建基于廣播電視全媒體制播云技術的全臺網。要積極推動廣播電視文件化、網絡化、全臺網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寬帶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推進全媒體內容制作和媒資存儲管理一體化,以及端到端、全流程IP網絡化,構建智能異構、開放透明、綠色安全的廣播電視全臺網。
三是融合創新臺網聯動技術,加快構建臺間協同和臺網聯動技術機制。要面向多屏聯動和多屏協同等全媒體業務,加快推動廣播電視全媒體制播云與全媒體服務云的聚合協同、聯動創新,支撐業務生產流程的智能重構、業務形態的快速創新。構建智能感知、智能協同、智能連接,以及臺間協同和臺網聯動的技術機制。
四是加快提升高清電視、超高清4K電視和3D電視制播能力發展。要加快推動省地市電視臺高清制播能力建設,積極推動高清頻道音頻環繞聲制作播出,基本實現衛視頻道高清化;積極開展超高清4K電視制播技術試驗與示范,積極探索和創造條件開辦超高清4K實驗頻道;推進3D電視節目制作基地建設,豐富、提高3D電視實驗頻道播出內容和技術質量,探索建立3D電視運營模式。
2.加快提升廣電全媒體服務能力。
一是融合創新廣電網絡傳輸服務技術,加快構建廣播電視全媒體內容服務平臺。要面向有線、無線、衛星融合一體化廣播電視網絡,以及互聯網和4G移動通信網絡,積極推動廣播電視業務集成服務技術與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智能搜索等技術融合創新,加快構建支撐全媒體內容、多業務形態、全方位運營的廣播電視全媒體內容服務云平臺,實現個性化、碎片化內容的智能搜索、智能分發和智能服務。
二是融合創新廣電網絡終端技術,加快推進廣電網絡終端標準化智能化。主要工作包括:大力推進智能電視操作系統TVOS、可下載條件接收系統DCAS、下一代廣電網NGB終端中間件等技術標準的規模試驗和應用示范,積極推動智能電視終端的技術開發與產業化,快速提升廣播電視終端標準化智能化水平;積極開展跨屏融合業務以及智能家居服務,通過有線和無線互聯互通、協同覆蓋的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和應用創新,提升家庭服務智能化水平。
綜上所述,在廣電發展的關鍵時刻,全行業需要通過思想的碰撞和深入的交流,迸發出廣電科技創新的火花和創意,希望業內人士通過探討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和新途徑,為推動廣播電視創新發展,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本文根據作者在IMIC2014上公開演講內容整理)
【本文獻信息】孫蘇川.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J].電視技術,2014,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