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宇
摘 要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教師專業化的思潮一直影響著教師職業和教師教育的發展方向。但是由于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嚴重滯后于發達地區,無論是教育資源的分配還是占有方面均無法與經濟發達地區相抗衡,廣西也不例外。為解決目前廣西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借鑒和總結了國內外有關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研究成果,探索促進廣西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對策,旨在為廣西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及相關教育組織機構提供教學改革方面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 高職高專 英語教師 專業化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Guangxi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WU Binyu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From the 1980s, the teacher specialization trend has influenced the direc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eacher education. However, du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lags far behind the developed areas, either posses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aspects are unable to compete with th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s, Guangxi is no exception. To solve the Guangxi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s summarize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learn about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o explor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Guangxi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imed in providing Guangxi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teachers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regard the reference recommendation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國內外關于教師專業化發展和知識管理理論研究的動態
196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提出《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對教師專業化做出了明確的說明,提出應把教育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教師需經過嚴格的、持續的學習,掌握并保持專門的認識和專門的技術。1986年,美國卡耐基工作小組、赫姆斯基小組相繼發表了《國家為21世紀的教師做準備》、《明天的教師》兩個重要報告,這兩個報告都提出要以教師的專業性作為教師教育改革和教師職業發展的目標。
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從那時開始,有關知識管理的書籍、論文層出不窮。知識管理的研究大致經歷了三個方面的發展:(1)關注知識從隱性到顯性的轉化。(2)分析知識管理的階段,構建知識管理系統。(3)關注于企業管理過程的知識化與管理實踐的業務流程的整合。知識管理理論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推廣,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起步比較晚,從國外研究教育領域的知識管理研究來看,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學者哈格維斯在《英國教育研究集刊》發表《創造知識的學校》是目前國外研究教育領域有關知識管理方面最直接且重要性不可忽略的一篇文獻。2000年,哈格維斯《從教師和醫師的專業知識之生產、傳媒及應用:一項比較分析》,首次將研究視角轉入到教師專業知識方面,該文章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從相關的文章與著作來看,目前學術界對于知識管理的論述,大部分停留在探討知識經濟時代,如何將知識管理運用到教育領域,這方面的研究還很局限。
2 廣西高職高專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廣西屬于少數民族地區,無論從政治、經濟、文化或者其他教育資源的占有方面,都無法與非民族的發達地區的高職高專相比。即使在同一民族地區,由于地方發展、教育資源的配置不均衡等原因,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高職高專院校對教育資源的占有,遠遠比不上政治、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的高職高專院校。以廣西為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如河池、百色、崇左、欽州)和沿邊的玉林、賀州等地的高職高專院校對教育資源的占有率遠遠比不上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寧等大城市的高職高專院校。學校對教育資源的占有量的多少直接對院校內教師專業化進程和質量影響深遠。
筆者通過對廣西十五所高職院校的近80名英語教師采取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了解到目前高職英語教師專業化程度和專業化水平具體如下:
從表中的數據可以判斷,由于近年來廣西高職高專發展的速度較快,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出現了如下問題:
2.1 教師專業化發展意識淡薄
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的培養是促進教師自我專業成長的內在主觀動力。就人的一般發展來說,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因為,它意味著人不僅能把握自己與外部世界的關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發展當作自己認識的對象和自覺實踐的對象,人才能構建自己的內部世界。只有達到了這一水平,人才在完全意義上成為自己發展的主人”。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意識促使教師有意識地尋找學習機會。然而,現實狀況是,高校教師在專業發展上缺乏自我意識,沒能自覺地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工作中尋找學習機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2.2 專業知識與技能老化、單一化和狹窄化
我國教師隊伍龐大而又狀況復雜,許多教師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缺乏接受系統學習的機會,使得一些教師的知識更新嚴重滯后于知識本身的發展與創新速度。而把這些過時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無疑是人力資本投資的極大浪費。在提倡厚基礎、寬口徑專業設置的今天,傳統體制培養的高校教師的專業內涵就顯得單一、狹窄。教師往往只能掌握一門專業學科知識,缺乏學科的交叉互補,對所教學科的把握缺乏發展的思維和開闊的眼界,不能從多個視角來審視所教學科的發展與內容體系的更新。
2.3 專業培訓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社會上的高校教師的專業培訓主要以職前培訓為主。一般在上崗前進行一個月左右的學習。這種培訓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培訓時間過于短暫。高校教師成長是一個連續和動態發展的過程。崗前培養僅僅是其中一小段,如果將其視為高校教師培養教育的終結就未必合適。二是培訓的內容不完整、不全面。職前培訓主要以傳授知識為主,缺乏提高教師實際教學能力、教師個體專業發展的措施或規則。由于社會上對高職院校的偏見,政府及各類教育機構側重于對本科院校教師的職前職后的培養,對高職院校教師的資金投入有限。而英語作為高校中的公共課程,非重點或核心類課程的狀況使得學校對英語教師的培養投入是少之又少,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2.4 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權利亟待提高
在現階段,英語等級考試在社會上的影響力依然很大, 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學校領導企圖通過提高英語過級率來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競爭力,學生過級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往往被劃上等號。這使得英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遵規守矩,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被扼殺,教學方式老套,教師外出進修學習的權利被限制,教師的個人發展和知識更新緩慢,導致教師在教學改革中缺乏干勁和激情,個人專業化發展得不到有力保障,教師專業化發展之路舉步維艱。
3 知識管理理論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主要是指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它涵蓋于教師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它既包括教師在職教育或通過在職培訓所獲得的專業能力的發展,也包括教師個人能力的提高,包括職業信心的增強、教學技能的提高、對所任教學科知識的不斷更新拓寬和教學模式多樣化的強化。由于知識管理理論對高校教師專業化發展中舉足輕重,因此,如何有效地為高校教師專業成長提供各種知識是目前高校教師培養工作的重要環節。
高職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主要是指教師專業發展過程,它涵蓋于教師職業生涯的每一個階段。它不僅包括教師在職教育或通過在職培訓所獲得的發展,同時也包括教師教學技能的提高,教師知識面的不斷拓寬和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因此,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有效地對教師專業化成長,促進高校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各種知識是高校教師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知識的整合:
3.1 重視對顯性知識的整合
英語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就是教師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共同提升的過程,教師專業知識的獲得、轉化、創新與應用與教師專業化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任課教師通過對知識的管理,可以幫助教師建立起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有針對性地接收和補充所需的專業知識,并高效地利用知識資源,增強工作效果,從而提高個人專業化水平。顯性知識具有公共性,可以存儲在圖書館、網絡或數據庫中,相對于隱性知識來說比較容易獲得。在以往的日常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知識管理的意識和指導思想,大量的個人知識資源處于一種零亂、無序的狀態,有價值的資源信息得不到有效共享和利用,導致了知識的流失。因此,對教師個人知識的管理和整合,并根據個人發展的實際需求對知識進行分類和有序化處理,可為教師知識的積累和共享提供有利保障。
3.2 重視對教師個人隱性知識的轉化
由于教師的大多數知識都是隱性存在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能夠清晰表述說明性的知識,即顯性知識,同時要向學生傳授大量的難以用言語準確表達的知識,此類為隱性知識。隱性知識存在于教師的潛意識層面,是內在的知識,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有直接引導作用。由于教師的個人知識存在內隱性,有時不容易表達清楚,因此,教師往往得通過個人將知識先進行轉換,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才能把本人的知識和經驗供同行教師和學生使用。此外,教師知識的個體性還具有結構松散、缺乏內在邏輯性、稍縱即逝的特點。由此可見,對這些零散和片段式的知識進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3.3 培養教師的知識交流與共享意識
知識管理的主要任務是知識的獲得、積累、轉化以及知識的交流與共享。人類知識的獲得需經過人腦進行加工和處理,并通過集體的智慧轉化為新知識,才能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和豐富。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個體知識的豐富發展和集體知識的共同整合而形成的,通過與其他教師交流,將個體知識和經驗轉化為團隊知識;通過各種類型的學習和培訓達到知識面的擴展,最終實現個體的專業發展,達到知識共享的效果。英語教師間知識的交流和共享可為個體新知識的產生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4 結語
本文從知識管理的視角來探討高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可加深對高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性認識,豐富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研究。雖然目前在該領域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的探索,但筆者更希望能通過該研究為廣大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師拋磚引玉,為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賈成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教育知識管理策略[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2).
[2] 康錦堂.教學能力結構及測評[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1.
[3] 康葉欽.美國教師專業化發展促進策略手探析[J].邢臺學院學報,2001(2).
[4] 李秋洪.民族的向往與追求[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5] 李瑩.對我國高職院校教師專業化思考[J].蘇州職業大學學報,2006(3):57.
[6] 連蓮.日本教師專業化特色及啟示[J].福建師大學報(哲社版),2005(4):13.
[7] 劉慧芳.國外中小學教師在職教育和培訓的比較與啟示[J].教育探索,2001(11):59-60.
[8] 劉俊.論教師專業化進程中的教師專業道德田[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6(2):80.
[9] 牛征.我國職教資源配置的分析與國際比較[J].職教論壇,20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