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趙進一 蔡叢樺
“第一方陣”安徽省滁州市瑯琊區人民檢察院印象
文/本刊記者 趙進一 蔡叢樺
這個由48名檢察官組成的集體,就像古時軍隊的戰斗方陣,步伐整齊剛勁而有力。歷經20年風雨,這個方陣日臻完美……
坐落在滁州市中心城區、成立于1993年的瑯琊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瑯琊區院”),占地面積雖不大,卻收拾得干凈利索,每一處都安排得樸素而得體,就像士兵疊的被褥,方方正正,紋絲不亂,令人賞心悅目。深入采訪后,記者發現她的內涵同其外表一樣整齊劃一。全院干警步調一致,上下同心,大家雖處不同崗位,職級有高有低,但個個恪盡職守,每件事都做得精致而扎實。記者覺得,這個由48名檢察官組成的集體,就像古時軍隊的戰斗方陣,步伐整齊剛勁而有力。歷經20年風雨,這個方陣日臻完美,尤其是近兩年來,她的各項考核指標(反貪反瀆、公訴、控申、未檢等)在全市八個區縣(市)基層檢察院中均名列前茅(總分第一),是全市綜合考評成績升幅最大的單位。省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薛江武還專門批示,向全省推廣瑯琊案管經驗,瑯琊區院全體干警備受鼓舞。
過去排名靠后的瑯琊區院現在已一躍成為領跑滁州檢察的“第一方陣”。
《孫子兵法》認為得勝之道有五,“上下同欲者勝”就是其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領導如能引導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實現特定目標而不懈努力,則必勝無疑。瑯琊區院的領導就很善于作這樣的引導。
引導者,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列。
2012年初,瑯琊區院新一屆領導班子剛成立,就確立了“強班子、帶隊伍、促業務、全面趕先進,提升瑯檢形象”的工作思路和奮斗目標;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成學斌則在全院干警大會上代表新領導班子立下誓言——“立檢為公,絕不謀取個人私利;嚴格執法,絕不承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任人唯賢,絕不搞暗箱操作” 。
無論是工作思路還是檢察長表態,核心是三個字:“強班子”。院領導深知,“班(子)風”決定院風,“班子”是根本。新班子成立兩年來,時時處處起表率作用——
述職述廉,廉潔從政,班子成員帶頭;
批評與自我批評,班子成員一馬當先;
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班子成員積極主動,不折不扣;
辦案來了“說情人”,領導主動“擋”一把,“惡人”自己做,讓承辦人全身心依法辦案;
院里成立關愛干警和接濟社會弱勢群體的“愛心基金會”,班子成員人人爭先,檢察長捐出政府獎勵的3萬元…… 紀檢組長、研究室主任也捐出自己的稿費近萬元。
己身正,不令而行。領導事事作楷模,上行下效,步調一致。
2012年,新班子組建一個月內就建立起黨組會議、檢察長辦公會議、檢委會議事三項重要制度,同時將辦公、辦案,包括人事、財務的情況全部以《會議紀要》等形式公布在內網上,向全院干警公開;緊接著,新班子在充分征求干警意見的基礎上,梳理修訂完善了近三年來各項管理制度,制定了《瑯琊區人民檢察院制度建設材料匯編》。此后,各項工作基本達到“項項有規定、事事有標準”,強化了辦公辦案的流程管理和動態監督,使每項執法行為和工作環節都有章可循,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按規矩辦事”的好風氣。制度頒布以后,領導帶頭嚴格執行,把自己關進了制度的籠子里。
人心齊不齊,還要看用人公不公。瑯琊區院明文規定:凡進院一年能按時轉正的新同志,具備了助理檢察員的資格,就可參與部門領導助理的選拔。當上部門助理兩年內,只要肯學肯干、德才兼備,通過考核就可晉升部門領導副職。也就是說,進院僅三年就有機會登上領導職務的第一個臺階。
令出如山倒。這項制度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僅2012年,就有七位新同志脫穎而出,成了后備干部。一些老同志不無羨慕地說,過去晉個職不知要熬多少個年頭,現在的小青年算是趕上好時代啦!一些青年干警也覺得,在這樣的氛圍中工作是“無須揚鞭蹄自奮”。
“上下同欲者勝”——短短兩年,各種榮譽接踵而來:除了各項考核指標領跑市檢察系統各單位,獲區年度績效崗責考核一等獎以外,瑯琊區院還榮膺“省級文明單位”、“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能走進心靈深處的是文化。
文化,是一個群體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有別于其他群體的思想、觀念、行為、風俗、習慣等,它既是長時間內自然而然逐步形成的,也可以是有意識地加以建設、培育的。瑯琊區院領導很善于從各個方面培育具有瑯琊檢察特色的文化。用檢察文化滋養奮斗精神,錘煉精氣神。
院政治處主任鄧文飛告訴記者,為了創造集聚正能量的良好氛圍,他們打出了一套“文化組合拳”——
千百年來,滁州地區名人輩出,傳統文化底蘊深厚。院領導巧妙地將歐陽修的人文精神、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等地域傳統文化精髓融入檢察工作理念,把“知行、明德、崇法、守正”作為院訓;與此同時,還以物喻人,把生長在瑯琊山上、生命力極其旺盛、具多種優良品性的“瑯琊榆”比作“瑯琊檢察形象”, 在干警們身上培育 “包容、團隊、質樸、自強”四種精神……因地制宜營造文化土壤。這種極具鄉土特色的文化易于被干警接受,入腦入心,外化于行。
文化熏陶對人的思想變化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針對青年人多、文化層次高的特點,院里有意識地把文化熏陶融合于各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中。
近兩年來,院里先后成立了各種興趣愛好小組、志愿者服務隊伍、以本院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吳克利為顧問、24名青年干警組成的“知行社”,以及以業務骨干為砥柱的“健康與法”宣講團,此外還有女子瑜伽隊、男子籃球隊、文學攝影社等,極大地豐富了干警的文化生活。至2013年上半年,知行社共編發《調研文苑》和《征文選登》共13期,在國家和省級媒體、主流網站刊登了50多篇調研文章。在院領導帶領下,志愿者無償開展各種文明社區建設、環境保護、扶貧幫困、社會公益事業等志愿服務,同時組織開展了檢察官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等“七進活動”,擔當交通志愿者、與殘疾人、空巢老人等特殊家庭結成幫扶對子……在此過程中,落實了六件刑事被害人救助事項,為賀老太一家解決救濟金、申請低保,并解決了孩子就學等問題,使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家庭感受溫暖,看到希望。
在瑯琊區院,從上到下都明白一個道理——在反腐斗爭中,預防職務犯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但能遏制犯罪,還能挽救、保護干部,是與“兩反”斗爭同等重要的大事。但在有些人的心目中,“兩反”是實的,有看得到的成果,而預防職務犯罪是虛的,做得再多也看不見摸不著。
怎么消除這種糊涂觀念呢?當記者向院研究室主任蔡叢樺提出這一問題時,她微笑著說,文化,只有文化,才能最有效地把正確的理念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人的心靈之中去。所以,我們來了個虛實結合,提出把預防工作做成“廉潔文化”的思路。根據這一思路制定預防工作規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除了完成日常預防工作,我們還做了三件大事——
組建了一支隊伍——即由扎根在本院的國家級檢察教官吳克利教授擔任顧問的“健康與法”宣講團(共12人),面向社會,到各條線各單位宣講預防工作。2013年暑假,宣講團由四名院領導帶隊,分頭深入到滁州市、瑯琊區29所中小學幼兒園及供電、金融、鄉鎮等,送法上門,開展職務犯罪懲防同步行動。
創建了兩個基地——分別為室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戶外廉政文化教育廣場。盡管瑯琊區院的辦公用房較緊張,但還是騰出300平方米建成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將查處的本地區案例制作成警示掛圖,用身邊的真人真事敲響預防職務犯罪警種。瑯琊區委書記高懷忠參觀了警示教育基地后感慨地說:“看到過去的同事淪為階下囚,心里有說不出的味道,這樣的教育方式能深入人心,產生警示震懾作用。”他當即表示要安排全區機關、社區都來基地接受教育。
蔡主任介紹說,2013年,我院與市建委溝通合作,將緊鄰瑯琊山的一個全開放式的公園改名為“清風園”,該園以廉潔文化為主題,廣場立石名“清風”,將亭子分別命名為“蓮潔”、“知行”,公園沿河帶、景觀池種植了象征君子節操的蓮花,園內植被綠化以梅蘭菊竹為主,寓意為人、為官清正廉潔。廉潔文化元素的植入為素有“百亭之城”的滁城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記者前往踏訪時,只覺得“清風”陣陣襲來,沁人心肺……
制作了三個短片——蔡主任說,院領導很善于運用新媒體開展宣傳活動,成學斌檢察長親自組織了一個團隊,探索運用flash、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技術,制作了有關預防職務犯罪的專題片《上下同欲者勝》、《警鐘長鳴》及沙畫動漫片《貪能覆巢》三個專題短片,主題深刻,畫面生動,文辭優美,在酷六等視頻網站及本院官方網站、公交車載廣告和戶外電子屏等傳媒上播放(區領導觀看短片后,指示將短片置于瑯琊政府網站上作為警示教育片),既對公眾開展了檢察職能的宣傳,又對公職人員進行了廉政教育。三個片子在社會上激起不小的反響……
抓住點點滴滴,做精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讓大眾在耳濡目染中潛移默化,是瑯琊區院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一大特色。記者覺得,在瑯琊區,預防職務犯罪已形成一種“品牌文化”,其“品牌效應”正在不斷地彌漫開來……
文化這東西看不見摸不著,但它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人、影響人、塑造人,營造出勃勃生機,隊伍面貌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變化,繼而煥然一新。上級領導這樣評價瑯琊區院的工作:“狀態好、業務升、上下團結、心齊氣順,蘊藏著積極向上的內在力量”。
這一評價真實而到位。
心齊了,大局觀念就強。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這個檢察院的干警無論職位高低,都在一心一意謀大事,而且把大事做得很精。
瑯琊區院地處滁州市中心城區,對于反貪反瀆部門來說,最難辦的是本地區的案件。由于是本地人,地方又不大,所以七大爺八大姑的都認識,檢察院一辦本地區的案件,消息很快就會傳播開來,說情的人接踵而至,“出面”的人不乏領導,案子發現難、突破難、查處難……
什么叫大事?關乎全局之事就是大事。按照常規,本地區的案子難辦,可以多辦其它地區的案子,或爭取多接辦市院交辦的案子,但瑯琊區院“兩反”(貪、瀆)部門沒有這么做,他們認為棄近就遠,繞道而行,會助長本地區的貪、瀆之風,有礙于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黨風廉政建設,影響大局,所以,本地區的案子再難辦也要辦,這是人民檢察官的職責之所在。近兩年來,他們運用各種計謀,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在完成市院交辦的大案要案以外,共查辦本地區案件14起14人,案涉教育、電力、政法、黨政、醫療衛生等各個領域,極大地震懾了本地區的職務犯罪,促進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和黨風好轉,同時也樹立了檢察機關的良好形象。
執法辦案,是檢察機關的重要職能之一,而執法規范,則是檢察機關的生命力所在。
檢察機關既是法律監督機關,同時也是執法機關。毫無疑問,對于檢察機關來說,執法是否規范,關系著檢察機關的公信力,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更關系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此乃關乎全局的大事,絕不能馬虎。瑯琊區院領導在執法規范化上下足了功夫,并將此作為帶隊伍的第一要事。采取的辦法可歸納為十四個字:即“一學二訓三建檔,嚴把關口強監督”。
一學——由最高檢頒布實施的《檢察機關執法工作基本規范》對執法辦案過程中每一個執法行為、執法環節、執法措施都作出了明確規定,操作要求嚴密、標準。瑯琊區院組織全院干警(包括領導)輪訓,學習這一基本規范。通過個人自學、集中學習、組織參加(上級院)網上輪訓等形式,使每位干警都能熟練掌握執法辦案各個環節、崗位標準和工作程序,然后進行考試。
二訓——即實戰訓練。開展多種形式的崗位練兵活動。院里多次與法院共同開設觀摩庭,以提高公訴人出庭支持公訴水平;檢察技術科則開展了檢察統計報表崗位練兵活動,以提高統計網絡化、現代化水平,全國檢察業務專家吳克利還專門為一線辦案人員開設“新規則條件下的偵查訊問攻略”專題講座,講座后就開展實戰訓練。
三建檔——紀檢監察對辦案部門進行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抽查,將執法規范情況與年度績效考核、評優評先掛鉤,并建立了錯案責任倒查機制,檢察人員違法違規辦案追究制度,建立了“瑯琊區檢察院干警執法檔案”,由此對全院業務部門、一線執法干警的執法狀態進行動態性的掌握了解。
執法規范離不開辦案安全。瑯琊區院在加大力度辦案的同時,采取有力措施嚴把關口,嚴防辦案安全事故的發生:對自偵案件實行全程錄音錄像,確定檢察長是辦案安全第一責任人;部門負責人、法警和紀檢人員各司其職,在辦案前即分析個案情況,排查隱情隱患,開展安全教育,把辦案安全制度落實到辦案全過程……
執法規范離不開強有力的內外監督。對檢察工作中的重大事項、重要安排部署,瑯琊區院都及時向黨委請示報告,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檢察工作,向他們征詢對檢察工作的批評建議。每逢“兩會”,院里總是派員到會聽取意見與建議及代表委員對檢察工作的評價,然后集中帶回抓落實反饋。近兩年來,院里還開展了“人民監督員試點活動”,把24件“三類案件”全部納入監督評議范圍,同時,通過開通檢察網站、印發檢務公開宣傳冊、撰寫檢察信息等形式宣傳檢察職能、辦案流程、工作紀律等,保障群眾對檢察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規范是圭臬,用以律方圓。領導嚴格把關,內外監督制約,規范了執法,增強了執法透明度,約束了干警的行為。多年來,全院沒有發生一起干警違法辦案事件和辦案安全事故……
記不清是誰說的了——21世紀是英雄退位、團隊進位的時代,抱團打天下已是趨勢,誰擁有人群,誰就能贏得一切。“瑯檢方陣”已經擁有一個具有很強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的團隊,在萬馬奔騰的馬年到來之際,這個戰斗方陣一定能贏得更大的勝利。
編輯:張同舟 luarao010203@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