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涔溶+張芳
摘 要 隨著我國高校高等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入改革,素質教育得到廣泛推行。教育部自2007年提出高校建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本科的教學質量上,說明本科的教學質量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針對教學現狀中存在的課堂教學質量、教務安排不合理和教學意見交流渠道不夠暢通的問題,可分別通過公開任課教師教學日歷,增加課程周學時和組織開展教學意見交流會等一系列措施來緩解,幫助高校更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 教學日歷 信息公開 選課系統 周學時 教學意見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On the Existing Teaching Problems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Suggestions
FANG Cenrong, ZHANG Fa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has been widely implemented. In 2007, the Minister of Education proposed that the teaching quality should be highly stress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To solve problems such as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unreasonable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unclear channels for teaching views exchanges, measures can be taken like open teaching calendars, increased weekly course hours and teaching views exchange meetings. All of these will be helpful for universities to better complete their teaching tasks.
Key words teaching calendar; information disclosure; course-selecting system; weekly course hour; teaching views
1 高校教學質量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自《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在高等教育階段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以來,我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欲從高等教育大國向高等教育強國邁進的步伐一直未停止。但在肯定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效的同時,不能忽略我國高校在技術研發和科教競爭,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生在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等方面與高等教育強國的差距。教學內容上,教師的教學還是處于改革的相對保守狀態,很多教師還是依照習慣,依據自身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教學,教材、教案反復用好多年而沒有更新,辛苦編制的教材也只是用于評職所需,隨后便束之高閣。①教學方法上,教師仍存在授課方法單一現象,造成有些課堂缺乏互動,氣氛沉悶,學生埋頭玩手機或者忙自己的事情,無心聽課,逃課現象頻繁等結果。從學生的角度,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消極,一方面,不愿意或者不敢提出問題,也不愿意或者不敢回答問題;另一方面,則思維不活躍,課堂參與積極性低,學習效率低下。進而影響學生實踐方面、創新方面、問題分析方面以及信息搜集方面等能力的培養。教務管理系統方面,在網絡環境下利用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建立數字化校園信息平臺取得進步的同時,存在教學信息公開不充分的情況。此外,學校教務安排上仍存在不合理之處,課程和時間的分配和安排還沒辦法綜合考慮教師和學生的效率和精力問題。教學意見交流方面,高校中教學意見交流渠道不夠暢通,進而影響教學決策和安排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針對上述情況,高校教學過程中務必對這些問題引起關注,并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緩解,以提高高校的教學質量。
2 公開任課教師的教學日歷,引導學生科學選課
目前我國高校教學模式呈多樣化態勢,學生利用網上選課系統進行選課以代替人工選擇和確認課程的形式已得到普遍推廣。選課系統中,一般會對關于該課程的類似課程代碼、課程中英文名稱、周學時、總學時、學分、開課院系、課程簡介和教學大綱等標題項目予以形式上列出。雖然很多高校正在努力逐步推行教學信息的公開工作,但是還未達到精細的程度,比如公開教學大綱但是沒有公開教學日歷。該建議主要強調任課教師的學期教學日歷的公開問題。通過此舉,帶動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緩解教學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消極參與等一系列影響課堂質量的問題。
在高校學分制的大背景下,學生可以根據學院制定的教學培養計劃,結合自身興趣和就業需要對課程進行自主選擇。教師的教學日歷,包括任課時間和相應的任務安排、課堂形式和考核方式等。
2.1 引導學生轉變選課思維
學生方面,第一,必修課程教學日歷的公開,雖然學生在課程上無自主選擇的權利,但透過教學日歷信息的公開,有利于學生實時把握教師授課的進度和思路,提前做好預習、復習準備,學習節奏緊跟任課教師。第二,學生透過選修課程教學日歷信息的公開,眼光不再局限于形式上了解課程內容、學分等,而將關注的重心轉移到教學日歷上來。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教學日歷,更充分地行使其在選修課程上自主選擇的權利。師資豐富時,學生還可將在同一門選修課程中的多名任課教師的教學日歷進行比對,進而選擇更加適合自身的教學日歷并確定課程及任課教師。即學生除了依據自身興趣和就業需要等來選擇課程外,教師的教學日歷和自身因此可能產生的學習效果也在選課時考慮的范圍內。第三,教師教學日歷的實踐效果可以成為學校期中或期末組織的學生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依據之一。endprint
2.2 轉變教師傳統教學模式
首先,此舉有利于促進和鼓勵教師教學方法改革,探索新的,能吸引學生的教學方法。②比如,轉變以往以灌輸式為主的教學形式,增加小組討論環節,小組成員輪流當組長,提高課堂聽課、交流積極性;或者提供質詢環節,使教師與學生間形成良性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等。結合課后任務安排,創造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問題分析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其次,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能使教師之間形成良性競爭,在教學方案上相互學習、借鑒與交流,從而幫助培養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教師經過實踐,不斷完善教學方法,以吸引更多學生參與精心設計的教學課堂,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當然,在交流與借鑒的同時,教師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課堂環節的設計,采取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而不能生搬硬套。
3 適當增加課程周學時,縮小課程在每學期的時間跨度
高校教學時間安排一般分為教學實踐周與考試周,學校主要的教學任務要求師生在教學實踐周內完成。在此前提下,各二級學院教務辦公室根據任課教師教學任務、課程學分和總學時來安排相應課程時間。對比必修課程,選修課程一般在學分和總學時上較少。在選修課程總學時確定的前提下,若課程每周只有一節課(兩課時)時,可以考慮適當增加課程周學時至三或者四課時。
雖然有高校已經在實行該建議,但只是針對很少部分的課程,并沒有完全推廣。首先,學生方面,增加周學時有利于學生對課程在時間上有適當緊迫感,從而對學習效率的提高、記憶規律的利用和知識的吸收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其次,教師方面,對于學分和總學時相對較少的選修課程,若其在學期的時間跨度大,時間持續整個學期,這容易分散教師的教學精力。有的教師在授課的后期感覺疲憊,教學狀態和效果沒有前半學期好,即時間跨度大的課程的授課效果會比集中時間教學的效果稍微遜色。另外,對于身兼授課任務與科研任務的任課教師來說,如果負責的課程能在前半學期或者后半學期即集中教學時間內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為需要集中的時間來完成科研任務的教師提供契機。當然,該建議對學分和總學時較少的必修課程也同樣適用。此舉有利于緩解學校教務在課程和時間的協調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問題,能綜合考慮學生和教師在效率和精力上的分配,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4 定期組織開展師生教學意見交流會,完善內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
高校內部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是學校管理部門根據自身發展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規范及標準,對教學過程進行檢測與評估,評估主體層面包括校級、院級和專業教研室的評估。③此建議中的內部教學質量評估主要是針對院級的評估。
院級評估在評估主體層面上屬于中間層次的評估,使之成為整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橋梁。該評估一般是學院教務辦公室通過師生反饋的教學信息和教學意見進行收集和整理,來了解學院教學實踐和教學管理活動的情況,以便根據以上信息做出下一步的教學決策和教學安排,保證學院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要對師生反饋的教學信息和教學意見進行收集并科學分析,離不開教學意見交流渠道的暢通,定期組織開展師生教學意見交流會是可考慮的選擇之一。學院教務管理人員作為交流會的組織者,在每學期期中或者期末定期組織任課教師與學生代表進行教學意見交流。會上學生代表將收集到的教學意見和有關問題向任課教師進行說明和提問,任課教師針對學生代表提出的上述內容進行教學目的的解釋和問題回答。這打破了學生收集教學意見后將教學意見直接提交學院教務辦公室的簡單流程,加入將師生面對面交流后得出的教學意見再整合提交教務辦公室的環節。這雖然增加了學院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也花費師生一些時間,但此舉有利于提高教學意見的可利用價值,增加教務決策和計劃的科學性,幫助任課教師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同時也幫助真正實現收集和提交教學意見的意義。因此,可以將定期組織開展師生教學意見交流會作為環節之一,納入學院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繼續完善學院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內容,以拓寬教學意見交流渠道,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5 結語
教學日歷的公開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意味著許多教師需要改變長期以來的教學習慣,不斷接觸和學習新的教學技巧。學生身處教學環境中,需要與教師進行充分的溝通,積極向學校建言獻策,促進溝通渠道的完善。教學管理始終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數據更新需及時、準確,這方面則離不開Web管理系統環境下教務管理系統工作者的技術支持,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日歷進行更新。教師、學生、高校管理者是推動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力量。協調三者的關系,是推動高校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注釋
① 喬江艷,孫偉.高校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4):66.
② 姚利民.打破教學改革堅冰,創新高校教學方法[J].中國高等教育,2010(8):40-42.
③ 付小艷.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思路和途徑[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1):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