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締造者,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后經歷過日元升值危機、泡沫經濟危機和兩次石油危機。而每一次蕭條過后,京瓷的規模都會擴大一兩圈,得到快速發展。稻盛和夫在《在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中用自己的經營智慧解讀了企業在危機下的生存之道,其中有一段話令我印象頗為深刻:“克服蕭條,就好比造出一個像竹子那樣的‘節來。行業增長期時,企業只是一味地成長,沒有‘節,成了單調脆弱的竹子。但是由于克服了各種各樣的行業瓶頸和困難期,就形成了許多的‘節,這種‘節才是使企業再次成長的支撐,并使企業的結構變得強固而堅韌。”
克服蕭條的智慧是行業、企業長久健康發展所必須的,首先我們必須從觀念上正視并正確認識蕭條,無論是稻盛和夫所說的蕭條期,還是行業冰凍期的觀點,在我看來是企業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個必經階段,一個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猶如一個人的成長,在少年時期長個子,長到成年時,身高和體重就達到了相對穩定的指標,這個時候身體的成長就不再體現為明顯的外在指標增長上,而是內在機能的優化。對于企業也是一樣,太陽能行業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翻倍的高速增長后,必然會進入相對緩慢的增長期,這個時期便是稻盛先生所講的“長節期”,這個時期會有困難和障礙,也正是因為這些障礙才使得這個“節”長的足夠堅硬,為企業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沒有節的竹子,是易斷的。沒有經歷過增長緩慢期的企業,也好比溫室的花朵,禁不起大的風浪,更談不上持續不斷地壯大。
在太陽雨2014年一季度大會上,我作了《破除蕭條的偽命題》的講話,蕭條只是思想和意識上的蕭條,而冰凍是行動和行為上的冰凍。我們要正確認識現狀,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并找到突破口,全員奮戰,創造新的飛躍,簡單來說就是兩點:宏觀有方向,微觀有方法。
在宏觀方向上,節能和環保是未來社會利用能源的大方向,太陽能熱利用有著巨大的空間和生命力,利用天賜的陽光能源提供無需消耗電能、燃氣的清潔熱水、熱能等,這是太陽能區別于其他熱水器的無可比擬的優勢,這個方向是大勢所趨。
微觀有方法,就是要制定實現目標的打法。稻盛和夫講到克服蕭條的幾條對策非常有借鑒意義,第一是全員營銷,全體員工都應成為營銷人,太陽雨的內部人員必須定期下市場,汲取市場靈感,而不是坐在辦公室里拍腦袋想方案,各個部門都要積極地貢獻好的想法和創意,打破部門界限,讓自己的視角從職位、部門拓展到整個企業,共同為太陽雨貢獻智慧。前段時間,我們去阿里巴巴考察學習,很多人印象中的阿里是氛圍活躍輕松的,在那里我們了解到“868”的調侃說法,意思是多數阿里的員工都是每天八點上班,八點下班,一周上班六天,這給了我們很大的震撼。這樣的文化不是制度所能約束的,而是每個人發自內心投入到工作中才會有的氛圍。
全員營銷就是要全體人員動起來,與市場同呼吸共命運。市場就像海洋,你不奮力地游起來,就會被淹死,只有游動起來,才會不斷發現新的領域。江蘇連云港作為太陽能最早的核心市場,在2014年一季度,我們從業務人員到導購員全員參與,精心組織策劃,發動了多次戰果空前的太陽雨獨有的“城鄉大聯動”活動,這是破除蕭條最好的佐證。
稻盛和夫克服蕭條的第二條對策是全力開發新產品,因為客戶的需求是不斷演進的,作為行業的領導者要有超前的視角,能夠以變革的精神推動產品升級,以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吉列早在20世紀初就發明了可替換刀頭,使吉列成為可替換刀頭剃須刀的領先者,占據全球市場70%的份額,而后繼續推出雙鋒、三鋒等新型刀頭等新技術應用。如果沒有產品的不斷革新,領導者就很難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太陽能熱水器最初從城市市場進入,因產品外觀和性能等因素,經歷了被城市市場放逐的命運,后來在三、四級市場成長和強大,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外觀和體驗,如今太陽能已經在城市市場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繼2007年推出保熱墻專利技術,開啟太陽能保熱時代之先河,太陽雨在今年再次以“無電增壓太陽能”開創大熱水太陽能體驗時代,前瞻性的產品革新是太陽雨制勝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所以,企業要正視成長的每個階段,從宏觀上明確方向,就微觀處制定方法,才能長出茁壯的“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