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勇
摘 要:德育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教育工作者應該轉變教學方式,用心培養學生。
關鍵詞:德育?學生素質?因材施教?活學活用?用心交流
時光飛逝,轉眼間來淄博市技師學院這個大家庭工作已經十年。十年,見證了學院的變化與發展,當年的廣告教研室已發展為信息工程系,學生人數也從幾千人發展到一萬多人。學院的飛速發展,勢必要求我們不斷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素質,所以,學院的德育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筆者認為,當前學院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生綜合能力下降,給學院的管理工作帶來了難度。
我們學院的學生大致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游手好閑型;第二種是信心缺失型;第三種是獨愛技術型;最后一種是性格內向型。
二是教書育人的方式、方法缺乏創新。
三是重技能輕教育的現象非常嚴重。當今社會,很多大中型企業在招聘人才的時候,過分看重學生的技能水平,而忽略了對其道德素質的要求。
以下是筆者對德育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幾點看法。
一、以德育治理班級,用良好的美德占據學生的內心世界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要求他人。班主任是實施德育教育的領導者,要身先士卒、敢于擔當。在學生面前做好表率,先公后私,先人后己,不怕苦、不怕虧、不怕得罪人;要通過工作能力、人格魅力去帶動部門的同志;通過一些有教育意義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學會做人”是“學會做事”的首要條件。
二、好的教學方式能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從事了四年的廣告專業教學,后因工作需要,調入團委工作,先后擔任過體育教學、思想政治教學、團隊拓展教學等,現在擔任信息工程系現代商務禮儀的教學,無論從事何種教學,都主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對象、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新同學剛剛入校,對環境感到十分陌生,不習慣、不適應,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可采用“學導式教學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其主要環節是自學、解疑、精講、演練,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學能力。教師把教學的重點從“教”轉變為“學”,從“聽”轉變為“悟”,培養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筆者曾經告誡學生:知識是學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能量是修出來的,人的智慧是頓悟出來的。通過富有哲理、趣味盎然的故事可以激發同學們的參與熱情。
二是要活學活用。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力求教學有新意,符合學生興趣。一方面要培養出適應市場需求的實用性技能人才;另一方面,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綜合能力。
筆者在課堂通過一些社會現象來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采用課堂討論、趣味游戲、即興演說等形式擴展學生思維。教學不拘泥于課堂,加強互動性,變“老師講”為“同學議”,讓學生在互動中學會思考、在互動中體驗成長。開闊視野,豐富內涵,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會欣賞,用心交流,用溝通打開學生的心門
英國的哲學家培根說過,“和他人交談半小時,勝過獨自沉思一天”。對待學生,像要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深入淺出地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他的家庭結構,興趣愛好,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對他的關愛,以一種“軟管理”方式來談心。量化考核要人性化,要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要提升溝通能力,進行高品質的溝通,把注意力放在結果上而不是情緒上,改變自己原有的心態和狀態,通過高品質溝通,得到學生的信任和擁護。
四、用愛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
我們學院的辦學理念是“創建一流技師學院,打造技能教育品牌”。近年來,學院立足國防教育特色,強化日常軍事化管理,按照治軍的要求治校,學生管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強制性的約束,往往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嚴格的軍事化管理必須建立在扎扎實實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上,用人性化的關愛去感化學生,有些教師通過讓學生背誦三字經、弟子規、孝經等古文來了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做父母的艱辛和不易,明白學院的一切管理措施都是為學生利益著想、為學生將來畢業上崗打基礎而設計和實施的。學生能夠自覺接受管理,真正做到“今日我與學院同呼吸,明天我與企業共命運”,形成強有的自我約束力,增強了軍事化管理的實效,提高了學生素質教育的養成。
德育教育與學生素質教育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教師要做德育教育的執行者和學生素質教育的指導者,就務必在管理中樹立自信和正能量,贏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營造一種良師益友的和諧氛圍,只有用真情去感化的“軟教育”,才能創造出一個和諧、自律、有向心力的“家”。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