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欣
[摘要] 目的 探討包皮套扎術患兒的心理護理方法,并分析其影響。 方法 選擇患兒100例,分為兩組,各50例,觀察組實施本研究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則實施常規護理,如一般護理、術前用藥等,比較術前患兒監護人擔心的主要問題及兩組出現術中患兒躁動、術后嚴重疼痛哭鬧的比率。 結果 觀察組患兒監護人術前擔心手術效果、術后恢復和麻醉影響的比率低于對照組(P<0.05),出現術中患兒躁動、術后嚴重疼痛哭鬧的比率低于對照組(P<0.05)。 結論 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更好的提高患兒監護人對手術的配合能力,提高患兒依從性。
[關鍵詞] 包皮套扎術;心理護理;兒童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5-122-03
包皮套扎術是近年新起的一種治療包皮過長、包莖的手術方法,一般可在泌尿外科門診完成[1],麻醉方式僅使用局部麻醉通過阻滯陰莖背側神經即可滿足手術要求,術中患者保持清醒、術后無需住院[2],而良好的心理護理干預,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和焦慮緊張心理,并取得患兒監護人的理解是保證患兒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的關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門診實施的局麻下包皮套扎術選擇患兒100例,按照數字隨機法分為兩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3~12歲,平均(6.7±1.1)歲,其中包皮過長31例,包莖19例;對照組:年齡3~12歲,平均(6.8±1.2)歲,其中包皮過長32例,包莖18例,兩組年齡及手術原因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觀察組護理干預方法
1.2.1 術前心理干預 包皮套扎術一般選擇局部麻醉,而且以小兒患者居多,小兒自制能力差,對疼痛特別敏感且耐受性差,加之手術部位特殊,更加重了患兒監護人對該手術的擔心和恐懼心理,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怕手術效果不理想,以后留下后遺癥,影響孩子生育功能,術后恢復困難以及麻醉藥物的影響,術前護理上應該與患兒進行充分的交流,取得患兒信任,耐心、細致的為患兒監護人做好解釋工作,告知其操作醫生的治療技術手術過程,并介紹成功經驗提供分享,對患兒進行鼓勵和安慰,提高患者依從性。對于學齡前兒童還可以通過交流動畫片或者學校學習情況分散其注意力,通過適當的鼓勵和稱贊以增強患兒對疼痛的耐受性,取得患兒主動配合,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1.2.2 術中護理干預 術中操作是導致患者出現緊張和焦慮的最主要原因,其中醫療器械的碰撞聲、醫護人員的對話等等會加重患者的恐懼。術中巡回護士應該注意患兒的心理變化,通過采取安撫和鼓勵的語言,進行耐心解釋,分散患兒注意力,尤其是在實施局部麻醉進針時,其疼痛程度最為明顯,此時尤其要注意患兒的制動,加強對其心理安慰。在實施心理護理過程中要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及時發現局麻藥過敏和局麻藥中毒等嚴重情況,及時了解患兒有無不適,并盡量滿足患兒術中提出的要求。有研究稱,音樂療法能為有效減低患者心理應激程度,分散患者注意力,對于患兒我們則建議在手術室內設置目前較為流行的動畫片視頻,達到更好地分散患兒注意力的目的。
1.2.3 術后護理干預 術后認真進行傷口的包扎處理,同時注意詢問患兒有無不適。在患兒過床時要注意動作的輕柔,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的出現。在手術結束后,患兒可能出現傷口的疼痛、出血,此時建議患兒盡量不要飲用過多的水分而使排尿的增多。手術結束后回家注意24h內絕對臥床休息,對于出現傷口疼痛者,可以通過口服小劑量鎮痛藥物對癥處理。保持患兒良好的心情,可以建議監護人為患兒講故事、學唱兒歌等,更提高患兒配合術后治療能力。
1.3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觀察組實施本研究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則實施常規護理,在患者入院時進行入院宣教,并在醫師為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協助患者完善相關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加強一般護理、術前用藥護理并進行術后健康教育,比較術前患兒監護人擔心的主要問題及兩組出現術中患兒躁動、術后嚴重疼痛哭鬧的比率。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進行,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率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術前患兒監護人擔心的主要問題
觀察組患兒監護人術前擔心手術效果、術后恢復和麻醉影響的比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出現術中患兒躁動、術后嚴重疼痛哭鬧的比較
觀察組出現術中患兒躁動、術后嚴重疼痛哭鬧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包皮過長甚至包莖主要是因為過長的包皮引起包皮垢的聚集出現局部感染同時還將影響小兒陰莖的生長發育,包莖引起反復感染將導致發生陰莖癌和不育等風險顯著增加[3]。新生兒出生后其包皮與陰莖頭一般是存在粘連的,之后數月粘連部位緩慢吸收從而包皮與龜頭進行分離,在3歲時,部分的包莖可以自愈[4]。對于年齡超過3歲以上存在有包皮過長甚至包莖則要引起臨床重視,建議早期實施手術治療[5]。傳統的包皮環切術術后可能出現系帶縮短、系帶陷窩加深而在術后因系過帶短得不到有效矯正,同時亦不利于會陰部尤其是龜頭部位的衛生清潔,而且手術操作時間較長,兒童耐受性差不能很好配合,術中創傷大出血多,關鍵是術后還存在出血、血腫以及拆線困難等并發癥,從而限制了該手術方法的進一步推廣[6]。本研究使用的包皮套扎治療治療有效的解決了以上缺點,通過內外板的相互使用,達到完美自體愈合效果,術后手術瘢痕不明顯,一般不影響外觀,同時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少。操作簡便、費用低廉,深受廣大患兒及其家屬的親睞。
包皮過長甚至包莖的患兒及其監護人往往剛意識到本疾病的危害性,一般未能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大多通過護理人員和醫師的講解了解[7],同時患兒對醫務人員及陌生的治療環境產生恐懼更加重了患兒及其監護人的心理壓力,手術之前還有部分監護人擔心該手術會交由實習醫生或者進修醫師進行,以及擔心醫師的疏忽大意等不負責心理[8]。本組發現觀察組患兒監護人術前擔心手術效果、術后恢復和麻醉影響的比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主要是因為觀察組護理上針對手術效果、術后恢復及麻醉藥物等的使用進行了良好的護理溝通,解除了患者監護人的疑慮,提高了其對于手術的接受性和應對能力[9]。本組還發現,觀察組出現術中患兒躁動、術后嚴重疼痛哭鬧的比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貿然在陌生人面前袒露身體隱秘部位而覺得害羞甚至難受,以上均不同程度的加重了患兒及其監護人的不良心理反應,影響手術的順
利進行。鑒于該手術的特殊性,良好的心理護理則成為手術成功的關鍵[10]。心理護理作為一種特殊的護理技能,是每位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圍術期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對于提高患對該疾病的認識,控制術中情緒和行為,更好的配合手術治療至關重要,以促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態順利完成手術治療。
通過本組研究我們提示,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能更好的提高患兒監護人對手術的配合能力,提高患兒依從性。
[參考文獻]
[1] 周智.120例包皮套扎環治療包皮過長、包莖體會[J].健康大視野,2012,20(8):271.
[2] 龔俊霞.208例包皮環切術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1,32(15):3132.
[3] 閆玉娟,王婭.包皮環切術的心理護理及術后護理[J].醫學創新研究,2008,5(32):91.
[4] 鄧愛芬,滕艷芬,李樹鳳,等.3種包皮切除手術的護理配合比較[J].現代護理,2008,12(9):861-862.
[5] 何問理,楊俊,貝華茂.202例環行包皮套扎術治療包莖及包皮過長臨床體會[J].吉林醫學,2012,33(15):3264.
[6] 都向陽,賀延紅.成人改良袖套式包皮環切術的圍手術期心理護理[J].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10,8(2):67-68.
[7] 張玉芳.包皮環切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09,13(12):1099.
[8] 李云霞.心理護理在兒童包皮環切術圍手術期的作用探討[J].中外醫學研究,2011,9(33):70-71.
[9] 莫雪微,羅惠冰,林雪香.心理護理對包皮環切術病人療效的影響[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3(1):90-91.
[10] 康永明,孫先禹,何俊.包皮套環治療包皮過長及包莖患兒425例體會[J].海南醫學,2012,23(4):63-64.
(收稿日期: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