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一向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為廉潔的國家,它是“透明國際”公布的16個世界上最清廉國家之一。這在西方被歸結于民主、法治、制衡、監督、公開、透明和教育的結果。但最近一個時期,德國相繼爆出一系列腐敗丑聞,有政客“棄政從商”的“旋轉門”現象,也有政客或名人逃稅事件,德國的清廉形象因此而受損。
去年12月,德國大聯合政府成立,一直擔任默克爾總理辦公室主任的波法拉因在美國竊聽德國事件中工作不力,被迫下臺。波法拉表示,卸下重任之后只想擔任國會議員,并爭取時間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事隔不到一個月,媒體就披露,波法拉將要接任具有國資企業背景的德國鐵路公司董事一職,負責對德國政府和歐洲聯盟高層的公關工作。這一消息在德國引起軒然大波。無獨有偶,半年前,德國總理府國務部長馮·克萊登就曾“棄政從商”,進入德國奔馳汽車公司任職。
媒體認為,政府高官之所以能得到德國大公司高管的職位,完全是因為他們在政府里有各種關系。盡管政客“棄政從商”的現象一直為媒體所詬病,但德國在這方面并無法可依。因此,這些年來,德國不乏曾在政府任要職的政界人士卸下公職后,立刻“下海”去企業任職。德國前總理施羅德在擔任政府總理期間,曾極力推動和支持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項目。2005年12月,施羅德卸任總理職務數周后,便獲俄北溪天然氣管道公司的邀請,擔任了該項目股東委員會主席一職。昔日綠黨領袖、德國前外長菲舍爾在任時曾高調反腐,但他下野后不久便開始擔任寶馬汽車公司、西門子公司等多家跨國企業的顧問一職……
最近,在德國炒得沸沸揚揚的另一大丑聞是逃稅、漏稅。柏林市主管文化的副市長施密茨把錢存在瑞士,逃納資產稅。德國拜仁足球隊經理赫內斯逃稅金額更是高達數百萬歐元。德國女權運動代表施瓦策是德國公眾人物,她經常在各個電視節目中大談權利與正義,自己卻在瑞士擁有數十年未申報的賬戶。
布魯塞爾研究腐敗問題專家卡爾·多蘭一針見血地指出,歐洲的腐敗問題遠非金錢賄賂那么簡單,而是植根于“政治家與各行業的關系之中”。一些政客“向青睞的企業提供合同甚至為它們修改法律并不是為了一筆現金”,而是為了自己在下臺后可以在那個企業“謀個好差事”。(摘自《光明日報》柴 野/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