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坤 魏偉鋒 曾小倩 吳成勇 湛承華
[摘要] 目的 研究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將早期宮頸癌患者納入研究并隨機分為給予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的觀察組和腹腔鏡下常規廣泛性子宮切術治療的對照組,觀察手術相關指標及術后膀胱功能指標。 結果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總時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手術時間(155.6±30.4)min、最大排尿量(269.3±30.2)mL多于對照組,排尿次數(13.52±1.86)、殘余尿量(63.8±7.24)mL、出現初始尿意(241.5±28.6)mL和強烈尿意時(456.5±51.8)mL的膀胱容量均少于對照組。 結論 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安全、有效,能夠促進術后膀胱功能的恢復。
[關鍵詞] 宮頸癌;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盆腔自主神經
[中圖分類號] R73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5-67-03
宮頸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通過廣泛性子子宮切除術能夠取得積極療效,但是同時會對盆腔神經叢造成損傷、影響術后膀胱功能[1]。近年來,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的概念被逐步推廣,且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推廣,該手術方式能夠得到更好的開展,并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盆腔神經叢[2]。在下列研究中,我們分析了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療效和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0年9月~2012年12月期間我院婦產
科收治的早期宮頸癌患者納入研究,納入標準:(1)根據臨床癥狀、體征及病理學活檢確診為宮頸癌,FIGO分期為Ⅰb 1期、Ⅰb 2期、Ⅱa期;(2)符合手術治療指征,排除手術禁忌證;(3)收住院后給予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共納入60例患者,研究期間無失訪、脫落、死亡病例。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入組患者分為給予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的觀察組和腹腔鏡下常規廣泛性子宮切術治療的對照組。觀察組年齡32~54歲,平均(40.5±10.4)歲,Ⅰb1期16例、Ⅰb2期10例、Ⅱa期4例,鱗癌27例,腺癌2例,鱗腺癌1例;對照組年齡30~58歲,平均(41.5±9.8)歲,Ⅰb1期17例、Ⅰb2期10例、Ⅱa期3例,鱗癌28例,腺癌1例,鱗腺癌1例。兩組患者年齡、腫瘤分期、病理類型等
1.2 手術方法
1.2.1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給予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NRSH),全身麻醉后取平臥位,采用4孔法建立氣腹,先行盆腔淋巴結清掃術,后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子宮切除術。(1)分離子宮旁子宮動、靜脈,結扎并切斷。(2)游離陰道后壁,切斷宮骶韌帶,保留腹下神經。(3)分離下腹下神經的膀胱支,切斷下腹下神經叢子宮支。避開腹下神經、盆腔內臟神經、下腹下神經、下腹下神經的膀胱支組成T字形的神經叢,向下鉗夾陰道旁組織,直到需要的長度,切除。(4)分離子宮周圍韌帶如子宮主韌帶、宮骶韌帶、膀胱宮頸韌帶,游離子宮,下推膀胱,切斷陰道直腸韌帶及陰道旁組織。在穹隆下3~4cm水平環形切開陰道,切除子宮,取出切下的標本。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給予腹腔鏡下廣泛性子宮切除術(CRH),身麻醉后取平臥位,采用4孔法建立氣腹,在分離子宮周圍韌帶、游離子宮的過程中不對伴行的盆腔神經做特殊處理,其余操作方式同觀察組。
1.3 觀察指標
1.3.1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總時間。
1.3.2 兩組患者的尿流動力學指標 術后1周時,觀察兩組患者的尿流動力學指標,包括排尿次數、最大排尿量、出現初始尿意時的膀胱容量和強烈尿意時的膀胱容量、殘余尿體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等級資料用率(%)表示,用非參數秩和檢驗。檢驗標準: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
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136.6±13.8)mL、術后引流量(73.6±10.8)mL、下床活動時間(4.4±0.7)d、住院總時間(9.8±3.1)d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155.6±30.4)min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尿流動力學指標
術后1周時,觀察組患者的排尿次數(13.52±1.86)、殘余尿量(63.8±7.24) mL、出現初始尿意膀胱容量(241.5±28.6)mL和強烈尿意膀胱容量(456.5±51.8)mL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最大排尿量(269.3±30.2)mL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廣泛性子宮切除治療是臨床處理宮頸癌的主要方式,該術式能夠充分切除病灶、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同時由于切除范圍較廣會對盆腔神經叢造成損害[3-4]。
術中導致盆腔神經發生損傷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1)在切斷子宮主韌帶時會同時造成盆腔內臟神經;(2)切斷宮骶韌帶時毀損傷腹下神經;(3)切斷膀胱宮頸韌帶時會同時切斷腹下神經叢的膀胱支[5]。因此,在廣泛性子宮切除的同時最大程度的保留盆腔神經叢具有極為積極的臨床價值[6]。近年來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腹腔鏡下手術也被應用于廣泛性子宮切除治療,腹腔鏡下手術具有切口小、視野清晰、解剖結構破壞少等優勢,能夠在探頭直視下對盆腔神經叢進行分離并最大程度的保護盆腔神經叢[7]。因此,應用腹腔鏡技術進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預期能夠取得積極的臨床療效[8]。為此,筆者在上述研究中分析了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療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下床活動時間、住院總時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這說明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會延長手術治療的時間,但是卻不會增加出血量、延長術后恢復時間[9]。這一方面是由于在分離盆腔神經叢的過程耗時較多,會增加手術時間;另一方面,腹腔鏡手術視野良好,并不會加大手術創傷和出血量。
本研究觀察組患者的排尿次數、殘余尿量、出現初始尿意和強烈尿意時的膀胱容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最大排尿量明顯多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患者術后膀胱功能恢復更好,也能反應其盆腔神經損傷較小。朱滔等[10]研究也證實:保留一側或兩側盆腔自主神經廣泛切除術療效可靠且安全。
綜合以上討論和分析,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能夠減小盆腔神經的損傷、促進術后膀胱功能的恢復,且其手術創傷及安全性與腹腔鏡下常規切除手術相當。
[參考文獻]
[1] Pellegrino A,Vizza E,Fruscio R,et al.Total laparoscopic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in patients with Ib1 stage cervical cancer:analysis of surgical and oncological outcome[J]. Eur J Surg Oncol,2009,35 (1):98-103.
[2] 肖會廷,李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術應用于宮頸癌的研究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1,27(6):419-421.
[3] 李斌,李巍,孫陽春,等.保留盆腔自主神經的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的術式改良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45(3):221-223.
[4] 陳勇,李燕,徐惠成,等.腹腔鏡下保留盆腔植物神經的解剖廣泛性子宮切除術37例臨床分析[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44(5):359-365.
[5] 劉青,李培全,劉開江,等.腹腔鏡下保留盆腔神經功能的宮頸癌根治術近期療效的比較研究[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9,44(5):359.
[6] 梁志清.子宮頸癌腹腔鏡保留神經廣泛子宮切除術的模式程序選擇及技巧[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3,7(4):1-3.
[7] 蘇全玲.腹腔鏡下子宮頸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子宮切除術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4):32-33.
[8] 楊紀實,周留林,周秋霞,等.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子宮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5):51-55.
[9] Kavallaris A,Hornemann A,Chalvatzas N,et al.Laparoscopic nerve-sparing radical hysterectomy: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patients outcome[J]. Gynecol Oncol,2010,119(2):198-201.
[10] 朱滔,于愛軍,壽華鋒,等.保留一側或兩側盆腔神經的廣泛子宮切除術治療宮頸癌的可行性及其術后膀胱和腸功能恢復的評價[J].中華腫瘤雜志,2011,33(1):53-57.
(收稿日期:201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