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丹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4.11.2
摘 要 血小板檢測過程中,由于分析前標本的處理不當及其他不確定因素和分析中儀器檢測原因導致血小板減少時,各種血細胞分析儀對血小板的計數準確性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檢驗參考方法和血涂片復查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血小板減少 影響原因 研究進展
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rombocytopenia
Liang Danli
Clinical Laborator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ongfu County,Guilin City,Guangxi 541800
Abstract In the platelet detection process,when the various factors result in thrombocytopenia,counting accuracy of various blood cell analyzer on platelet will exist some differences.These factors include the improper handling of specimens and other uncertain factors before the analysis and the reason of instrument detection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Test reference method and blood smear review all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Thrombocytopenia;Influencing factors;Research progress
血細胞分析儀因具有檢測快速、簡便、重復性好的優勢[1]。現對影響血小板減少的原因作如下綜述。
分析前影響血小板減少主要原因
采血不當:當對患者進行采血操作時,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常會導致采血操作或步驟發生不當,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血小板的含量,造成血小板假性減少[2],這種原因導致的血小板假性減少約占全部比例的47.8%,采血時血流不暢可導致血小破壞,使PLT假性減低[3]。
年齡的影響:在一些兒童和老年患者,由于其體質和生理特點的特殊性,常會造成采血困難,尤其是一些新生兒,他們的血管細小,并且不能很好地充盈,護士采血時一般比較困難,如果稍有操作不當則可能引起血小板聚集,導致結果的異常[4]。
在臨床上應用ATP對患者進行治療后,通常ATP會分解產生ADP,而ADP是一種較為強力的血小板聚集誘導劑[5],所以在這些患者中,血小板非常容易發生聚集,以致血小板計數的降低。
乙二胺四乙酸(EDTA)也能夠引起血小板出現假性降低,這主要是由于在室溫條件下,患者的血小板對其EDTA呈現出凝集的依賴性,但減少率非常低,0.07%~0.21%[6],EDTA抗凝血中血小板的衛星現象也是導致血細胞檢測時出現假性減少的原因之一[7]。
預稀標本放置時間不當:門診患者有時因為時間太緊而采集標本后立即檢測,有時會出現血小板假性減少現象。因為血管壁受損后,會露出內皮表面,并被活化釋放出顆粒中的物質。活化的血小板表面糖蛋白成分、含量和結構都發生了變化,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8]。實際工作中,應在末梢血標本采集后15~30分鐘內對其進行檢測,此時檢測結果比較穩定[9],如果放置時間>2小時,血小板會發生變性、自溶、體積變小或黏附聚集和破壞,也會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10],因此,在操作過程中需要不斷混勻標本,檢測必須在2小時內完成[11]。當出現以上現象時,要注意復檢和手工方法復查,必要時重新采集標本,盡量避免假性血小板減少的報告結果呈送給臨床。
此外,冷凝集素也會使血小板假性減少。冷凝集素是一種自身抗體,在受冷后很快出現凝集,不但能凝集紅細胞,而且能凝集有核細胞和血小板,引起血小板假性減少[12]。遇上此類患者的標本,應該在37℃溫箱溫育一定時間后,再馬上進行計數。
分析中血細胞分析儀的不同檢測原理影響因素
最早在臨床工作中使用的血細胞分析儀,其采用的檢測方式是電阻抗法。當使用這種工作原理的血細胞分析儀對患者的血液進行血小板計數時,其規定的檢測血小板的體積范圍一般在2~30fl,而人體正常的血小板體積一般在2~20fl。如果該儀器在檢測時,發現被檢測物的體積>30fl,則將其歸為小紅細胞,如果發現被檢測物的體積<2fl時,則不被計數[13]。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的血小板的計數說明,如果想要確保計數的準確性,則必須保持血小板的體積盡量在正常范圍之內,其測量準確性才高。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導致患者血小板的體積發生異常,高于或低于正常的體積范圍,則會對血小板計數產生嚴重的影響[14],尤其是當患者存在巨大血小板時,PLT直方圖的分布情況會較正常寬,這樣就會導致血小板的平均體積出現顯著的增高。如果此時血細胞分析儀出現異常報警,則檢測結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必須對結果進行復檢和用手工方法復查。
為了克服以上血小板異常,計數不準確的困擾,更新使用了不同的檢測原理:光散射法、電阻抗+鞘流,二維光散射法、流式細胞技術等。以上所有原理如果用正常人的血小板稀釋致(30~50)×109/L范圍,儀器的檢測結果精密度十分良好,CV值4.6%~9.5%,檢測結果與草酸銨參考方法相比,具有很好的一致性[15]。對于血小板減少的白血病患者的血標本,只有二維光散射與參考方法(草酸銨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說明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存在異質性[16],二維光散射法與傳統的一維系統比較,具有更高的準確性,對血液中的非血小板顆粒具有更好的鑒別能力。
當我們在對血細胞進行檢測時,最主要的區分血小板(PLT)和紅細胞(RBC)的依據就是被檢測顆粒的大小。所以,如果患者由于某種因素的影響下存在大量的小紅細胞,則可能被檢測儀器誤認為是血小板,從而導致PLT上限區域的改變。如果在用儀器對血細胞進行檢測時,發現平均紅細胞容積(MCV)>70fl,則此時對血小板計數不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儀器不會發出針對PLT上限區域的干擾報警,此時采用血細胞分析儀對血小板計數的結果與采用顯微鏡法對血小板進行計數的結果相差不大,差異無顯著性。但是如果患者的MCV<70fl,則由于紅細胞體積小,容易被誤認為血小板,此時使用血細胞分析儀進行檢測,則會對血小板計數產生較大的影響。儀器容易出現針對PLT上限區域的干擾報警,并且如果MCV的值越小,則患者的小紅細胞的數量越多,就會有更多的小紅細胞被誤認為是血小板,則血小板計數較實際值的差距越大,此時使用血細胞分析儀檢測的結果與使用顯微鏡檢測的結果差距甚大,統計學分析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于在臨床工作中遇到的這種問題,一般可以使用流式細胞技術或二維激光散射技術避免[17]。如果不具備上述兩種檢測方法的條件,也可以使用手工法來對血小板進行計數,其結果也比較可靠。
討 論
隨著醫療設備的不斷發展,近年來最新推出的血細胞分析儀在進行血小板計數時,精確性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在血小板減少時,仍然可以得出比較準確的結果[18]。盡管如此,當血小板計數≤50×109/L時手工的方法復查是非常必要的。顯微鏡復核血片關鍵程序:取一張頭體尾分布均勻、厚薄適宜、瑞氏染色較好的血片,先用低倍鏡對整張片進行觀察,判斷血小板數量同儀器計數是否大致一致,之后再觀察紅細胞的大小,觀察是否有紅細胞碎片,是否有血小板聚集現象,是否有大血小板。如果有這些現象,用草酸銨普通顯微鏡直接計數,最終才能得到可靠的檢測結果[19],給臨床提供準確的數據。
參考文獻
1 于秀艷,朱華,高海燕.血細胞分析儀假性血小板減少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2(16):337-338.
2 李培敏,李忠.血細胞分析儀測定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實驗研究[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6):686-687.
3 杜明,張薇,李秀萍.血細胞儀測定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3):569-570.
4 耿潔.血液處于高凝狀態導致血小板假性減少1例[J].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5,3(10):945-946.
5 孫育.血液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假性異常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綜述,2013,(4):6.
6 BragnaiG,BianconciciG,BrognaR,et al.Pseudo thrombocytopenia FC gummma RIII(CD16) receptor—mediated[J],Am J clinpathol,2005,103:704-744.
7 張翠,黃宏耀,郝建春,等.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假性異常原因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28(2):182-183.
8 張玉莉.假性血小板癥研究進展[J].醫學檢驗與臨床,2009,27(1):58-59.
9 鐘紅梅.血細胞分析儀進行血小板計數的影響因素分析[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2,3(9):637-638.
10 古宏心.血細胞儀測定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因素[J].臨床檢驗,2007,4(5):68-69.
11 申蕙蕓,崔靜.血細胞分析儀計數血小板假性異常的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醫技雜志,2008,9(28):509.
12 周利霞,梅振林.冷凝集素致血小板檢測誤差1例[J].中國內科學雜志,2005,2(5):415-417.
13 杜明,張薇,李秀萍.血細胞儀測定血小板假性減少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3):569-570.
14 Guzman ML,Swiderski CF,Howayd DS,et al.Preferential induction of apoptosis for primary human leukemicstem cells[J].ProcNatl Acad Sci USA,2006,99(14):16220-16225.
15 周延美,周延英,唐延群.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檢驗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科學,2013,1(3):42-43.
16 蘇格俠.白血病病人血小板輸注的臨床問題探討[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2,3(5):27-29.
17 朱忠勇.準確計數血小板方法學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2002,23(3):131-132.
18 李甲楠,李慧波,李晉,微粒在血液系統疾病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6(6):1489-1500.
19 沈培奇.血小板假性減少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外醫療,2010,2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