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曉雨
摘 要:為了規范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行為,促進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發揮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財政部制定了《小企業會計準則》。該《準則》分總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及利潤分配、外幣業務、財務報表、附則10章90條,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主要對《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會計科目設置的特點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企業準則;會計科目;設置特點
小企業是指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如制造業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零售業企業,從業人員1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1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等等。但有三類小企業除外,須執行《企業會計準則》: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小企業顧名思義,企業規模小、從業人員少,經濟業務簡單且量少;同時小企業在會計人員、會計機構、會計制度的設置上也較為粗略。在會計人員任用上,小企業為節約人工成本,往往沒有專職的財務人員,而是外聘兼職會計。會計制度制定上也經常不健全、不完整,會計基礎工作環節較薄弱。因此,《小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科目設置上遵循簡化、易操作、符合小企業特點的原則,具有以下特點:
一、靈活應用
小企業可以按照新準則的規定,充分結合自身實際,進行會計科目的設置。對于一級科目,在不違反新會計準則確認、計量、報告規定的前提下,可以結合小企業自身情況自行增設、分拆與合并;對于明細科目,可以根據企業實際情況自行設置。
科目設置如“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科目,新準則沒有規定設置這些科目,但是允許小企業根據需要可設置或不設置進行日常會計核算。設置的,可以繼續保留“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科目;不設置的,“待攤費用”的余額需要轉入“預付賬款”等科目,“預提費用”的余額需要轉入“應付利息、其他應付款”等科目。 如小企業預付房租租金的業務就可以有三種核算處理辦法:當單設“待攤費用”科目預付租金時,借記“待攤費用”;當不單設此科目時預付租金時,可借記“預付賬款”;單設與否,都需再按預付的金額分期、分別計入有關成本費用中,同時沖銷原計入的借方科目;由于小企業預付款項金額一般不大,最簡便的是在預付時直接按受益部門計入有關成本費用中,借記“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制造費用”等。這些會計處理,都與大中型企業適用的《企業會計準則》更加貼近,有利于小企業發展壯大轉型為中型企業時,會計核算銜接順暢,會計賬務調整簡單。
二、簡化實用
《小企業會計準則》充分考慮小企業會計人員素質和稅法條例的規定,適當刪減部分原會計科目,簡化核算,易操作和理解。對短期投資、存貨等各項資產的會計核算采用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對資產不采用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不再要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在資產發生損失時,據實確認,基本消除小企業的會計利潤與稅法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時間差異,無需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調整。
科目設置刪減了如“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科目,當發生壞賬、跌價減值時,按照實際損失的金額予與確認,避免產生應納稅和應抵扣的所得稅時間性差異,避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出現,從而使計算小企業所得稅的會計核算、納稅申報降低難度;刪減了“待轉資產價值”,將原科目余額扣減應交納的企業所得稅后的差額結轉至“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簡化易操作。
三、規范統一
《小企業會計準則》會計科目設置分為五類、66個,其中資產類科目32個,負債類科目12個,所有者權益類科目5個,成本類科目5個,損益類科目12個。經過此次調整,絕大多數科目的名稱和核算內容與《企業會計準則》保持一致,存在差異很少,從而符合會計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原則,符合與國際準則趨同的要求。
科目設置名稱調整的如原會計科目“現金”改為“庫存現金”;“材料”改為“原材料”;“應收股息”按照股利和利息分開核算,分成“應收股利“”應收利息”;“應交稅金”改為“應交稅費”,“營業費用”改為“銷售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改為“營業稅金及附加”,“其他業務支出”改為“其他業務成本”等。盡管上述會計科目名稱發生變化,但這些科目的分類、性質、結構和核算內容基本沒變,調整后更加規范、標準化,對于會計人員來說,更加清晰明了,易于掌握和運用。對于外部會計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稅務部門來說,更方便進行稅收管理與決策;對于主要使用者之二的銀行信貸部門來說,通過規范統一的會計信息反映小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有利于其評價小企業的經營業績、信貸風險,從而做出信貸決策,為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四、保持特點
《小企業會計準則》在科目設置時,考慮自己行業特點,在貼近《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保持自己的特點。
小企業中很多企業屬于農林牧漁業,農林牧漁業與其他行業最大的區別在于其業務的收入、支出和利潤受自然環境因素影響很大,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其會計科目與存貨、固定資產等常規資產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對生物資產進行會計科目單獨設置,以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生物資產信息。
針對小企業的農林牧漁業,《小企業會計準則》專門設置“消耗性生物資產”科目,用于核算小企業持有的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實際資本;專門設置“生產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累計折舊“科目,用于核算生物性資產的成本價和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累計折舊。
再者,在科目設置時,充分考慮小企業的科研開發,有可能會形成無形資產,發生資本性支出,因此增設了成本類科目“研發支出”,來核算在研究開發過程中的資本化支出金額,同時增設“累計攤銷”科目,核算無形資產的攤銷價值;充分考慮建筑類小企業也和大中型企業一樣,會發生機械作業和施工支出,因此增設了成本類科目“工程施工、機械作業”,用來核算發生的各項工程成本,以彌補原來僅有“生產成本、制造費用”的不足,使成本歸集、成本核算更加細化。
五、有效執行
《小企業會計準則》考慮到小企業投資的情況、小企業多是自主經營、薄利多銷,委托外單位代銷商品的業務比較少,出于簡化核算的要求,對長期股權投資一律采用單一的成本法核算;刪除“委托代銷商品”科目將其原有余額就近并入“庫存商品”,從而減輕小企業會計人員的核算難度。
通過這一系列的簡化核算,減少了會計人員的職業分析和判斷,降低了會計核算的難度,從而吸引小企業自覺、自愿遵守準則進行會計核算,進而為將來加強會計信息精細化管理,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加強稅收征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考務結合
現行國家組織的各類會計考試,其大綱內容、考核要點均是參照《企業會計準則》的知識應用方面出題。因此,《小企業會計準則》在會計科目設置上更貼近《企業會計準則》,與其緊密結合,以便使會計職稱及職業資格考試和實際會計工作實務有效結合,達到順利通過考試、提升總體會計人員隊伍水平的目的。
總之,《小企業會計準則》會計科目設置的特點是簡單易懂、規范實用、靈活、可操作性強,與《企業會計準則》銜接緊密,一方面旨在幫助小企業會計人員學習,做好小企業經濟業務的會計核算;另一方面考慮小企業今后持續發展壯大,為并入《企業會計準則》轉換銜接做好過渡和鋪墊。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小企業會計準則》,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