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嫻

彭罕妮(Hanni)曾在諾基亞、IBM等外資企業從事過營銷、公關、品牌推廣等工作,現在是一間大型IT外企中國區的高級市場經理。這16年豐富的營銷經驗,Hanni在社交媒體上有一段簡單的自我介紹:“和業界最聰明的人一起頭腦風暴,想創意、出點子,寫過無數個PPT,也因為有效的市場策略確實幫助企業賺了更多的錢。”
Hanni對于外企的營銷有一套邏輯化的理論和經驗。如何把洋經驗運用于本土企業,Hanni也有自己的見解。
對話:
本土企業不愿意做市場細分
本土企業不愿意做市場細分
《新營銷》:你在諾基亞工作了6年,從營銷的角度,你認為諾基亞有哪些可取之處?
Hanni:諾基亞的市場細分和產品分類做得很好,比如土豪、商務人士、時尚白領、中老年人等不同消費群體,對手機的需求不同。經過大量的市場調研以及分析總結后針對不同的人群分類,可以幫助產品研發部門更好地設計產品功能。同時市場部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營銷策略。例如商務人士,對性能要求比較高,我們在寫字樓做試用,在機場做廣告。而在經濟欠發達的三、四線城市,客戶需要性價比高,功能簡單的產品,市場推廣形式完全不同。比如接地氣的路演,大篷車活動,甚至在主要的手機一條街張貼海報,粉刷宣傳語等。
《新營銷》:企業該如何做市場細分?
Hanni:市場細分是公司制定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市場部門通過調研、分析、研究后,對企業目標客戶做出分類并對其消費特點進行深入探討,包括購買習慣,購買場所,決策鏈等。針對不同的客戶,推出不同的產品,以及制定相應的營銷策略。這個過程,需要有前瞻性的智慧,同時還需要公司決策層有魄力以及堅持。
IBM和諾基亞都在市場細分方面做得很出色。以IBM為例,公司在做營銷計劃時,會有幾個維度的細分。第一是企業規模,分為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對應銷售的產品以及市場推廣的方式都不同。第二是決策人的級別,跟不同的人談不同的話題,傳遞的信息也要有針對性。比如企業的CEO,他們是最終的決策者,他們關心的是收入、成本、效率等話題,跟他們談技術實現就不對。而IT經理關心設備的安全性和兼容性等技術指標,跟他們談產品更合適。第三是客戶的狀態,比如是不是現有的安裝客戶,還是目前正在使用競爭對手產品的客戶,或者是潛在的購買客戶。每一種類別的客戶,需求有所不同,對產品及解決方案了解的程度也有差別,營銷策略也需要相應的調整。
《新營銷》:中國本土企業對市場分析、營銷的邏輯思維跟外企有何不同?
Hanni:我接觸的本土企業不算多,但是觀察到他們都有個通病,就是不太愿意在市場分析、消費者細分以及市場戰略規劃方面多花時間和精力。原因有幾方面,首先是公司發展得太快,來不及分析;其次是市場部門只是在執行銷售部門或者公司決策者拍腦袋的想法。 外企的市場部門是公司的核心部之一,有清晰的分工。對于B2B公司而言,市場部包括市場分析、戰略規劃、活動執行,渠道市場, 市場運營等部門。而B2C公司部門就更多,針對不同的產品類別,都有相應的品牌、營銷市場、產品市場等專業部門。一句話,就是本土企業對市場營銷的重視程度不夠。
營銷是一套組合拳
《新營銷》:單就營銷手法而言,你認為中國本土企業做營銷有什么不足之處?
Hanni:本土企業和外企在市場營銷上特點不同,各有優劣。外企推崇360度整合營銷,就是多管齊下,海陸空聯合作戰。但是弊端也很明顯,比如決策流程慢,對市場變化反應滯后。而本土企業更了解中國市場,對于消費者的心態,消費習慣以及有很大的優勢。舉個例子,比如《來自星星的你》熱播不久,我們就看到國內一些企業拿啤酒炸雞、教授做話題,進行廣告、軟文宣傳,并且通過社交網絡進行推廣。
在這一點上,外企做不到。短短的反應時間,市場人員解釋清楚為什么要調整策略已經不易,更別說還有一堆可行性分析需要研究。當然,本土企業快速反應也有弊病,比如容易一窩蜂,一個熱點出來了,所有廠家都在跟,較少考慮熱點是否貼合品牌的特性和打動目標客戶。如果本土企業和外企能夠互相學習,既快速反應,又能有的放矢,那么對銷售的促進作用就會更大。這里就正好提到另外一個話題就是本土企業不太重視市場推廣的ROI,很多時候不計成本的投入,效果不明顯。
《新營銷》:你如何把營銷費用花在刀刃上?
Hanni:這個問題其實是每個市場營銷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市場部雖然說是花錢的部門,但是市場的資源或者說費用永遠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推廣方式都使用,要通過分析決定優先級,把有限的市場費用花在能帶來銷量增長的通路上。
舉個例子,很多年前,諾基亞推出轟動一時尚跨界設計LAmour系列產品(7360,7370,7380),這是針對潮流、品位人群的產品。大量地投放雜志或電視廣告,成本很高,我們想到了選擇時尚服裝品牌聯合舉辦活動作為主要的推廣渠道。由于產品的粉色的外觀以及獨創的花朵造型,很能抓住時尚女性的心,并且很有裝飾性,我們就與當時最流行的女性服裝品牌合作,在商場玻璃墻貼上跟手機上一樣的時尚造型,并且在柜臺放樣品。店家肯定問:我有什么好處?我們給店鋪提供樣機,讓客戶免費體驗手機,只要客戶購買店鋪的產品就能參與抽獎,店鋪也通過品牌合作,帶來了銷量,實現了雙贏。后來,銷售以及渠道的反饋都很好,花了很少的錢,但覆蓋面、推廣效果比投放硬廣告好得多。這就是營銷效率。
《新營銷》:中國本土企業的營銷費用普遍不多,也不會投入很多資金做市場調研,你認為在有限的資源下如何做出好的營銷效果?
Hanni:這個觀點我不太同意,中國本土企業的營銷費用并不少,只不過是大部分都用在廣告投放上,沒有在策略、分析上下功夫。另外,在企業規模小的情況下,市場調研、分析不需要投入很多資金去請全球性的調研公司,可以由企業的市場部門通過數據分析,現有客戶調研等方式來執行。關鍵是重視程度,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這么快,中國企業對長遠規劃不太重視,這才是根本。
凡客誠品是我曾經很喜歡的一個國內品牌,在品牌創立早期,它的營銷做得非常好,明星效應高,挖掘了客戶的潛在需求,還創新地推出凡客體。后來它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線,拋開經營,供應鏈,產品質量,客戶服務不講,我的觀察就是它對目標客戶分析不夠清晰,市場戰略不夠持續。從產品定位來講,凡客的定位是城市屌絲,他們對價格比較敏感,喜歡上網,喜歡嘗試新東西。凡客在留住客戶的時候,可以采用的市場策略是定期推出物美價廉的新產品,通過數據庫營銷,積極建立與客戶溝通的渠道,增加重復購買的比率。另外隨著第一批客戶慢慢脫離屌絲階層,對于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凡客沒有有效的策略留住 。同時,過度的依賴廣告,造成了運營成本增加,ROI偏低就會帶來企業經營方面的問題。營銷是一套組合拳,不能打了一拳后就不打了,它是一個可持續的、有計劃的過程。
《新營銷》:IBM有一個明顯的特點,策略性特別強。你認為企業該如何制定、調整自己的營銷計劃?
Hanni:IBM能成為百年老店,離不開它的高瞻遠矚。2006年IBM提出智慧的地球,關乎未來發展。在接下來的幾年,IBM一直推廣這個愿景,并在策略執行時不斷調整,將目標變成可執行的策略,比如分解到不同的行業,智慧電力、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等。例如智慧醫療,IBM可以做電子病歷、醫療系統管理的解決方案等,幫助醫院提高效率。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很多地方都在采用IBM的智慧解決方案。市場營銷戰略必須與企業的愿景一致,營銷方式也要朝這個角度出發,設計打動不同消費群的營銷內容,并定期將執行結果和目標做對比,相應的調整策略和具體計劃。
《新營銷》:現在很多企業更關心執行,例如怎么做新媒體營銷吸引用戶,對此你有什么建議?
Hanni:營銷執行很容易復制,所謂的微創新,就是內容方面的微調,或者是直接照搬國外的套路。采用什么樣的媒體,只是一個形式或者通路,如何吸引消費者,關鍵還在于內容。
怎樣才有與消費者共鳴的內容?還是要關注前期的市場定位,客戶細分。只有對客戶,對市場足夠了解,才會延伸出好的創意,好的媒體發布形式。想幾個好的創意,好的點子并不能完全體現市場工作人員的價值。我認為企業市場總監的功力就在于領導團隊,讓市場人員比企業里面的任何人都了解市場,了解消費者,了解競爭對手;并且能夠有效的跟銷售團隊合作,制定營銷策略。同時要整合廣告公司、公關公司等專業執行資源,告訴廣告公司要做什么、要達到什么效果,提高營銷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