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言超時會有按鈴提示
今年3月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由36位人大代表組成的香港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香港廳,會議的議程是繼續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并審查計劃報告和預算報告。大會并沒有規定香港代表要使用普通話發言,但會議過程中沒有一位香港代表講粵語。盧瑞安負責控制發言時間。當發言進行到9分鐘時,他會按鈴作為提示,10分鐘準時結束。
香港團的代表議事時很少有“跑題”的現象出現。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香港立法會前主席范徐麗泰說:“如果今天要求談‘兩高報告,那我們就談‘兩高報告。如果今天要求審議預算報告,那我們就只審議預算報告。這樣大家就比較規范化,如果你談預算報告的時候又回去談政府工作報告,那就很難處理了。”
除了開會還希望做點事
香港代表團形成了每兩個月一次的例會制度。因為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會議在雙數月舉行,香港代表團的例會便選擇在單數月舉行。每5年,香港代表都要自發選出一位團長、兩位副團長,負責主持會議、聯絡媒體、調研以及行政工作。對應人大常委會9個專門委員會,香港代表團自發分成了法治、經濟、教科文衛3個小組。去年兩會結束后,香港廉政公署前專員羅范淑芬所在的法治小組曾與許多地方政府聯絡,希望以香港廉政公署反貪經驗推動內地反腐工作。“此項提議還在等待批準,我們希望可以做些事。”
想花更多時間準備議案
每年兩會只有十幾天,香港代表們往往不滿足于閉門開會。有香港代表聯名向人大秘書處提出要求,希望能指定一些官員來列席并答復疑問。秘書處答復是,官員都在各個代表團或政協開會,時間安排很緊,只有開會前一天才能知道誰來,且無法保障代表們指定的官員一定會出席。在公開對話還沒制度化的情況下,私下交流是香港代表們通常采用的方式,往往通過大會秘書處或港澳辦約見有關部門。
范徐麗泰說,以前兩會時總要出席一些地方領導舉辦的宴席,而吃一次飯起碼要用掉3個小時,“有一回整個大堂里擺了30多桌,后來我就不敢去嘍!”“現在明顯感覺到這些活動少了,”范徐麗泰說,“這樣很好,我是來開會的,我想晚上花更多時間準備議案和發言。”
(摘自《中國青年報》 林 衍/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