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
摘 要:從供電可靠性著手,簡要論述了影響農村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幾個原因,并針對目前的情況,提出了提高農村配電網供電可靠性的可行性辦法,以期對當前農電網改善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配電網;供電;可靠性;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TM7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7-0020-02
1 供電可靠性
現代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電。停電,會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失,因此,供電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國《供電國家級企業等級標準》規定的《配電系統供電可靠率統計辦法》中,規定了供電可靠率的計算方法,用公式表示為:供電可靠率 =(1-用戶平均停電時間/統計期間時間)×100%.
由此可見,供電可靠率與停電的情況息息相關。供電可靠率反映了供電企業的電網狀況、供電水平和管理水平,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反映了民生等社會問題。
2 影響農村配電網可靠性的原因
2.1 設備老化、落后
農村電網電氣設備老化、配置不合理的情況普遍存在,供電半徑大、導線截面小、線路無雙回路設置等;供電容量不夠,高峰時供電質量無法得到保障,容易發生停電的情況,但停電后,又不能及時找到出問題的線路,影響搶修和線路恢復。因此,設備的老化、落后是造成停電的首要原因。
隨著經濟的發展,并入農網的企業用電量和居民用電量猛增,所以,對農網的升級、改選是必須要做的工作。2014年,山西省農網改造、升級工程投資規模將達到22.5億元,比2013年增加5億元。2014年,山西省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包括:新建和改造35 kV變電站20座,線路232.7 km;10 kV線路3 675 km,配變壓器8 837臺;低壓線路4 318.5 km,共建項目494項,涵蓋國網山西公司管轄范圍內農網地區98個縣(市、區)。改選后的農網一定可以更好地為山西農網的企業和居民服務,提高供電質量。
2.2 供電系統人員業務不熟、技術不精、素質不高
電力管理人員業務不熟、技術不精、個人思想素質不高,使他們操作流程不規范,誤操作的情況時有發生。憑經驗、靠目測和手工等人工操作極易影響操作的準確性,同時,數據不完善也是造成傷亡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供電部門一定要抓好員工的業務素質和職業規范培訓工作,做到思想有所循,行動有所依,避免因人為原因導致電路短路,影響供電可靠性。
2.3 延續傳統管理模式,管理存在漏洞
電力改革已興起多年,但實際情況是傳統管理模式依然占據主流,人管電的現象比比皆是。電,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能源,它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與市場的結合又使它具備了市場特性,所以,它應該作為一種科技力量融入市場,以科技力量來管電,人不應該管電,而應該管人,實現讓人管科技,讓科技來管電,這是最合理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配電網自動化進程發展緩慢,人工管理模式依然完全憑借經驗,難以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因此,影響了供電可靠性的提高。
2.4 電力需求增長迅速
隨著經濟的發展,用電量呈逐年上升趨勢。相對來說,電力設備的更新、改造并不是馬上就能改的。在電力設備運行負荷不變的情況下,新增電力的需求必然會影響電力的可靠性。
3 提高農村配網供電可靠性的措施
3.1 改善供電設備
對供電線路采取雙回路設計是保證供電可靠性最有效的辦法。在這個基礎上,供電線路選擇符合實際情況的電力系統結構和接線方式也是至關重要的。
3.2 對供電系統人員開展技術、業務培訓
進行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技術操作水平和職業道德規范。規范實施帶電作業,減少停電時間和次數,可以有效保證供電可靠性。業務和技術培訓也應該與時俱進,將電力自動化發展進程和實施情況納入培訓范圍,積極宣傳電力自動化設施的應用前景,推動員工進行科技創新和實踐的信心,營造積極、穩妥、創新的學習氛圍。業務培訓最重要的就是要嚴控偷電、漏電現象,加強農村供用電設施和臨時用電管理,嚴格低壓業擴報裝手續,嚴禁低壓設施安裝不規范、私拉亂扯和掛鉤用電等違章現象的發生,以此降低損耗,提高供電可靠率。
3.3 改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
引進供電自動化系統,實行自動化管理+人工補充聯合的管理模式,引進各種自動化裝置、設備,實行24 h值班巡視制,加強電力營銷,為供電可靠性的提高創造一個好的運行環境。增加安全管理漏洞、設備安全隱患、電網運行薄弱點、作業現場的安全管控和標準化作業執行情況等內容的檢查、自查,對其中發現的問題要逐項落實、整改,加強過程監督。電力施工人員對每一個接點、每一條回路都要進行核對、驗收,爭創“一流配電網”。
開展農村臺區安全用電專項檢查活動,對農村臺區“三線”交越、配變接地、零線接地、拉線絕緣子安裝及是否帶電情況和配電柜內元器件運行等情況進行排查、治理。對進戶線嚴重老化、線徑過細和不達標的,統一更換標準電線,杜絕私拉、亂接或用銅絲、鋁絲代替保險絲的情況出現,避免因此引發電氣火災事故,造成損失。特別是要對“五保戶”“貧困戶”家中的線路、設備進行檢查、整改,消除安全隱患,為農村用戶安全用電營造可靠的用電環境。
3.4 隨用電量的發展、變化實行二次改造
2013年,山西電力針對已改造過的地區由于電力需求快速增長而出現的供電能力不足和供電可靠性較低的問題,按照新的建設標準,通過新建改造變電站、對10 kV及以下中低壓電網進行改造,尤其是加大配電變壓器的更換和改造力度,實現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并且結合山西公司2013年開展的線損管理年活動,淘汰S7及以下型號的變壓器860臺,實現節能降耗,間接提高供電可靠率。
4 結束語
供電可靠率的提高是一個綜合力量的結果,需要全方面、多角度齊抓共管。在資金和設備投入不能掌控的前提下,如何做好人員培訓、管理模式的更新和設備的養護是非常重要的。電力企業要從市場化的角度出發,從思想上認清提高供電可靠性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是非常重要的;提高市場危機意識,從根源上狠抓人員素質和管理,以此為基礎,完成對供電設備和線路的規范管理和養護,讓它們在一條良性循環的鏈條上規范運行,供電可靠率就一定可以提高。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