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將生態文明寫入黨代會報告——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這是繼從十二大至十五大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之后,黨代會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報告。
1947年整黨運動——1947年冬至1948年春,中國共產黨在各解放區結合土地改革進行了整黨運動。整黨內容包括“三查”(查階級、查思想、查作風)及“三整”(整頓組織、整頓思想、整頓作風)。通過這次整黨,純潔了黨的組織,改進了黨的作風,密切了黨群關系,從而有力地保證和推動了土地改革的深入開展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這次整黨采取了“開門整黨”的新途徑,為以后的黨建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延安整風運動——延安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整風運動。1942年2月毛澤東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演講,標志著整風開始,直至1945年4月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結束。延安整風運動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是黨的建設史上一個偉大創舉。通過延安整風,使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路線,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提高,使黨達到了空前團結。
《選舉法》公布施行——1953年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公布并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選舉法》的公布施行,標志著我國人民民主政治發展達到新階段。
最早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1956年4月26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一文中,談到黨與非黨的關系時,提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這是毛澤東最早提出的中國共產黨處理同民主黨派關系的方針。
首次提出“以德治國”論斷——2001年,江澤民同志在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首次提出“以德治國”的科學論斷。他說,我們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同時也要堅持不懈地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以德治國。
西樓會議召開——1962年2月21日至23日,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西樓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會議由劉少奇主持,陳云作了《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的重要講話。會議討論了1962年的國家財政預算和整個經濟形勢等問題,對當時的國民經濟調整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