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冬梅
摘 要:我國目前實行的五天工作制,早在漢代官員中已推行。《漢律》規定,政府官員“五日一休沐”;至唐高宗永徽二年,又改為按旬休假,也即十日休假一次(王勃《滕王閣序》中有“十旬休暇”句)。不過那時的休假是采取輪休的方式洗頭和沐浴,而且僅僅是對士階層的規定,布衣百姓的休閑是無足論的。
我國全年國家法定節假日(含周末)共114天,一個不小的一個數目,這意味著大部分工作的中國人一年中有三分之一時間完全是在閑暇中度過,這段時間想怎么休閑就怎么休閑。然而,一項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都把“睡覺、看電視、做家務、逛街”作為周末主要的休閑活動。中國人缺乏的不是休閑時間,而是休閑文化。
關鍵詞:休閑;文化;概述
一、休閑文化的概念
休閑文化是人類生活的一種重要特征。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高低的標志,更是衡量社會文明的尺度;是人的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領域。人們在飛速發展的時代面前,價值觀發生了新的調整和變化。
休閑文化是人們在休閑活動過程中了解、鑒賞、體驗得到的文化綜合,是將人類的休閑生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加以分析時所包涵的物化因素與精神因素的總和。休閑文化是指人在業余閑暇時間,經過充分自由選擇和純粹興趣所致,用于自我享受、調整和發展的觀念、態度、方法和手段的總和。
馬惠娣 :“從文化角度看休閑,是指人在完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后,為不斷滿足人的各方面需要而處于的一種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構建的生命狀態的行為方式”。
休閑作為一種文化是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是人類社會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現代文明的創造。是以個人的文化修養為背景,以探求和享受文化生活為目的,以獲得現實生活中個人心理的滿足、精神的愉悅、身體的康健為目標的生命活動過程,而不是“謀生”過程。
二、休閑文化的本質
將休閑上升到文化范疇則是指將休閑看做為不斷滿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處于的文化創造、文化欣賞、文化建構的一種生存狀態或生命狀態。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思想:
(一)休閑是一種社會標志和社會制度
凡伯倫試圖從休閑與勞動的關系出發,揭示休閑的本質與工作、政治、經濟等社會活動和價值觀之間的關系 。休閑是社會階層的標志,休閑是公民的社會權利。
(二)休閑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杜馬哲迪爾(Dumazedier)、卡普爾(Kaplan)、凱利(Kelly)認為休閑的本質和目的就是心靈能夠體驗的自由感 。人們在業余閑暇時間,經過充分自由選擇和純粹興趣所致(超越一般功利目的,如錢、權等)用于自我享受、調整和發展的觀念、態度、方法和手段的總和。
(三)休閑是“人類美麗的精神家園”
皮普爾:休閑不僅僅是心靈上的,更應該是精神上的態度和靈魂的狀態,“我們惟有能夠處于真正的閑暇狀態,通往‘自由的大門才會為我們敞開,我們也才能夠脫離‘隱藏的焦慮之束縛。”
杰弗瑞·戈比 :“從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的外在壓力中解脫出來的一種相對自由的生活,它使個體能以自己所喜愛的、本能地感到有價值的方式,在內心之愛的驅動下行為,并為信仰提供一個基礎”
三、休閑文化的結構
(一)精神文化層面
(1)休閑理論:關于休閑的一切研究。包括休閑價值、休閑技能、休閑經濟、休閑教育等。成熟的休閑理論是休閑高度平民化、社會化的標志。
休閑學、休閑社會學等在發達國家已成為成熟的理論學科,受到廣泛重視和研究。
(2)休閑意識:人們關于休閑的基本認識與看法,是低層次的休閑認識。
(3)休閑心理:人們對休閑的一般心理傾向。大眾心理一般又被稱為群體無意識。是指群體的潛在意識。
精神文化層面的休閑文化,最核心的就是休閑觀:人們對休閑的總的看法與基本觀點:包括休閑價值觀、休閑態度、休閑偏好等。
(二)器物文化層面
(1)休閑制度:包括休假制度與相關的福利制度等。如帶薪休假。現代社會,越來越把休閑視為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2)休閑設施:包括私人休閑設施與公共休閑設施(空間)。公共休閑設施的水平,是衡量一個社會休閑水平的重要標桿。也是公民休閑福利的重要組成和表現。
(3)休閑技能:與休閑方式密切相關。是休閑行為的物化表現。休閑技能與休閑水平相關,也是衡量個體休閑質量的重要指標。
(4)休閑結構:不同社會、不同環境下,人們的休閑活動構成這個社會的休閑結構。另外個體的休閑結構也是重要的研究領域。編輯本段
四、休閑文化的類型
(1)閑聊消遣型主要包括親、朋、友、好間的無固定主題的聊天漫談、玩笑逗樂,其最常見的就是喝茶聊天或喝酒聊天。
(2)旅游觀賞型主要包括動態的旅行觀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各類專題知識展館)、靜態的影視、網頁等觀賞以及現場的歌舞、戲劇、體育表演等觀賞。
(3)游藝娛樂型主要包括各類游戲、游藝活動,群眾性的各種文化、藝術、娛樂活動以及非競技的體育鍛煉、保健活動。
(4)競技博弈型主要包括各類公開的大眾化的體育比賽、
各種趣味性的技藝比賽、某些挑戰人類身體極限的非專業的探奇冒險活動以及各種門類的棋牌博弈活動。
(5)虛擬互動型主要包括通過英特網、手機、互動電視等現代信息傳輸手段所進行的各種具有互動特征的休閑娛樂活動。其中網上互動的形式最為常見。
(6)求知探索型主要包括主體在業余或課余時間對人類已
知的各種知識、技能的學習,對未知世界奧秘的思考、探尋、求索,通常表現為因興趣所致的各類讀書、交流、研討活動。
參考文獻:
[1] 何毅,黨興華.休閑城市空間開發模式構建研究[J].城市問題.2007年05期
[2]鄭勝華.基于整合理論的城市休閑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05年02期
[3]楊國良.城市居民休閑行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旅游學刊.2002年02期
[4]劉邦凡.休閑、休閑經濟與城市經濟[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年02期
[5]鄭勝華,劉嘉龍.城市休閑發展評估指標體系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