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斕,潘艷麗
摘 要:中小學學生學習負擔過重問題,一直是我國教育界甚至全社會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習負擔過重損害了正處于成長發育時期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加重了教師和家長的負擔、改變了學校的形象,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并對其提出一些對策。
關鍵詞:中小學學生;學習負擔;身心健康;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9-0177-02
學習負擔是人類個體以個體經驗的方式,在人類經驗吸納、加工以認識和適應生存環境的過程中,對認定的目標、承擔的任務和責任所帶來壓力的一種體驗。學生的體驗是主觀的,他們的消耗(生理、心理、時間)則是客觀的。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學生學習負擔的程度不盡相同,但在我國中小學生的學習負擔過重卻是一個普遍共存的現象,也一直是黨和政府十分關注的問題。
一、中小學學習負擔過重表現
生理上超負,學生大部分沒能正常休息、學生睡眠嚴重不足;娛樂自由活動時間少,創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訓練;缺少體育鍛煉,體質直線下降,還引發了不同程度的近視、失眠、神經衰弱等生理疾病。
心理上超負,學生本人對學業之間激烈的競爭以及前途的擔憂、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愿望、學校提高升學率的壓力等導致學生過度焦慮、憂郁,產生厭學情緒,嚴重的還會造成學習心理失衡。
時間上超負,突出表現在在校時間過長,超過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回家做書面作業時間過長,超過控制作業時間的相關規定。
課業上超負,現在很多中小學生在學校是滿滿的課程,周末還得補習,寒暑假回到家中,家長還得逼迫他們去輔導機構或是請家教補習。課外的輔導資料堆積如山。
二、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危害
中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心理成長的最佳階段,也是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但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教師和家長忽視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使這些學生的生理、心理負擔處于滿負荷,甚至超負荷的狀態,給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一)生理方面的危害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它所造成的危害巨大。很多學生由于缺少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體質下降、患神經衰弱、脊柱彎曲、近視眼、肥胖,肥胖不僅造成行動不便,而且大大增加了將來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險。
(二)學生心理負方面的危害
學生進了學校猶如進了“壓力鍋”,接受的是封閉式的管理、強制式的教導、填鴨式的灌輸,使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不僅失去了歡樂的童年和少年時光、學習的興趣,甚至失去了自尊心,而且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時間超負帶來的危害
按照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小學生的每天都應有合適的睡眠時間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但據調查我國中小學生一般早上6點起床,在校時間7至8小時,中午不休息,晚上至九十點,有的甚至到十一二點才能休息,學習占了他們所有的時間,并成為學生唯一的生活內容。自由支配時間緊缺,缺乏時間來體育鍛煉,周末、寒暑假,家長安排各種補習,沒有給孩子騰出一點自由時間。
(四)課業超負造成的影響
中小學正是智力發展好時期。課業負擔過重,神經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很少有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更是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發展創造性能力。
三、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的策略思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必須共同努力,標本兼治,綜合治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當孩子每天按自己的愿望隨意使用5~7個小時空余時間,才有可能培養出聰明的、全面發展的人來,離開這一點去談論全面發展,談論培養素質、愛好和天賦才能,只不過是一句空話。”下面進行一些策略思考。
(一)教師方面
為了全面地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份快樂的心情,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教師需做好以下工作:
1.課前準備方面
備課是常規教學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實施課堂教學的事先策劃,是使課堂教學具有高質量的保證,也是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教師既要鉆研大綱,通讀教材,對所教教材的教學目標,又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要設計出循循誘導,因材施教的教案。
2.課堂教學方面
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關鍵。教學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和學生之間的多邊活動。要始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與學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課后作業方面
課后布置作業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作業要考慮針對性。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其次,作業要考慮多樣性。既要有口頭的、又要有書面的,既要有只需學生觀察、思考、討論的,又要有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最后,作業要考慮全面性。要根據全體學生的實際,分清層次,因人設題。總之,既可以起到鞏固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又不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
(二)學校方面
學校是學生學習地方,而且也是學生生活時間最久的地方,所以,學校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學校必須端正教學思想,更新教育觀念。
1.理論聯系實際
為了提高認識,端正思想,學校應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上級教學部門有關“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文件精神和要求。著重引導教師理論聯系實際。調查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實際情況,以及過重的課業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生的表現,分析其原因,要求教師注重教學質量。杜絕教師“以分數論英雄”的錯誤認識。
2.轉變教學思想
教育的目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社會有用的人,全面發展的人。在教學當中,老師應貫徹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對人才觀質量有新認識。學校領導需下定決心,采取有力措施,逐步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引導教師努力探討改變單純的知識型教學模式,向新課程中的素質型教學模式改變。努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學率和分數觀點,把重點去提高課堂質量,優化教學方法上。
3.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近2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劇烈的變化,引入競爭機制,人們都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學生也面臨競賽、升學等壓力,因此要教學生學會與壓力共處,要使學生認識到適度的壓力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推動力。但過重的壓力卻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阻力,學生可通過全方位的放松訓練,各種團體和個別心理咨詢和治療,多元化的壓力管理及自我訓練課程來實現自我調適以應付和轉化壓力。
4.加強教育科研建設。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要開展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開發智力,發展個性,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為指導思想的優化課堂教學改革實踐活動。
(三)家長方面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兒女成才,但是也得給孩子一些可活動的自由空間,不能整天埋在作業和題海中。因此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積極配合學校老師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對學生給予必要的學習指導,不給學生施壓,不要過多增加課外學習負擔。
1.加強親子情感溝通
家庭教育最突出的優勢在于它是一種以情感為基礎的教育,它是一種不拘形的教育,可以隨時隨地、隨機應變,常常表現出生機勃勃的局面。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好雨知時節,潤心細無聲。對孩子的一味責備與懲罰并不能使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只能短時壓抑他們,造成不良行為。毫無顧忌孩子的感受就強迫他們上各種補習班,藝術班,孩子即便去了,他們心中也會產生一種不情愿的抵抗情緒,不但學不會好,而且也浪費了時間和金錢。
2.培養良好的品德
孩子良好品德的養成,父母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主要是因為他們是孩子的學習、模仿的第一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給予嚴格要求和幫助外,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應變的生活能力、健全的心理等方面的栽培。
總之,樹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觀念。教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由家庭、社會、學校交互作用、共同實施、相互制約的浩大工程。如果它們之間在教育的目標、觀念、內容上不能協調一致,而是各行其是,甚至相互矛盾,不僅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還會導致青少年認知思想的迷茫,甚至人格的扭曲。因此社會、家庭和學校教育必須同步,全力配合學校加強對子女的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為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和培養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謝利民.我國半個世紀“減負”的歷史回溯與思考[J].集美大學學報,2005(3).
[2]王永紅,黃志鵬.基礎教育改革的利益主體及其利益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06(4).
[3]明娟.初中生課業負擔問題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6.
[4]楊曉明.平涼地區小學教師素質現狀與對策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
[5]周波.中小學課業負擔過重的成因及其對策[J].吉林教育科學;普教研究版,2001(5).
[6]曾志強.家庭教育[M].北京:中國科學文化出版社,2006.
[7]呂柏盛.中小學生課業負過重的功利因素及其緩解對策[J].教書育人,2000(11).
[8]肖建彬.學習負擔:涵義、類型及合理性原理[J].教育研究,2001,(5):28一33.
[9]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10]龍寶新.論學生課業壓力的形成與釋放機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5):15-21.
[11]B.A.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學[M].趙瑋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3:71-172.
[12]續潤華,陳春梅.蘇霍姆林斯基論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J].外國教育研究,2002(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