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蘭 梁桂
摘 要:中職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本文分析了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低下的成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語文?口才?成因?對策?訓練?評價
口才是人們從事職業活動最經濟、最有效、最常用的技能,是職業素質和能力的綜合體現。口語交際能力作為一種綜合技能,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重視。然而長期以來,中職語文教學往往只重讀寫而輕聽說,顯然,這有悖于職業教育的初衷。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原則,加強中職生口才訓練,提高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勢在必行。
一、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低下的成因
中職學生較能吃苦耐勞,但是語言表達能力稍差,特別是與人交往能力普遍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口語交際教學被邊緣化
部分中職校不重視口語交際,沒有固定的時間來教學。有的學校重專業課、輕文化課;重專業實訓、輕口語訓練,不僅大幅縮減口語交際課的課時,甚至干脆取消口語交際課。由于缺乏口語交際訓練,不少中職生在面試、就業和擇業時,就會表現得口齒不清、不知所措。一些用人單位也反映,我們的學生有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專業技術,積極肯干,但缺乏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
2.缺乏具有職教特色的口語交際專用教材
中職口語交際教材存在結構不合理,內容大同小異,枯燥乏味,缺乏專業特點,難以貼近生活、貼近專業、貼近學生,教材的適用性和針對性不強。
3.部分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不夠重視,缺乏理論和實踐的研究
口語交際是一門能力訓練課,實踐性很強,教學中應學練結合,以練為主。但現在中職學校口語交際教學,并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和職業崗位的要求。有的教師只重視閱讀和寫作,對口語交際卻視而不見;有的教師雖有涉足,但卻是“蜻蜓點水”;有的教師盲目應付,缺乏有序、有目標的訓練和研究。
4.中職生文化基礎差,缺乏表達信心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以中考成績未上普高線的學生為主。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差,課外閱讀少,知識面狹窄,理解和想象能力有限,口頭表達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問題。許多學生以前很少有機會登臺發言。此外,中職生正值生理變化的青春期,自我意識敏感性加強,擔心說錯話別人笑話的心理加重,不愿流露感情。
二、提高中職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對策
1.開發專業口語交際教材
目前國內關于口語交際的教材不少,但符合中職學校專業特點、符合中職生就業需求的口語交際教材卻不多。主要原因是開發者缺少對口語交際在社會生產和經營實踐中重要作用的深入了解,缺乏對職業崗位群所需的口語交際知識和技能的科學分析,因而很多口語交際方面的教材存在內容交叉、重復、陳舊,針對性差,脫離實際等問題。因此,編寫一本以就業為導向、適合教學使用、具有鮮明職教特色的口語交際教材,十分必要。
2.努力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崗位要求進行口語交際的雙向互動
采用理實一體化和任務教學法開展專業口語交際教學改革,探索出教學新模式、新方法,努力營造一種類似或接近工作崗位的氛圍,多給學生口語交際的實踐機會,使學生置身其中,宛如進入職業角色,實現口語交際教學的雙向互動。
3.精心創設交際情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口語交際的主動性,提高學習興趣和交際能力,必須精心創設交際情境,如:陳設相關實物、繪制有關情景圖畫、制作必要的道具、播放錄音錄像等。此外,要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如:“一日一講”,每天安排早讀課或課前3分鐘進行主題演講;“一周一薦”,每周從新聞聯播或報刊中選取部分精彩片段,做好演講誦讀內容的推薦工作;“一月一賽”,在學生演講誦讀的基礎上,每個月組織一次主題演講或誦讀活動比賽,采用說、讀、演、唱等個人或集體形式來進行表演比賽。
4.創新口語交際課程的評價指標
口語交際課程應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教師、同學、自我評價的多元評價主體,互為統一,貫穿學習全過程,并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完善評價體系。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評價模式也要體現靈活性、多元化,突出過程評價,注重興趣培養及能力訓練,體現職業特點。首先,在考試目的上,應注重學生個性發展,以“使每位學生都有進步”為目標,讓學生在成功體驗中樹立信心。其次,在考試內容上,變知識考核為主為能力考核為主,注重過程與結果評價、理論與實踐考核相結合,不僅要考核學生的聽、說等口語能力水平,還要檢測其在特定情境中的溝通技巧。
(作者單位:廣西機電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