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建
摘 要:盧卡奇闡釋了階級意識的含義,考察了它的發展歷史,探討了資產階級階級意識和無產階級階級意識。他認為無產階級階級意識是無產階級革命取得成功的關鍵,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物化環境中,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形成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關鍵詞:盧卡奇;階級意識;政黨
中圖分類號:B0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036-02
一、階級意識問題的提出及含義
階級意識問題的提出是源于馬克思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完成,此后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只能利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獨自加以歸納。所以有關階級意識是一個尚待回答的問題。
盧卡奇是從批評恩格斯開始闡述階級意識問題的,他引用了恩格斯在《費爾巴哈論》中一段著名的論述,即人的動機對全部結果只具有從屬的意義,歷史真正的動力是獨立于對它的意識的,人們把這種動力理解為一種“永恒的”自然規律。盧卡奇認為這是一種機械僵化的資產階級歷史觀,是獨斷主義的,而馬克思針對這種獨斷主義提出了一種批判主義理論,這種理論的核心內容是:“它首先摒棄社會結構的僵化性、自然性和非生成性,它揭示了社會結構是歷史地形成了的,因此在任何一方面都是要服從歷史的變化的,因而也必定是要歷史地走向滅亡的”[1]102。在這里盧卡奇把恩格斯和馬克思對立起來了,認為恩格斯是機械論的而馬克思是辯證法的。這種割裂恩格斯和馬克思的做法是錯誤的,他在1967年寫的新版序言中做了自我批評。
資產階級思想是為現存秩序做辯護的,所以他們對社會歷史的理解主要表現為互相矛盾的兩個方面:一方面歷史被形式主義的僵化,歷史的對象表現為不變的、永恒的自然規律的現象;另一方面表現為英雄史觀。這種矛盾根源于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對這個矛盾的解決必須對社會歷史進行具體的研究,把社會作為一個具體總體的社會來對待,研究與作為整體的社會的關系。而資產階級正是偏離了這一點,把抽象的東西當作具體的東西。只有把意識和整個社會整體聯系起來才能揭示意識的真正含義和功能。
盧卡奇認為:“階級意識——抽象地、形式地來看——同時也就是一種受階級制約的對人們自己的社會的、歷史的經濟地位的無意識”[1]108。我們可以從以下一個方面來理解階級意識的含義。首先,階級意識直接的、超越性的意識,不是個人的、經驗的和心理學的意識;其次,階級意識是對本階級在社會中的地位、自己歷史使命的一種整體的意識,不是僅僅指本階級在社會中所處經濟地位的意識。作為領導社會發展的階級,必須以社會整體為出發點來組織整個社會,才能取得成功。所以階級意識對一個階級來講是生死攸關的重要性。
二、階級意識的發展歷史
前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意識還不清晰,主要因為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階級利益還沒有清晰地表現出來,特別是經濟因素和政治、宗教的因素不可分地結合在一起。從經濟上來說,在前資本主義社會還沒有形成一種關聯的統一,經濟上各部分的獨立性大,相互依靠小而簡單;從政治上來說,國家在現實生活中的基礎不牢固,不像資本主義社會那樣為經濟基礎服務,不是社會經濟控制的中介,而直接就是統治本身;從意識上來講,由于社會劃分為階層或等級,意味著他們在經濟上是無意識的,不能意識到社會關系的經濟基礎。等級制掩蓋了經濟存在和社會經濟總體之間的關系,把意識直接固定在它的特權上或與特權有關的特殊性上。而這種等級意識掩蓋了階級意識并防止了階級意識的出現,階級只能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從直接既定的、歷史的現實中推論出來。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是完全不同的,作為歷史動力的階級的經濟利益赤裸裸地表現出來,不再隱藏在意識的“背后”,就存在意識之中。
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作為純粹階級的出現,他們的關系是建立在純粹的經濟關系之上的,階級關系取代了等級關系而成為社會的主要關系。經濟關系不再隱藏在社會關系的背后,而和社會發生了直接的關系,他們有可能從總體上來把握整個社會,階級意識開始顯現。而其他階級卻和等級社會聯系在一起的,他們只關注發展的征兆而不是發展本身,只關注社會的部分現象而不是社會結構的整體。小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就是這樣,前者的行動不能決定整個社會的命運,沒有明確的斗爭目標,而是輪換階級斗爭的雙方而斗爭,后者由于彼此之間只存在地域的聯系,不能因為利益而形成統一的全國性的聯系,沒有共同的政治組織,不能形成一個階級。所以這二者都不能形成階級意識。只有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才出現了純粹的階級意識。
三、資產階級意識的內在矛盾及虛偽性
盧卡奇說:“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和階級利益也處于一種相互對立、矛盾的關系之中”[1]120。只是這種矛盾不是互不相容的而是辯證的矛盾,這種矛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資產階級打敗了自己的前人封建主義,但同時又要面對自己新的敵人無產階級;其次,以“自由”的名義反對等級制的壓迫,卻產生了新的壓迫;再者,資產階級使階級斗爭以純粹的形式出現,但是他卻千方百計地把階級斗爭從社會意識中抹去;最后,資產階級賦予個性以最高的意義,但同時又通過商品生產建立起來的物化取消了個性。這種矛盾的深層根源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要克服這種矛盾就必須消滅資本主義制度,這是資產階級所不允許的,所以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表現為一種“虛假意識和虛偽意識”。
“虛假意識”是資產階級處于上升期的階級意識。任何意識總是反映社會存在的,只不過這種反映有真實和虛假之分,意識一方面真實地反映了社會的本質,但另一方面也會歪曲地反映社會存在,未能把握社會的本質。這時就表現為一種“虛假意識”,這種意識不是任意的,也是對客觀經濟結構的反映。資產階級一方面對消滅自然經濟,用資本主義的大生產取代自然經濟有著明確的意識,但同時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不能從整體上把握社會發展的本質,必然會成為“虛假”的。盧卡奇說:“使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成為‘虛假意識的界限是客觀存在的,他就是階級地位本身。它是社會經濟結構的客觀結果。絕不是隨意的、主觀的或心理上的”[1]110。
“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成為歷史現實階段的階級意識”[2]。資產階級階級意識的虛偽性根源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家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資產階級在社會生產的局部上是清醒的、有秩序的,但在全局上是盲目的、混亂的。這反映在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上,一方面有著明確地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經濟的意識,但是另一方面社會又陷入了不可調和的矛盾之中,這是一種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可克服的悲劇式的矛盾。隨著無產階級力量增強和階級意識的覺醒,資產階級更加處于一種兩難的困境中。在嚴重的經濟危機面前,資產階級該怎么辦?要么掩蓋事實,用謊言欺騙人民,轉移矛盾和注意力,要么選擇公有制,消滅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是不可能走后一條道路的,只能選擇前一條道路,這樣它的階級意識變成了“虛偽意識”。
四、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
盧卡奇首先闡述了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重要性,不管從經濟方面還是意識形態方面,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是互相依賴的階級,都面對相同的社會環境。但是在意識形態方面對二者的意義是相反的,對資產階級來說是垂死掙扎而走向失敗,而對無產階級來說是積聚力量走向勝利。所以“對無產階級來說,正確地洞見到社會本質是首要的力量因素,甚至也許是決定性的武器”[1]129。但是庸俗馬克思主義者卻無視階級意識的關鍵作用,只把斗爭局限于經濟和政治斗爭中,這樣就把自己降低到資產階級的水平。這樣就很難打敗資產階級取得革命的勝利。而面對在組織上和思想等方面都占優勢的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唯一的優勢就是能從整體出發來觀察社會并采取行動,也就是其階級意識。庸俗馬克思主義者忽視階級意識只能使自己找不到正確的出路。而無產階級只有對自己的階級意識的自覺,有著成熟的階級意識才能使革命取得成功。
但是無產階級意識的成熟是一個困難重重的過程,要面臨許多的考驗。首先,對于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無產階級來說,物化導致了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分離。因為生活在物化環境中,人變得原子化和碎片化,變成了多樣的、獨立的力量,從而使無產階級失去了統一性,使個別目標和最終目標分離。要克服這種分離是比較難的,但是只有克服這種分離,無產階級革命才能成功。克服這種分離的唯一方式就是無產階級在消滅資產階級統治的同時,也必須消滅自己現存的占有方式。這種辯證的矛盾使無產階級很難形成與資產階級相對立的階級意識;其次,機會主義者給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形成帶來困難。由于機會主義是從事情的結果、部分和癥狀而不是從原有、整體和事情本身來看待問題,這樣就使無產階級的行動常常很少具有統一性和凝聚力,而這正是形成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關鍵。盧卡奇說:“它的目的就是阻止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繼續從它的純粹心理的狀態向適應總的客觀發展的方向發展,把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降低到它的既定水平上”[1]138。最后,物化意識使無產階級陷入經驗主義和空想主義的兩個極端之中,這兩種思想阻礙了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形成。
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是無產階級革命成功的關鍵,但是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形成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盧卡奇認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能使無產階級階級意識形成。因為在物化的社會中,無產階級的個體意識表現為經驗主義的或者空想主義的,只有通過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才能使這種個體的心理的無意識上升為真正的階級意識。而且有了無產階級政黨,就能把無產階級的理論付諸實踐,促使無產階級革命取得成功。
盧卡奇的階級意識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批判和糾正了第二國際的“經濟決定論”的庸俗馬克思主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但是他過分夸大了無產階級主觀意識的作用,搖擺于馬克思和黑格爾之間。
參考文獻:
[1]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李興旺.論盧卡奇階級意識理論及其歷史考察[J].社會科學論壇,2008(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