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芳等
摘 要:本論文從學科基礎、培養目標、知識結構、能力要求以及學位論文等方面,探索性地提出了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學位標準,并就推進標準的實施,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標準
專業學位教育旨在針對一定的職業背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技能型專業人才。為了不斷提高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急需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
一、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培養的學科基礎要求
(一)理學學科基礎。通過理學基礎學習不僅能鞏固和深化學生對農業學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增強他們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信心和能力。
(二)工學學科基礎。要求學員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農副
(林產)品加工、農林業生產系統技術、農林業資源有效利用以及農林業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新技術和新知識。
(三)人文學科基礎。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既要具有較完備的專業基礎知識,又要具有一定的適應農業推廣、農村發展實際和市場經濟條件的社會學、管理學和經濟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的知識,以全面提高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創新意識,從而增強其實踐工作能力。
二、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培養目標要求
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培養目標應定位為: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農業推廣技術或農業推廣管理工作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具體而言:
(1)要求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課程學習階段適當進行專業理論和推廣方法的研究,在學位論文撰寫階段要對農業推廣中存在的關鍵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2)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畢業后能夠勝任農村與區域發展及相關領域的研究、應用、開發及技術推廣和管理工作,也可以在農(林)業資源利用、農(林)業教育、農(林)業技術推廣、農(林)業生產資料生產、農(林)業科技組織服務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從事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工作。(3)掌握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及相關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相關的經濟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掌握解決農(林)業問題的先進技術和現代技術手段;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擔負農村(林區)與區域發展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培養中的知識結構要求
(一)基礎知識。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培養中在知識方面強調專業基礎知識的扎實掌握,重點掌握現代管理知識、農村社會學知識、市場經濟學知識及法律政策知識等。
(二)專門知識。農業推廣專業碩士應該掌握的專門知識包括:農業推廣理論與方法、農業科技與“三農”政策、區域發展與規劃、農業傳播技術與應用、發展經濟學與中國農村發展、農村公共管理、農村科技服務組織概論、農業科技管理與經營等。
(三)人文知識。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畢業后工作的性質、工作的對象等,決定其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人文知識,比如文學、歷史、哲學和美學知識等,從而形成以較好的人文精神,良好的創新與合作精神和生態意識。
(四)工具性知識。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尤其是電子、信息、計算機技術的日益進步,要求農業推廣專業碩士人員應該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通訊技術等工具性知識,以提供工作效率。
四、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培養中的能力要求
(一)獲取知識的能力。要求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要學會不僅在課堂上獲得理論與實踐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鍛煉和培養自己通過實踐活動,獲取相關實踐知識的能力。
(二)應用知識的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重點檢查學生如何應用相關理論知識以及上述所要求的各種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很好地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
(三)開拓創新能力。要求農業推廣專業碩士研究生應該具備一定的開拓創新能力,以應對實踐中的各種新問題。這種創新能力主要應該體現在運用知識、實際技術創新和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
(四)組織協調能力。由于農業推廣專業碩士未來的工作性質,要求其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組織和協調能力。
五、學位論文
(一)論文選題。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的論文選題應直接來源于農林業的生產實際,應是農業推廣中存在的關鍵問題,包括針對有重要應用價值或應用背景的問題,應有先進性和一定的難度及工作量。學位論文的選題確定之后,要進行開題論證,制訂切實可行的論文工作計劃,并予以實施。
(二)論文形式。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學位論文的形式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產品)設計(可研報告)、調研報告、農業推廣項目策劃等。
(三)內容要求。學位論文研究的是農林業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專業理論指導下,憑借對實際問題的經驗提出解決方案,具有可實現性,可見效性,追求的是效果和效益。一般應包括:課題意義的說明、國內外動態、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途徑(措施);本人在課題中所做的工作;理論分析和公式;測試裝置和試驗手段;計算程序;試驗數據處理;必要的圖紙、圖表和曲線;結論和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等。與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礎上繼續進行的課題,必須在論文中明確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
(四)質量要求。學位論文必須由攻讀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者獨立完成,能體現其綜合運用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實際。
學位論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論正確、分析嚴謹、計算正確、數據可靠、文句簡練、圖表清晰,層次分明,能體現農業推廣碩士生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優良的學風。學位論文應實行雙導師制,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導師聯合指導。
六、推進學位標準實施的對策
(一)科學設置課程體系。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根據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和方向,調整課程體系,科學設置反映該專業領域的核心課程,重點突出和強化實習實訓教學環節,增設一些職業技術類專業的課程,對于具有實踐經驗的職業人士,還可以為他們開設一些職業型的課程。逐步建立起“能力主導型”的新課程體系。
(二)加強研究課題和專業技能訓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導師的科研項目,尤其是參與一些企業合作或者是企事業單位委托的橫向科研項目,提高學生對實踐問題的研究、解決能力,加強學生進入企業的實習和考察,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
(三)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與完善,比如可以與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黑龍江省森工總局、黑龍江省林業廳以及一些農業企業或者林業企業進行合作,建立一批農業推廣專業碩士培養工作站,對于全日制專業碩士可以有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在工作站進行實習。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還將建設一批校級研究生公共實驗課和學科專業實驗課。進一步加強與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共建合作。
(四)建立完善的獎勵及助學貸款體系。制定優秀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獎勵制度以及獎勵的標準,并向本科生那樣,通過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非政府組織以及企業或者個人進行合作,建立多渠道的助學體系、獎勵以及對困難學生的學費貸款等。以鼓勵家庭困難的學生報考專業碩士領域。
參考文獻:
[1] 秦發蘭等. 關于農業推廣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標準的思考.高等農業教育,2006(1)
[2] 林杰,樸雪濤.我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標準的宏觀指標體系構建.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