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華
夢想之美在于初心之真
文/薛華
說起夢想,靜思幾日,腦子里盤恒著的總是詩人韓東的一首詩《有關大雁塔》。
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從遠方趕來/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還來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們/那些發福的人們/統統爬上去/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來/走進這條大街/轉眼不見了/也有有種的往下跳/在臺階上開一朵紅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當代英雄。
有關大雁塔/我們又能知道什么/我們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風景/然后再下來。
這種揮之不去的無力感籠罩在夢想的上空,像極了空氣里無法濾去的PM2.5。雖是小女子一枚,沒有“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霸氣,但也曾意氣風發,“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币宦沸凶撸恢螘r遺落了夢想?
又或者說,對于夢想,因時間之砥礪,有了更深沉的寄望,而不再輕易宣之于口。馬斯洛在1943年發表的《人類動機的理論》一書中提出人類需求的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夢想,無疑是人類本能的需求,但屬于較高層次的自我實現。
說到自我實現,有兩部電視劇值得一提,《甄嬛傳》與《大長今》。甄嬛剛入宮時是一個心地善良、才情浸潤的女孩,但在殘酷的宮廷環境中,歷經了一系列慘痛的教訓后,她終于懂得了一個“真理”:必須學得比對手更加陰險毒辣,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最終,甄嬛通過這種比壞的方式獲得了所謂的自我實現,但除了無與倫比的榮華富貴之外,環顧四周,空無一人,沒有了摯愛、知己,甚至敵人。
韓劇《大長今》則不同,沒有任何家世背景的大長今,在殘酷的宮廷斗爭中同樣受到惡勢力的迫害,但她始終堅持自己的道德立場和做人原則,不斷提升自己,甚至令對手心悅誠服。在愛情面前,她忠于自我,不卑不亢地拒絕了皇帝這劑權勢的春藥,擁抱真愛。她的自我實現干凈純粹,溫暖勵志。
回到現實,在夢想實現的路上,必然會有周折,有時甚至會茫然無路。即便“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
納然性德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驚艷世人,這初見之美尤在初心之真。不忘初心,擁抱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