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嫻
《新營銷》:你印象中最難忘的一個父親節(jié)是怎么度過的?收到或送出過什么特別的禮物?
張華(youthMBA少年商學院創(chuàng)始人、西柚教育CEO,前資深財經(jīng)媒體人):說起來慚愧,沒送禮物,但會大家一起吃飯,說聲父親節(jié)快樂、節(jié)日快樂這樣語言上的祝福。對我觸動最大的一次是在2011年媽媽的生日,我買了蛋糕回去,媽媽很喜歡,隨口說了一句:蛋糕還挺好吃的,以前沒吃過。吃蛋糕這種習以為常的事,媽媽竟然沒有嘗試過,這句話對我觸動很大。剛好2012年元旦,父母結婚30周年,我在網(wǎng)上預訂蛋糕寄回老家,他們收到特別開心。其實我是在彌補自己,中國人比較含蓄,但在節(jié)日里給父母一些小驚喜,這些錦上添花的事情舉手就能做到。
《新營銷》:父親對你有何影響?
張華:有好的影響,就是讓我做一個努力、勤奮的人,不輸給別人。但也有負面的影響,就是特別注重得失。我考進高中時是全校第一名,記得高一有四次考試,成績排名剛好成了等比數(shù)列:第一、第八、第十六、第三十二。一個年級500多人,10個班,年級第三十二名在班里也是很厲害的,但我特別難過,我現(xiàn)在會注意一定要弱化這些想法給孩子,讓他知道有些時候不需要爭,在他的童年時代去掉一定要出人頭地的想法。
《新營銷》:你當了父親之后,有哪些明顯的變化呢?
張華:最主要的變化是心態(tài)更平和,無論是家庭、工作還是與人交往,心態(tài)都有了很大的改變。這還是我太太說的,我以前遇到麻煩的事情像跳蚤一樣,焦急得不行,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在價值觀上,跟世界相處,我的性格變得柔和了。
《新營銷》:你對孩子有哪些期望?
張華:健康、高興、自由。孩子以后還是在國內(nèi)讀書,即使上國際學校,也不能不受傳統(tǒng)教育體制的束縛。對此,我有兩個觀點:一是父母很重要,你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從各個方面充實他的內(nèi)心,哪怕讀一本書。孩子今年3歲,名字叫小報,最近我在給他看《田鼠阿佛》,里面講了一則故事:冬天來了,田鼠忙碌地積貯糧食,但阿佛始終在發(fā)呆,想著世界的七種顏色。當糧食吃完了,田鼠們情緒很低落時,阿佛就給它們講世界的七種顏色。物質(zhì)沒了,精神也一樣能讓你富足,很小的一本書,倡導的正是自由。第二,我們希望孩子讀中學時能多開眼界,走出中國看看,呼吸外面的空氣。
《新營銷》:在與家人相處時,你會安排些什么有趣的活動?
張華:現(xiàn)在孩子很小,要做的就是盡量多陪伴他。調(diào)查數(shù)據(jù)證明,有爸爸陪的小孩更聰明。另外,我會注重跟孩子的角色要平等。有一天,小報把皮球扔到二樓屋檐上,我拿掃把到二樓把皮球推下去,隨后將掃把扔下去。我跟小報講:球很調(diào)皮,飛到上面,掃把跑到二樓找到皮球,球跳下去,掃把也跟著下去追球了。小報說我要聽,我又講了一遍,完了他還要聽。我不想重復故事,給球和掃把編了新的關系,講了新的故事。完了他還要聽,在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里,我講了十個故事,都是球和掃把的故事,但關系、身份、場景都不同。我認為這才是平等的關系。
《新營銷》:你怎么理解和定義“營銷”?在當今的市場環(huán)境中,你認為應該如何進行“營銷創(chuàng)新”?
張華:營銷就是在一個相互信任的過程中,雙方都能受益。我從微信做起,第一步是讓人知道我們有價值,第二步是讓人知道我們的東西有風格,第三步就是互動,不只做單向傳輸,第四步做營銷。在過去的半年里我們做的是前半部分,建立信任感,后半部分怎么讓雙方受益,站在營銷的角度而言,即怎么用一個短平快的方式,讓雙方在彼此信任的基礎上都受益,我們有經(jīng)濟收益,對方也能獲益。現(xiàn)在我們有很多嘗試。例如兒童劇《雪孩子》,在全國有巡回演出,也想嘗試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形式。對方希望直接把票賣給用戶,而不是每到一個城市就找當?shù)氐拇恚瑢λ鼇碚f是營銷,但更是一種流程優(yōu)化。最后,我們雙方達成合作,首先,我們跟會員互動,通過少年商學院平臺買票能拿到最好的位置、最便宜的票,而且有最好的福利,即演出結束后可以跟演員聊天、拍照。其次,在推廣中,即使我們沒賣出一張票也有推廣收益,而且每賣出一張票還能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