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娥 王學劍
摘要:在分析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及第三方物流(TPL)基本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了基于TPL的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研究認為,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或聯盟以委托代理的形式提供專業化的冷鏈物流服務,能提高冷鏈物流速度,降低冷鏈物流成本,保證新疆生鮮農產品高品質暢銷國內外市場;最后提出保障該體系成功實施的建議。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TPL);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新疆
中圖分類號:F327;F762;F2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4)05-1214-04
新疆作為我國的農業大區,近年來,隨著糧、棉、果、畜四大產業基地的建設和設施農業的快速發展,以特色林果業、設施大棚蔬菜和現代畜牧業發展為重點的瓜果、蔬菜、肉類等生鮮農產品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農產品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帶動了農產品冷藏保鮮技術的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環境逐漸改善,冷鏈物流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由于硬件設施、管理體制及生鮮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地域跨度大等條件制約,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仍然存在成本高、損耗嚴重、效益差等問題,而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簡稱TPL)以服務專業、效率高、規模大見長,因此,將TPL引入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中,對提高冷鏈物流速度,降低冷鏈物流成本,保證生鮮農產品的高品質暢銷國內外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1]。
1 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1.1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主要是冷藏運輸設施和冷藏保鮮設施,新疆目前冷藏運輸環節主要涉及冷藏汽車、冷藏車皮、冷藏集裝箱及冷藏裝卸搬運設施設備。然而,新疆專業化的冷藏車不僅數量嚴重不足,而且車輛的技術工藝都比較落后,規范的冷藏運輸車廂和溫度控制設施幾乎沒有,難以為農產品的大流通提供質量保障。冷藏保鮮設施主要是冷庫。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新疆冷庫容量近200萬t,有一定規模的農產品交易市場紛紛加大冷庫建設。全疆的100多個農產品批發市場中只有20多個建有配套冷庫,相對于目前年產700多萬t的果品、130多萬t的肉類和近2 000萬t的蔬菜,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基礎設施遠遠不夠[2]。另外,新疆目前的冷庫建設缺乏統一指導和規劃,農產品生產經營各方自行設計規劃,各參與方缺乏聯系和溝通,冷鏈物流資源分散,余缺調劑困難,浪費現象嚴重。
1.2 信息化水平低
信息化是冷鏈物流高效運作的保障,是實現冷鏈物流一體化的粘合劑,也是冷鏈物流發展的方向。生鮮農產品由于生產與需求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不一致,致使供求信息不對稱,經常出現賣難和買難并存的局面。冷鏈物流信息化有助于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及時對接與共享,極大地消除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問題。然而,新疆信息網絡建設目前雖已比較健全,但其并未和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有效融合;大部分農產品批發市場不能提供有效的供求信息和價格信息;一些農產品冷鏈物流運營相關企業雖建有網站并發布相關信息,但沒有專人維護和更新,信息時效性很差,加之企業影響力有限,信息化效果很不理想。另外,農戶及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各參與方在信息化建設方面通常各干各的,相互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使得農產品冷鏈物流在不同參與方之間仍然處于割裂狀態。
1.3 物流技術與標準跟不上
冷鏈物流運作所涉技術主要包括物流過程中的質量監控和追溯、產后預冷、溫度控制、包裝加工等技術。冷鏈物流技術不僅是鮮活農產品高品質流通的重要保證,也是冷鏈物流行業發展所要突破的瓶頸之一。我國冷鏈物流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但由于應用中不僅涉及成本問題,還涉及制度、標準和法律法規等一系列問題。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的應用上面臨最突出的問題是不適應性,即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各參與方一般對冷鏈物流技術并沒有太高的要求,重點還是在成本和利潤之間尋求平衡,技術越先進的設備一次性投入越大,而且不一定能與現有的設備完全配套產生高效率,因此,相當一部分企業更傾向于選擇投入較低的技術及并不先進的設備,甚至干脆就是常溫物流。
冷鏈物流運作過程中的各項操作需要相關標準加以規范,以保證農產品質量和安全。然而,我國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建設起步晚,企業標準、地方標準及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并存,尚沒有系統的、完整的冷鏈物流標準體系;現有的部分相關標準大多集中在倉儲和運輸環節,覆蓋面小,冷鏈物流各環節銜接方面沒有具體的標準可依;而且,新疆冷鏈物流發展相對落后,還沒有相關的地方標準,即使參照其他相關標準,執行力度也不大,更缺乏必要的監管。
1.4 市場化程度低
新疆的農產品生產同樣是以小農戶生產為主,而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中介組織,能夠實現農產品生產經營的規?;?,是銜接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重要經濟組織。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較晚但增長迅速,2007僅有510個,2012年已達7 717個,增加了14倍[3],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新疆農產品產業化生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盲目跟風或規劃不合理以及缺乏資金支持和有效的管理,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運行不夠規范,有些甚至成為套取補貼的“空殼”,農產品生產由于缺少統一標準,質量難以達到要求,使得“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社企對接”和“農市對接”等無法順利實現。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個系統工程,借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把小農生產集中起來,滿足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專業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或聯盟提供規模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從而實現農產品的大流通。然而,新疆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絕大多數是經由生產方或經銷方自營模式進行,環節過多,大量潛在的冷鏈物流需求都沒能轉化為有效的市場需求。另外,很少有冷鏈物流企業在技術裝備及網絡分布上滿足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更多的只能提供冷鏈物流運輸或倉儲服務,難以提供完整的農產品產銷一體的冷鏈物流服務,這使得農產品冷鏈物流過程中環節增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冷鏈物流的效率,并增加了不必要的損耗,斷鏈現象時有發生[4,5]。
1.5 冷鏈物流人才緊缺
冷鏈物流人才緊缺是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瓶頸之一,新疆更是如此,不僅缺少掌握物流管理、農產品物流、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等相關學科理論的高素質冷鏈物流規劃管理人才,就是熟悉并掌握冷鏈物流操作基本要求的基層人員也很少,加之新疆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及就業環境等方面相比國內發達省區有不小的差距,吸引疆外冷鏈物流人才非常困難,人才緊缺已制約了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
2 TPL的基本特征分析
TPL是由獨立于第一方(發貨方)和第二方(收貨方)的第三方來承擔物流活動的一種物流服務型態,第三方可以是一個能夠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企業,也可以是具備不同物流功能的企業聯盟。第三方有著專業化的物流設施設備和網絡,能夠根據第一方或第二方的需求,為其提供以合同為約束,以結盟為基礎的系列化、個性化、專業化的物流服務。TPL具有以下特征[6]。
2.1 關系合同化
第三方物流運作過程中物流經營者和需求者的責任權利是通過契約來進行規范的,經營者也是按照契約的規定提供全程一體化的物流服務,并以契約的要求來監控整個物流過程,若第三方物流是企業聯盟的形勢,各成員之間也是通過契約來明確其責任和權力的。
2.2 服務個性化
第三方物流是以滿足需求方的要求為第一要務的,而需求方往往由于各自需求的不同對物流服務也會產生不同的要求。因此,為了贏得客戶,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據需求方對物流服務在時間、價格、信譽和流程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提供個性化的物流服務。同時,基于競爭的需要,第三方物流也必須通過對物流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分析,立足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不斷突出自身所提供的物流服務的特色,逐漸在“特色”上做到最好,形成核心競爭力。
2.3 功能專業化
第三方物流是專業物流服務提供商,因此,從物流設施設備到物流設計、物流流程、操作過程監控都要能體現專業化,服務水平要優于非專業化的物流服務提供商。
2.4 信息網絡化、管理系統化
第三方物流關注的是整體效益,并不是某一功能環節的效益。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先行,信息是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基礎。信息技術作為這一基礎的支撐,其快速發展能夠加快信息的傳遞和共享,促進信息網絡化的實現,從而助推物流管理的科學化和系統化,提高物流效率,增加第三方物流效益[7]。
3 基于TPL的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構建
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的目標是在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低成本,而新疆生鮮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地域跨度較大,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為了促進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快速高效地發展,本研究結合第三方物流的優勢,建立基于TPL的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圖1)[8,9]。
該體系通過信息網絡將農戶到零售終端的農產品供需方在供需過程中產生的冷鏈物流需求分離出來,以委托代理的方式交由TPL企業或聯盟來做,農產品供需各方的商流總體不變,供需各方只需集中精力做生產、加工或銷售等自身的主營業務。該體系對冷鏈物流需求進行整合,從而實現規模經濟效益,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 能夠有效滿足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方的需要
在這個體系中,農戶、中間商及消費者作為農產品供給者或需求者均是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方,第三方物流企業或聯盟作為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供給方,根據需求方(客戶)的要求并結合不同種類農產品的特點,量身打造合適的冷鏈物流服務,并能夠讓客戶在整個過程中對服務進行跟蹤查詢,及時了解服務情況。
3.2 所有活動以信息為先導
在這個體系中,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方通過信息網絡尋找合適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或聯盟,并與之形成委托代理關系,第三方物流企業或聯盟也能夠通過信息網絡搜尋合適的客戶,并與之形成委托代理關系。同時,第三方物流企業或聯盟在整個冷鏈物流運作過程中要借助信息網絡來跟蹤、監控物流過程,客戶也要借助信息網絡及時跟蹤查詢貨物情況,可以說,整個體系中的所有活動都離不開信息的支持。
3.3 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效率,保證農產品品質
專業化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或聯盟在設施、裝備及技術方面較為先進,信息的傳遞和處理速度快,資源調度和具體運作安排迅速準確,極大地減少了冷鏈物流各環節銜接的時間耗費,提高了冷鏈物流運作的效率。同時,專業的設施設備加之規范的操作也保證了冷鏈物流過程中農產品的品質。
3.4 整合資源,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一方面,這一體系能夠將分散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資源進行整合,統一調配,能夠有效避免這些資源的擁有方之間的無序競爭所導致的效率低、資源浪費現象;另一方面,這一體系也能將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進行有效集中,在運作過程的運輸、倉儲等相關操作可以進行專業化的批量操作,從而在提高冷鏈物流效率的同時減少冷鏈物流成本,實現規模經濟效益。
4 保障基于TPL的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成功實施的建議
4.1 加大政府對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引導與扶持
4.1.1 加大冷鏈倉儲環節的引導與扶持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倉儲設施規劃建設方面,政府應從全局出發應進行必要的統一規劃,避免重復建設、交叉建設所造成的浪費,另外還要給予相應的政策及金融支持,積極推動政府直接投資、招商引資、合資和合作等多元化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投入體制,引導各投資主體在吐魯番、庫爾勒等生鮮農產品主產地建設冷藏保鮮及加工設施,在霍爾果斯等重點口岸建立生鮮農產品保鮮庫,在烏魯木齊、庫爾勒和喀什等主要中心城市建設生鮮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及大型生鮮農產品批發市場,鼓勵現有的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和批發市場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升級,同時給予資金上的支持[10]。
4.1.2 加大冷鏈運輸環節的引導與扶持 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上,公路運輸是生鮮農產品運輸的最主要方式,而生鮮農產品豐富的地區農村公路網絡不發達,通達的深度和能力還有待提高。另外全疆冷藏運輸車輛非常少,僅占貨運車輛的0.1%左右,生鮮農產品冷鏈運輸比例很低,除一些直接出口的高附加值的生鮮農產品外,其余基本都是普通車輛進行運輸。新疆區域跨度大,損耗嚴重,因此,在公路運輸方面,政府應鼓勵并支持冷鏈物流企業購置冷藏運輸及配送車輛,給予一定的補貼或參照農用機械相關政策執行。鐵路冷鏈運輸上,由于虧損嚴重,并且烏魯木齊鐵路局對機械冷藏運輸車也沒有調配權,新疆農產品鐵路冷鏈發運量非常低,大部分生鮮農產品采用簡單的保鮮處理后,還是用普通運輸車發運,鐵路運輸相對經濟的優勢沒能在農產品冷鏈運輸上得以體現。要改善這一情況,烏魯木齊鐵路局在掌握部分冷藏車調配權的基礎上,相關部門還應對農產品的鐵路冷鏈運輸進行一定的補貼,以促進鐵路冷鏈運輸能力的增長。航空冷鏈運輸上,由于運輸成本高,只有部分高端生鮮農產品如庫爾勒香梨、紅提等直接出口歐洲市場的農產品才會使用航空冷鏈運輸,絕大部分生鮮農產品即使采用航空運輸,也很少會采用冷鏈航空運輸。航空冷鏈運輸快速便捷又能有效保障生鮮農產品的品質,所以,政府也應在農產品航空冷鏈運輸上適當地引導與扶持。另外,在冷鏈物流運輸網絡建設上,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引導,打破3種主要運輸方式之間的壁壘,使公、鐵、空聯合發展,形成綜合成本低、四通八達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體系。
4.1.3 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 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與引導。 TPL雖然能夠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降低成本、保證生鮮農產品的品質、提高其附加值、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但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主體往往由于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沒有保障,更愿意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來解決,潛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難以轉化為有效的社會需求,這就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通過制定并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第三方物流企業的行為,盡快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以保證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操作有標準可依,從而確保冷鏈物流運作的質量安全。在此基礎上,政府的宣傳引導使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方轉變觀念,增加社會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為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或聯盟創造良好的發展基礎[11]。
4.2 TPL企業或聯盟要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信息化管理
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運行過程中,信息是先導。冷鏈物流供需的對接、冷鏈物流流向與流速、冷鏈物流各功能環節的銜接等都需要有一個對相關信息及時傳遞與處理的平臺。因此,不僅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或聯盟要建立各自的信息平臺,而且這一平臺還應能夠與區域性的農產品冷鏈物流平臺及農產品產銷平臺等相關信息平臺有效對接,從而保證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及運作的高效化。
4.3 加強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的培養
要實現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高效運行,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必不可少,而精通專業知識、會管理、懂操作的各種層次的專業人才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應采用多種形式來培養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人才:一是依靠新疆各大中專院校,開設農產品物流、運輸規劃等相關專業,培養研究生、本科生等層次的管理人才和大專生、中專生等層次的操作型人才;二是鼓勵并選派各層次有培養前途的青年骨干到國內外知名院?;虼笮偷谌睫r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進行培訓、進修,學習掌握先進的第三方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理念、技術和方法;三是開展職業資格認證制度,讓農產品冷鏈物流的從業人員和打算從事該行業的人員通過執業資格考試,學習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參考文獻:
[1] 陳善曉,王衛華.基于第三方物流的農產品流通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5, 22(1):72-76.
[2] 裘品姬.新疆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新疆社會科學,2009(5):32-36.
[3] 戴 嵐,胡仁巴.誰來管管“空殼社”[N].人民日報,2013-05-10(14).
[4] 魏國辰.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發展探討[J].商業時代, 2009, 14(2): 24-25.
[5] 陳 通,李思聰.中外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比較[J].北京農學院學報,2013,28(2):73-75.
[6] 劉德軍,陶學宗,張廣勝.基于TPL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2008(10):98-100.
[7] 王志剛,王啟魁,鐘倩琳.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展望[J].農業展望,2012,8(4):55-59.
[8] 龔樹生,梁懷蘭.生鮮食品的冷鏈物流網絡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06(2):7-9.
[9] 李曉錦,范秀榮.農產品物流體系的規制及其專業化發展[J].農業經濟問題,2006(8):43-46.
[10] 李學農.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現狀及發展趨勢[J].綜合運輸, 2010(4):45-49.
[11] 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