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春 郭凱娟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對高職工科類專業高質量就業的評價體系的思考
劉迎春 郭凱娟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本文結合高職工科類院校的學生特點,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梯工程專業為例,探討高職工科類院校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的建立原則、指標和權重,希望通過該指標掌握當前全國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狀況,預測未來就業趨勢,促進國家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事業健康、快速、全面、和諧地發展。
高職工科專業 高質量就業 評價體系
教育部把“一次就業率”作為評價各高校就業狀況的指標,因此,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視就業的“量”,但就業率僅僅反映了就業的數量,無法真正體現就業的質量,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質量才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水平高低的重要標準。
本文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學院的畢業生就業質量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就業質量的評價體系和指標,為評價和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參考。
就業質量來源于體面勞動,體面勞動最初是在1998年第87屆國際勞工大會上提出的,定義為“促進男女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備人格尊嚴的條件下獲得體面的、生產性的可持續工作機會”。在1999年的國際勞工會議上,國際勞工組織將體面工作最初定義為:在自由、平等、安全和尊嚴條件下的生產性工作。其中,勞動者權利被保護、足夠的報酬和社會保險被提供是體面工作的主要特征。國際勞工組織還編制了一套衡量各國“體面勞動”的主要指標體系,內容有:就業機會(包括勞動力參與率、就業人口與總人口的比例、失業率、青年失業率、非農就業中有薪就業比例、非農就業中婦女就業比例)、不可接受的工作、足夠的收入和生產性工作、合理的工作時間、工作的穩定性、社會公平待遇、勞動安全、社會保障、工作與家庭生活、社會對話與勞動關系、經濟和社會因素[1]。
就業質量是衡量個體在整個就業過程中就業狀況的綜合性概念,反映的是整個就業過程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結合并取得報酬或收入的具體狀況的優劣程度的綜合性范疇。也就是在就業過程中,勞動者與生產資料相結合并取得報酬或收入的具體狀況的優劣程度[2]。
體面勞動的十一項指標中,除第一項就業機會和第十一項經濟和社會因素之外,其他九項內容都是反映就業質量的。體面勞動雖然包含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兩方面的內容,但更強調就業質量。
從廣義上說,體面勞動涵蓋就業數量和質量兩方面的內容,包含反映勞動體面程度的靜態結果和追求體面勞動的途徑與方法。從狹義上說,體面勞動主要反映的是就業質量狀況,體面勞動程度就是就業質量水平,體面的勞動就是高質量的就業。
有關大學生就業質量的研究很多,針對就業質量評價指標和體系的實證研究有以下幾方面,各個研究者均提出不同的就業質量評價方面和指標。
楊河清和李佳(2007)通過借鑒劉素華的就業質量評價體系及國際勞工組織編制的衡量“體面勞動”的指標,構建了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有工作條件、社會保障、勞動關系,下設12個二級指標[3]。在確定指標后,又請專家對指標進行了兩兩比較打分確定權重,之后再用層次分析法把指標體系轉換為可以計量的評分表,并進行了相關實證研究。
馮慶媛 (2010)在構建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時,從高校角度出發,認為應就就業率、薪酬水平、畢業生供需比、社會滿意度和就業結構六個方面的指標進行就業質量評價,這六個一級指標下又設10個二級指標[4]。
武亞(2010)采用劉素華對就業質量的定義,認為就業質量是生產資料與勞動者的結合程度的反映。就業質量是勞動者的滿意程度A和用人單位的認可程度H的反映[5]。
肖貽杰、劉范一在《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構成因子及現狀分析》中應用因子分析,將就業質量的結構分成四個因子,將4個因子分別命名為社會保障、就業機會、滿意度、薪酬與發展[6]。
馬慶發(2004)將就業質量概括為工資水平、社會地位、社會保障、發展空間四個方面。其具體體現的是職業聲望、工作期望滿足程度、職業成就感、專業與職業的匹配度和適應性[7]。
秦建國從大學生角度將大學生就業質量概念定義為:大學生即將或正在從事的工作的優劣程度及工作本身的特征滿足大學生需要的程度[8]。
李巧巧(2002)指出高質量的就業指標包括:工作穩定性(臨時就業率,勞動合同期限少于3年比例),工作時間(超時工作量,周平均勞動時間),勞動報酬(月平均收入,薪酬滿意度,收入不足率),工作安全性(就業單位勞動保護投入,職業病發生率,與工作相關的壓力水平),社會保障(養老、工傷、醫療、生育、失業保險),勞資關系和諧性(工會參與行,勞動合同簽訂率,員工參與率,勞動糾紛發生率),就業機會(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畢業生供需比,就業不足率),就業公平(男女大學生就業率比,男女大學生月收入比率),個人發展(培訓率,就業單位職業生涯通道的比例),個人匹配度(大學畢業生職業期待吻合度,能力滿足度,畢業生專業對口率)[9]。
從現有文獻看,國內外對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仍然有限,即使是已開發的評價指標體系,大都很簡單,不夠完善。關于高職工科類專業高質量就業的評價體系的研究少之又少。為了構建出一個針對高職工科類專業較為全面的,同時具有操作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本文提出高職工科類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一)高職工科類專業大學生的特點
高職工科類學生在思維、人際交往和科技創新等方面有其獨特的特點。
1.思維方面:理工科學生由于課程任務重,平時大多進行邏輯推理訓練,因此思維嚴謹有余,活躍性和創造性不足[10]。
2.人文素質方面:注重動手操作,忽略人文修養。理工科類學生通常比較注重專業技能培訓,忽視基本人文素養的培養。比如,論文寫作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能力。另外,多數理工科專業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生很少,加上學生平時很少有空閑時間參與學校活動,導致相當一部分男生缺乏人際交往的鍛煉機會,特別是與異性交往的機會,使得一些理工科學生在與人交往時自卑感較重,過于自我保護,獨來獨往[10]。
3.科技創業方面:理工科學生科技創業方面有專業優勢,專業知識扎實,但是在知識結構、適應能力、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在發揮其科技核心能力的同時,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是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任務。
4.創業動手能力強:在創業能力的培養過程中,創業實踐活動是一種最能體現工科大學生創業教育特點和性質的課程方式。
(二)建立高職工科類高質量就業指標體系的原則
在總體了解就業質量專業和工科類大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根據高職工科類大學生就業的特殊性,提出大學生高質量就業評價體系構建應遵循的原則。
1.過程與結果并重的原則:學生就業是高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結果,但若僅僅考量結果,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就業質量指標體系中,應該增加對學生就業前準備工作的考察,而不僅僅考察學生的就業環境、薪水和就業率等。
2.滿足雙方主體的原則:就業質和量評價指在遵循教育基本規律的前提下,高校畢業生滿足社會簽字需要特征和特性要求的總和。就業質量是畢業生、用人單位、學校、外界評價等共同評價的結果。因此在評價就業質量高低時,不僅要考慮用人單位的滿意程度,同時還應該考慮學生主體的滿意程度。要結合工科學生的特點,加強對工科類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業能力等方面的考量。
3.宏觀跟微觀結合的原則:宏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社會和經濟發展狀況的制約,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提高不僅靠學生自身努力提高就業能力,更需要依靠政府、社會等各方面的促進作用,這是大環境。微觀方面,高職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要考慮畢業生就業前的準備指標,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質量、畢業生的滿意程度、其他就業指標等。
4.定性定量結合原則:對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要遵循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原則。盡量將定性化的主觀評價指標轉化為定量化方式。對整體就業質量的測算指標可分為主觀性與客觀性兩個方面,主客觀指標結合才是較為全面合理的測算方式,在主客觀結合的過程中,可以限定相應權重對其進行衡量,權重的大小根據當時就業環境和個人的具體情況決定。
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已經連續5年達到97%以上,電梯學院的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更是連續5年100%就業,當然,這與電梯技術專業的培養模式有關。學院電梯工程技術專業與世界500強企業迅達(中國)電梯公司開展合作,實行電梯工程技術人才訂單培養,形成“校企合作雙主體,工學六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即“學院育人與企業發展合一、產學合一、做學合一、車間與課室合一、老師和師傅合一、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合一”等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現畢業生與就業的零對接,呈現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就業質量“三高”的良好局面,實現訂單式培養的畢業生100%高質量就業[11]。
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電梯工程技術專業的成功模式給了我們啟示,高質量的就業必須有高質量的培養。單一的“就業率”只是就業水平的一方面表現,在畢業生工作能力、就業層次、就業滿意度等方面還存在很大差異,很難反映出真正的就業水平,構建高職工科類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是把復雜的就業質量建設目標變為可以測量、計算、比較的數字和數據,為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評價畢業生就業質量提供參考依據,同時為高職類工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指導方向。
受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成功案例的啟示,本著高質量就業需要高質量培養的原則,制定以下一級指標:
(一)高職學生就業前準備指標
就業不只停留在畢業生就業階段,更主要的是強化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因此,衡量一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高低的指標,除了傳統就業率外,更應該重視學生就業前的準備,把這項工作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
(二)高職學生就業崗位質量
就業崗位的差異能反映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比如:工作環境、工作條件、工作穩定性、工作報酬等都是考量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因素。
(三)畢業生就業滿意
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是畢業生自身對就業質量的最直接肯定,反映畢業生的主觀感受,也是衡量畢業生就業質量高低的重要途徑。同時,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反映畢業生受社會歡迎的程度,也可以作為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參考。
(四)畢業生的其他就業途經
畢業生的其他就業途經,如專升本、自主創業等,不僅體現畢業生的能力,還可以作為考察就業能力的重要指標。工科類院校的畢業生在創新創業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可以增加這方面的比重。
高職工科專業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的一級指標基本確定了評價的初步方向,但還需要進一步細化一級指標的內涵,不斷完善和調整具體指標所占的比重、具體的評分方式和該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等方面。
[1]張國慶.國際勞工局關于體面工作的概念及其量化指標[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3,(9):20.
[2]劉素華.建立我國就業質量量化評價體系的步驟與方法[J].人口與經濟,2005,(6):34-36.
[3]楊河清,李佳.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與應用[J].中國人才,2007,(15).
[4]馮慶媛.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0,(5):18-23.
[5]武亞.高校就業質量評價模型研究[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34.
[6]肖貽杰,劉范一.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構成因子及現狀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9):76-78.
[7]馬慶發.提升就業質量: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視角[J].教育與職業,2004,(2):6-8.
[8]秦建國.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體系探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7,(03):11-13.
[9]李巧巧.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2012年碩士學位.
[10]王軍.工科院校大學生自我和諧感與人際交往能力的關系研究[J].心理科學,2007,30,(6):1500-1502.
[11]劉文清.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實踐報告[J].就業指導,2012,(8):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