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
摘 要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是紐帶,是課堂上師生間交流的重要工具。語文教師承擔的是母語教學的任務,他們的語言素養直接決定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和發展,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語文教育工作的成敗。本文點擊了當前語文教師語言方面的現狀,分析了教師語言素養對學生發展、對課堂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結合具體的案例提出了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應有的境界追求。
關鍵詞 語文教師 語言現狀 語言素養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Its all Like Sleet when Moon Shines on the Flowers
——On the Language Pursuit of Chinese Teachers
CHEN Jie
(Zhejiang Fuyang Dongzh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Fuyang, Zhejiang 311400)
Abstract Teachers language in the classroom is a link, is an important tool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Language teachers assume the task of teaching the mother tongue, the language of literacy they directly determin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to some extent, restricted the success of language education work. In this paper, click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language teachers analyze students' literacy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ce of classroom success has,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ase of language teachers presented the realm of language literacy should be pursued.
Key words Chinese teachers; language status; language literacy
1 語文教師語言的現狀點擊
這幾年來,筆者也參與了一系列教學研討活動。然而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發現了不樂觀的語言現象:(1)提要求拖泥帶水。許多語文教師總喜歡把原本簡單的東西說得天花亂墜。加了過多修飾語,混淆了主次,找不到主語,抓不住要點。(2)提問題毫無意義。教師的提問簡單、直白,毫無思考深度,使學生的思維處于停滯狀態,提問既無意義,又空耗時間,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3)枯燥,乏味。當下的課堂中,語文教師的授課語言庸俗平淡者比比皆是。在表達細節上,或敘述不清、不流暢、不規范,或照本宣科,缺乏抑揚頓挫。使課堂氣氛顯得很壓抑,久而久之,學生愛說、愛動、愛幻想的天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逐漸泯滅,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 如聽仙樂耳漸明:語文教師良好語言素養的意義
語文教師承擔的是母語教學的任務。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直接決定課堂的成功:
2.1 涓涓細水潺潺而流——引領學生徜徉于知識的海洋
許多好課就像磁鐵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每一個學生。教師語言信手拈來,流暢不乏優美,幽默詼諧不乏新鮮活潑。學生全心投入,傾情相許,沉醉其中,心門似柴扉,輕輕洞開;話語如涓涓細水,潺潺而流。
如,在教學《我絕對絕對不吃番茄》一課時,我這樣說:“我們一起來看看羅拉的食譜黑名單吧!”“我們簡直不敢相信是什么魔法讓羅拉發生了這么大地變化?”“原來魔法有這么大的魅力,誰來試一試學著用魔法語言讓羅拉喜歡上這些食物?” 課堂上,學生被老師的語言所引領,充滿了學習興趣,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
2.2 輕舟逾過萬重山——實現情感交流
從本質上說,語言就是思想和感情的直接表現。語文教師如同高明的導演,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將無聲的文字化作聲情并茂的語言,將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引入學生心田,把學生帶進戲里。使教學過程變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情感交流過程,讓學生領略到語言的魅力。
如筆者執教的本校教研課《地震中的父與子》,筆者抓住“了不起的父與子”來品讀全文,在交流“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他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等體現父親了不起的句子時,筆者適時的講到:“突如其來的地震把兒子埋在了廢墟下,此時此刻父親是堅定著‘兒子一定在等著我的信念,抱著‘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的態度在挖啊,‘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這位在廢墟中跪尋女兒的父親用孤獨無助的淚水告訴我們,什么是一個父親心中最深的傷痛。又是父親,他背著從廢墟中挖出的孩子的尸體,艱難地行進在山路上,只有一個心愿:帶兒子回家。”筆者朗誦到這里,很多學生都流下了眼淚,我相信他們是真切的感受到了父愛,被事例中的父親所感動,從而能夠理解文中的父親為什么會這么不顧一切的挖。
2.3 水嘗無華,相蕩成漣漪——激發思維的火花
課堂中信息交流的主要物質載體便是教學語言。教師語言的藝術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工具。通過語言的適時點撥、引導,開啟學生的想象空間,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使學生“豁然開朗”,得到啟示和裨益,點燃思維的火花,促進思維的發展。
如,筆者在本校青年教師比武大賽中執教的《愛如茉莉》一課,在交流“爸爸媽媽之間那平淡如茉莉一般的愛”這一研讀主題時,有學生提到了這句話“然而,爸爸沒有吃我買的餃子,也沒有聽我花盡心思編的謊話,便直奔醫院。”該生講到,從這句話里體會到爸爸很愛媽媽,很著急、很擔心媽媽。此時我適時點撥,拋出問題:“爸爸怎么會知道媽媽在醫院里的?”一石激起千層浪,是啊,爸爸發現媽媽不在家,怎么就一定猜到媽媽在醫院里呢?有學生說:是因為爸爸發現餃子不是媽媽包的,因為外形跟媽媽包的不一樣。有學生說:爸爸是從我的慌亂的眼神中發現的,這樣的語言點撥,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開啟了想象的空間,從這種多元的思考解讀中理解了文本涵義。
3 月照花林皆似霰:語文教師語言素養的境界追求
一個好的語文老師同時也應該是一位語言藝術大師,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應有如下境界追求:
3.1 刪繁就簡三秋樹:簡潔性
簡潔即言簡意賅,能提示課文的精髓和實質。所謂“豐而不舍一言,約而不失一詞”,教師課堂上的每句話、每段話都應簡潔明了、凝練意賅,教師須精心設計課堂教學語言,棄雜質,留精華,使其擲地有聲,串串珠璣。
如教學《桂林山水》時,這樣導入:“我們的祖國是美麗的。她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壯闊秀美的江河湖泊,還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野。祖國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聞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譽。現在我們一同來領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風光。”
短短幾句,語言暢達,寥寥數語,簡潔凝練,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
3.2 小扣柴扉輕輕開:啟發性
誘導、啟發性語言可以開啟學生思維的門扉,引導他們在智慧的峰巒上不斷攀登,經過他們自己的思考咀嚼,轉化為他們自己的精神財富。
如,在執教的《慈母情深》中,四個“立刻”的教學彰顯著智慧: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問:“馬上”也是快,“立即”也是快,為什么不用它們替換幾個“立刻”不是更生動嗎?怎么就體現出母親的情深呢?
生答,排比句更具有語言色彩,她要把握每一分每一秒。
師:對了!母親的工作就是這么的單調,這么的枯燥。看到母親如此單調枯燥地掙著錢,你在想些什么?
生(群):有一種心碎的感覺!寧愿自己苦一點,也不要母親這么辛勞。
師:但是盡管如此,母親卻沒有嘆一聲苦,沒有掉一滴淚。這兩次掏出的一塊五角錢,對母親來說意味著什么?
生:意味著16小時的忙碌!16個小時的煎熬!16個小時的震耳欲聾!16個小時的彎著背!
師:是啊!這就是我問母親要的買書錢!你們說,母親的情深不深?
以上片段,引導學生抓住四個“立刻”,一步步引導啟發中體會了母親工作繁重、辛勞,喚起了學生語文意識。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透過現象識本質,促進了認識、思維、情感、表達等多方面的有效生成。擦亮了“深”這個題眼,必將進一步擦亮整個文本的言說意圖和人文意蘊。
3.3 春風化雨潤無痕:激勵性
在師生心與心交流的過程中,只要教師對學生懷著一種積極的希望之情,就會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使每個學生都會比原來做得更好。
如,在《水上飛機》課堂教學中,使用了富于個性的鼓勵語言:
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第一小節,我說:真好!第一好,“茫茫”這個詞她讀懂了,聽她這么一讀,我就好像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大海,朦朦朧朧的大海;第二好,她把小海鷗奇怪的心情讀出來了,特別是那個“大翅膀”;第三好,把小海鷗“想”讀出來了,當然這一遍做得還不太理想。領一位小朋友在老師的啟發下終于把小海鷗想的語氣讀好后,我由衷地夸道:哎,好哎,掌聲!
這些激勵性語言的運用讓不同的學生全力投入、盡情發揮,獲得了發展。
3.4 枝枝葉葉總關情:感染性
語文課堂遠離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情感直接影響師生關系,直接關系到教學情境的創設。
我在教學《木笛》時,就以自己真摯的感情撥響了學生情感的琴弦:
師:孩子們,朱丹淚流滿面,他又能向誰傾訴呢?他貼著雪片,漫無目的地走在南京市的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鬼使神差般地徑直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臨近石碑,他看到怎樣的畫面?來,一起讀朱丹看到的燭光方陣。
師:請大家把眼睛閉上,伴隨著老師的描述,這段話會在你的腦海中出現很多幅畫面。
(教師范讀,伴奏風雪聲)
師:你在心中仿佛看到了一幅又一幅怎么樣的畫面?
(生描述)
師:那是你心中的曙色萌動蓓蕾初綻。你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過蓓蕾初綻嗎?現在在你心中又看到了,請你讀一讀這句話。
師:我們也跟著朱丹看到了這紅寶石般的淚。朱丹佇立雪中從絨套中取出心愛的木笛,抖落了上面的雪花,盡情的吹奏出來,笛聲流泄出來 (播放音樂)
師:笛聲化做這樣一段文字,笛聲悲涼凄切,讀——
(生朗讀)
師:現在我們正聽到的曲子就在這兩段文字中,帶著音樂給你的感悟再讀,你會讀出還有一個人在向你傾訴。
師:學著這樣的開頭,拿起筆來,把你聽到的笛聲以外的聲音寫一寫。出示:笛聲在向人們( ):(生和著音樂練筆寫話交流)
我在教學“如泣如訴,于凄涼笛聲中聆聽傾訴”中運用多種手段營造情感高潮,用充滿詩意的語言引導學生寫、讀、賞碑文,令人感到情韻在胸、繞梁不散。
3.5 妙嘴生花樂無窮:幽默性
幽默的教學語言,絕不只是為了博學生一笑,它在給學生以愉快歡悅的同時,促使他們深入思索,悟出“笑外之音”,從而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
在這節課中,我用幽默的語言,把一個重要的讀書方法——“邊讀邊想象,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講出來了,而學生們發自肺腑的笑聲,則表示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和對教師語言能力的折服與欽佩。講話幽默的教師,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欲罷不能。
參考文獻
[1] 郭仁發.論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
[2] 劉煥輝著.言語交際學.江西教育出版社,1987.
[3] 教師口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 葉圣陶著.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