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彪
2001年秋季,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實驗在全國范圍內展開,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單位日前發布教師對新課改的評議,網絡調查顯示:74%的教師贊同“合作、自主、探究”的新課改理念,但教師們認為新課改中易出現一些新問題。現結合自己教學中的感受及我校正在進行的3·1教學模式改革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隴西二中“3·1”模式從教學行為的基本要求上講,“3”是指:有指導(微觀指導、宏觀指導)、有訓練(階段性訓練、集中性訓練)、有鞏固(階段性鞏固、集中性鞏固);“1”是指課堂全程要體現一不:不浪費一分鐘。從教學過程的基本要求講:“3”是指課堂教學執行的三大步,即互動解疑、精講點撥、鞏固訓練;“1”是指課前預習這一重要的環節。
在國家新課改的大浪潮下,我校高效課堂建設如火如荼。但是,在新舊教學模式交替過程中,也會因不同的教師對課堂及教材、學生的駕馭能力不一而出現新的問題。本文以高中政治新課改實施過程為例,以隴西二中“3·1”教學模式為切入點,對新課改實施過程中的新做法進行了歸納,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措施,以促進學生成才。
一、易出現的問題
(1)課堂討論存在盲目性。作為新課改,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所以,討論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為了“討論”這一形式,而每節課都去套用固定模式。
例如在我校新課改高效課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是:一方面,教師對課堂難點的預設性不夠,學生在討論時難點突破不到位,而教師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什么都交給學生討論,最終收效甚微;另一方面,由于問題太過于簡單,沒有討論的必要性,導致學生在“討論”中全是閑談取笑,教師為追求所謂的互動,仍然花了大量時間,表面看似學生動起來了,實則并未從中有任何收益。
(2)課前預習流于形式。我校的3·1教學模式,是綜合杜郎口模式、昌樂二中“271”教學模式以及邱學華先生“嘗試教學法”而實施的,是“先學后教”的典范,而課前預習是重中之重,但有些教師在具體實施中因為預習任務不具體,學生無法落實。以我們的思想政治課為例,學生只是草草地將書看一遍,將“創新設計”中的自主學習篇以填空的形式完成便可,而對文章的結構層次、知識框架以及重難點問題,卻得不到解決。換而言之,學生根本看不出問題,自然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可向學生、老師商討,久而久之,學生也就對預習失去了興趣。
教師對課前預習的檢查也只是形式性的看看提綱是否完成,并不能就學生完成情況做建設性的指導,預習并未對今后學習起到長遠的功效。
(3)學習小組的作用發揮不到位。為了進一步推進我校的“3·1”教學模式,學校積極倡導教學改革,進行學習小組建設,由原來的傳統座位調整為6人一組,選定小組長,便于互助討論。
但是,一方面由于教師對小組長的培育程度不夠重視,起不到組織全組同學積極互助討論的目的,另一方面,當初班級在劃分小組時隨意性太強,小組成員間的差距過大,無法形成合力。且個別學生思想認識不到位,特別是好學生,生怕給別人講解會耽擱自己、浪費時間。因而,學習小組的集體智慧和合力無法落到實處。
二、應對策略
(1)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討論”不一定每節課都有。我校的“3·1”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要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而是在上述模式的宏觀指導下依據每節課的特點從事教學工作,既可以從教學行為的基本要求上也可以從教學過程的基本要求上進行,教師要有課改的“戰略”,但教學的具體“戰術”要依據每節課情況去變通,不能搞一刀切。
對問題的討論,首先要確定討論的內容,問題要具體,要有較強的操作性,不能把問題設計得太寬泛而使學生無從著手。其次要有指向性,確定討論方向,不能漫無邊際,過于籠統,要有放有收,不能信馬由韁。另外,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及時總結、點評,進而得出結論,特別是對學生的行為應給予一定的表揚,以利于下一次學生討論的積極性的調動。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缺失,課堂不能失控,討論不能脫離主題,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相長之功效。
(2)課前預習,課堂鞏固,使預習真正落到實處。3.1模式教學的進一步推進,要求課前預習環節必須要落到實處,必須對學生的課外時間進行掌控,合理分配時間。課前預習的檢查,可通過復習提問引入的方式,也可通過小組展示成果的方式來進行,然后再讓其他小組互動糾錯,既落實了預習,又鞏固了新知識,收到一舉兩得之功效。
例如在高一“生活與消費”教學中,我和學生一起組織了題為《正確對待金錢》的辯論會,提前預習、搜集、整理材料,人人分工合作,確定了主持人,將學生分成正反兩組準備材料,確定正反方辯手。另外,由學生成立了點評嘉賓、計時員、統分員等,最后整合,在全校進行公開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樣的成功源于課前的充分準備,源于課堂學生的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當然,問題的具體可操作是保證學生預習落到實處的前提。
(3)和諧互助、合作探究,凸顯學習小組的作用。教師與班主任協商,選定各小組的小組長,不僅是某一科的尖子生,更是綜合科目的領軍人物,并對其進行專門培訓,真正讓其發揮引領作用。同時,要讓其團結各小組成員,搞好彼此的關系,和睦相處,達成共識。
各班制定出學習小組星級管理評比制度,以小組為單位考評,加強其集體榮譽感,使各小組成員意識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一小組成員在月考中有3人次上升者可給全組成員加分授星,反之則減分摘星,從而樹立了小組的集體意識。同時,各小組間的比拼極大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互助學習的效果。
一言以蔽之,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的是好貓;不管采取何種教學方式,教學改革應以高效為主。只有做到了這些,才能促進學生成才。
(甘肅省隴西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