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寧

4月15日,百度宣布推出旗下支付業務“百度錢包”,并宣布其將率先出現在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百度團購等百度系自有APP中。根據百度披露的信息來看,“百度錢包”主要提供在線充值、在線支付、交易管理、生活服務、提現、賬戶提醒等功能,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大同小異。百度突然殺入支付市場意欲何為?其背后有怎樣的深意?
重看互聯網江湖格局
看清百度錢包,得從中國互聯網市場的江湖格局說起。
隨著中國互聯網20年的發展,互聯網市場已經形成了三股力量:一是以BAT(百度、阿里和騰訊)為代表的巨頭公司,它們分別以搜索、電商和社交為大本營;二是以小米、360、美團等為代表的新變量公司,它們以新的商業模式入市,不依附于任何一家現有巨頭和平臺,借助移動互聯網大膽創新;三是大量的創業公司,它們要么攜新的技術,要么攜線下資源,在線上線下尋求機會。這三股力量相互博弈,此消彼長。此外,還有一股特殊的力量——那就是正走在互聯網道路上的線下傳統企業,其中,一部分線下巨頭如萬達、中國移動等試圖在互聯網領域構建能與前三股力量抗衡的勢力版圖,其他多數企業則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加劇前三股力量的博弈和混戰。
目前看來,BAT仍然是互聯網市場當仁不讓的主導者。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結構轉型、人口結構變遷、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快速普及等諸多因素的影響,BAT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線上線下融合的加深使得互聯網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原本井水不犯河水的線下巨頭很可能成為BAT最直接和強力的競爭對手;二是借助移動端的創新先發優勢和船小好掉頭的后發優勢,變量公司和創業公司不斷沖擊和蠶食BAT的勢力版圖。
在這種復雜的情勢下,為了保住壟斷性地位,近兩年來BAT均祭出了資本大旗,展開地毯式并購,以擴大業務和資源外延,打造聚合最優質資源的新生態系統平臺。所謂新生態系統平臺,有兩大特征。
特征一:四個流,一張網。四個流即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
信息流即一般所謂流量。在PC端,百度和騰訊明顯占優勢,阿里則相對處于劣勢;在移動端,憑借微信這一大殺器,騰訊將百度遠遠甩在后邊。根據公開資料統計,過去三年阿里巴巴收購和入股了30多家公司,百度也入股了30多家公司,這些公司絕大多數是流量入口型公司。
商流即商品資源、商家資源。在這個環節中,阿里在實物電商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無論消費品還是工業品,遙遙領先于騰訊和百度,而騰訊憑借微信則在生活服務領域明顯領先于阿里和百度,卻在實物電商領域一直沒有找到感覺。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在實物電商領域可以算是完敗,從最早的有啊(C2C)到后來的樂酷天(B2C)無一能夠善終,好在百度基于搜索、地圖、應用助手和糯米等在生活服務領域聚合了一定的流量。
在物流上,阿里和騰訊旗鼓相當,騰訊通過入股京東獲取了強勢的物流資源,阿里則通過整合“四通一達”、菜鳥物流及與海爾日日順物流的戰略合作,獲取了強大的物流資源。百度并未將精力放在實物商品上,好在未影響生活服務平臺的打造。
在資金流環節,最為重要的是支付及基于支付的增值金融服務。阿里憑借支付寶、余額寶獨占鰲頭,聚合超過3億的用戶和上千萬家淘寶平臺內和平臺外的商家;騰訊借助財付通、微信支付等工具算是補上了這一課,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然而,百度是瘸腿的,缺少一個支付工具,無法真正打通生活服務和O2O的閉環,因此百度錢包就是在這樣的情勢下推出的。百度錢包一經推出,百度在生活服務和O2O的閉環基本構建完成——搜索+分發(91)+LBS(地圖和糯米)+支付。
所謂一張網,即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資金流是一個有機整體,四個流涉及的各種元素以網絡的方式相生互動,衍生出各種商業關系,創造出各種商業價值,這就是平臺,這就是生態系統。
特征二:打通線上和線下,貫穿PC端和移動端。首先,從目前的發展態勢看,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足以顛覆一切的力量。作為不同于互聯網的新業務形態,在移動帶寬、移動終端性能和體驗大幅度提升的基礎上,移動互聯網憑借“隨時隨地隨身”在某些領域已經明顯優于互聯網,如購票、餐館預訂、電影票購買等生活服務領域。可以預見,移動互聯網下一步將強力分流桌面互聯網的流量,并以此與桌面互聯網重新分配后端商業資源。所以,新的生態系統平臺一定是以移動端為核心,貫穿PC端和移動端的。
其次,新的生態系統平臺一定是打通線上和線下的。在移動互聯、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驅動下,移動終端變得越來越智能,人機合一成為趨勢,“終端即人”——通過移動終端上的位置、身份等標簽,即可以判定屏幕背后的“人”的特征和偏好。此時,人的消費行為不再分線上和線下,所有消費行為和決策行為都是線上;企業也不再分傳統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所有企業都是互聯網企業。
目前,無論是騰訊、百度還是阿里巴巴,在移動端和線下都不敢說已經勝券在握,同時,它們都迫切希望借助巨量的流量資源、客戶服務資源和支付資源,將線上的壟斷性優勢延續至移動端以及線下。在變量公司和創業公司乃至傳統企業的沖擊之下,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百度錢包如何突圍
百度錢包本質上屬于第三方支付。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第三方支付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為“三化”。
融合化。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其支付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相同的,即為平臺的樞紐,通過支付,使平臺從媒體平臺走向真正的商業閉環生態系統平臺。所謂媒體平臺,即無論平臺規模有多大,最終還是依靠廣告進行商業價值貨幣化,百度就是典型的例子。百度錢包的強大才有可能讓百度深度介入交易當中,成為真正的生活服務平臺。
跨平臺化。目前,國內有超過200家第三方支付企業,主要有四大流派:一是銀聯和銀行系,如銀聯商務、中銀通等;二是電信運營商系,如中國移動手機錢包、中國電信翼支付;三是獨立的第三方支付企業,如快錢、匯付天下、拉卡拉等;四是互聯網系,如支付寶、財付通等。無論哪一流派,其共同的發展趨勢是工具化——除了服務主業外,還為其他行業企業提供支付解決方案,尤以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為最。
移動化。無論是銀行支付還是第三方支付,在移動互聯的發展大潮下,移動化都成為不可逆轉的大勢所趨。支付的移動化,伴隨的是消費的場景化、感性化,比如,用戶在參加知識分享活動時知道一本好書,通過移動平臺和移動支付可以隨時下單,甚至可以即刻閱讀(基于移動出版技術),任何一瞬間的沖動購買意愿都能即刻轉化為購買力。
可見,在融合化、跨平臺化、移動化的大背景下,百度錢包應該以專業化、整合化為主線,同時著力提升消費者體驗和商家體驗。
所謂專業化,即百度錢包首先需要成為平臺真正的樞紐——專業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服務好百度生活服務平臺,得到買家和賣家的認可。同時,還需要基于生活服務業務流程不斷優化支付業務,找到交易雙方在支付環節的痛點和癢點,讓消費者和商家“想用”、“易用”。
對于百度錢包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支付服務的未來演進之路
在移動時代下,消費越來越場景化,入口越來越多元化,媒體越來越去中心化,三大巨頭以媒體為核心的平臺變得岌岌可危。所以,建立起從信息到交易的真正的商業閉環生態系統的需求,從未像現在這樣變得如此迫切,離開支付這個樞紐,這一新的生態系統不可能運轉起來。
從未來發展看,支付服務更是平臺的血液系統。除了扮演交易環節物權交換的工具,基于支付還可以衍生出金融增值服務:為買家提供貸款服務,為賣家提供融資服務,比如阿里的淘寶小貸、阿里小貸、京東供應鏈金融、京東白條等。這些服務的出現,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平臺對買家和賣家的吸引力,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金融服務的重要性甚至與商品、賬期等因素同等重要。而這些金融服務的開展離不開支付工具,可以預見,支付和基于支付的金融服務將成為各大平臺的服務標配。(作者為和君咨詢集團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