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
專家簡介
張貴君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著名中藥及保健食品專家,中國商品學會副會長、中國商品學會中藥商品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創立了中藥藥效組分即是中藥標準物質、中藥的基原應分為藥品基原和藥材基原、中藥資源應分為藥品資源和藥材資源等科學概念與研究思路,主張以論證方法學為重點的中藥教育學術思想和中醫藥傳承創新、合作發展的戰略思想。1995年被授予“突出貢獻的優秀中青年專家”和“全國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稱號。編撰出版中醫藥學術著作近90部,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申請和獲得專利10余項,主編了全國高等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鑒定學》和《中藥商品學》。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有些人認為中藥沒有毒性,經常吃也沒害處。還有人認為吃以中藥飲片為原料的保健食品既可以治病,又能強身健體,因此像吃飯一樣來吃,幾乎每天不停。中老年人是中藥保健品的目標消費人群,據調查,有70%的老年人長期服用中藥或中藥類保健品。雖然中藥保健品使一些人受益,但也有一部分人并沒有收到期望中的效果,還有少數人因為應用不當而損傷肝腎,危害了身體健康。實際上,中藥不論是藥食兩用的,還是規定可作為保健食品原料的,都具有中藥的屬性,不可濫用。
食品與健康:現在市場上的中藥類保健品非常多,有些人認為這些保健品就是食品。您能幫助大家了解一下中藥類保健品與食品有什么區別嗎?
張貴君:市場上很多中藥類保健食品披上了食品的外衣,如制成袋泡茶、飲料、糖果、糕點等形式。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錯誤的認識,即來源于中藥或利用天然植物加工成的保健品是非常安全的,至少要比化學合成藥的副作用小得多。因此,一些人想預防疾病,就時不時地吃點中藥以保健。
保健食品是適宜于特定人群食用的,有劑量的明確要求,可以調節機體功能,降低疾病風險,增強體質,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不能代替藥物使用,長期食用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特殊食品。從理論上講,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比藥品安全。但是,如果用量過多、時間過長,有一些保健品也會產生毒副作用,并有損健康。按照有關規定,保健品的原料選擇以藥食兩用及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藥材為基礎,按國家規定的27個保健功能,有固定的處方、制作工藝、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以及功能、毒理等實驗數據支撐。
來源于中藥保健食品的原料選擇有“藥食兩用”性,多數既是中藥,又是常吃的食品,比如大棗、山藥、枸杞子、生姜、薏苡仁等。于是出現了許多對中藥保健品的認識誤區,有人認為食用方便,又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可代替食物起補充營養作用;也有人把它們作藥物使用。實際上,很多健康人不需要額外食用保健品,病人如果亂用補益類中藥或保健品,引起的癥狀表現容易與原發病混淆,影響對疾病的判斷。例如,人參雖然可以益氣健脾,但是如果老人長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讓人誤以為是得了胃病。因此,必須明確中藥保健品與藥品是有區別的,千萬不能混用,也不能隨便服用。
食品與健康:超市、藥店里的中藥保健品琳瑯滿目,令人眼花繚亂。有的人誤認為中藥保健品是萬能藥,有人迷信其能治療某種頑疾,今天吃這個,明天吃那個。那么,亂服中藥及其保健品會給健康帶來什么樣的危害呢?
張貴君:一些不法商家夸大宣傳其產品的保健作用,或違法添加藥物成分使“效果”立竿見影。一些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治病心切,很容易被虛假宣傳誤導,甚至把中藥保健品當作營養品長期大量食用。這樣做不但無益,反而給身體帶來不良的影響。因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隨年齡增長而逐年下降,會影響藥物成分的吸收;代謝分解藥物的肝藥酶生成及活性逐漸降低,會影響藥物的代謝和排泄,使老人對藥物的敏感性增強,易發生不良反應;老人腎臟的排泄功能降低,使藥物在體內停留的時間延長,血漿藥物濃度升高,容易出現藥物蓄積中毒。據國家衛生部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數據,近幾年來我國各級醫院的住院病人中,每年約有19.2萬人死于藥品不良反應,而因藥物不良反應需要住院治療的病人則多達250萬。其中,亂吃中藥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也不在少數。
其實,無論中成藥還是中藥保健品,進入人體后都要經過肝臟解毒,腎臟排泄,都可能產生毒副作用。中藥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些中草藥的根莖會吸附有毒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等,經常大量服用這樣的中藥就容易造成汞、鎘、鉛、砷元素的嚴重超標;二是有些中藥本身就有毒,如巴豆、砒霜、附子等;三是有些中藥雖本身沒有毒性,但如果不加辨證地使用也會有害,比如腎陽虛的人吃六味地黃丸只會越吃越嚴重。
有些中草藥雖然毒性輕微,若使用劑量過大,也會產生嚴重毒副作用。如早年報道的關木通、防己可使腎臟受到損害,何首烏可引發肝炎和黃疸等不良反應。國外有關含中藥成分的功能性食品使用中發生不良反應事件的報道也不少。比如美國曾發生4例服用減肥食品消費者的死亡事件,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認為與致瀉成分有關,并公布了部分具有致瀉作用的植物藥名單,其中包括番瀉葉、蘆薈、大黃根、蓖麻油及鼠李等。
中藥大部分是天然藥物,有效成分比較復雜,如生物堿、皂素、鞣酸質、揮發油等。既然是藥,多數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一般來講,中藥的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藥要小些,但也有些藥物毒性較大。因此,在慢性疾病的治療過程中,以及滋補調理身體,一定要先咨詢醫生,并到正規藥店購買藥品或保健品。
食品與健康:怎樣才能避免中藥及其保健品的的毒副反應呢?
張貴君:中醫理論說 “是藥三分毒”。古人對于中藥的毒性就已經非常重視,幾千年前成書的《神農本草經》已經將365種中藥根據毒性大小分為上、中、下三個級別。只要正確地按照中醫理論方法去運用,中藥的毒性就能被用來治病,而且可以控制。中醫師先根據患者的病情開出配伍處方,中藥師再嚴格照方抓藥,最后患者按照正確的方法煎煮,這樣吃就不會出安全問題。倘若這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得當,可能會事與愿違。就拿人參來說,雖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天然滋補強壯類保健品,但如果不辨證使用,不加節制地服用則會使血壓升高,并會抵消華法林等抗凝血藥的作用。endprint
只有經醫生正確辨證,合理使用,才能規避中藥的毒副作用,而取其治療作用。服用龍膽瀉肝丸中毒的,多是把它當成減肥藥,不經醫生診斷就長期大量服用造成的。我們都知道,中藥湯劑很少用單味藥,一般每個方子都由幾味中藥配伍使用,每一種中成藥也是由多種藥材制成的。中藥之所以要多味藥搭配使用,講究“君臣佐使”,就是為了讓各種藥材之間相互制約,來減輕或者規避毒副作用。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提一下,中藥材的品種混亂問題較多,目前國家衛計委與有關監管部門正在規范中藥材市場,為百姓放心用藥掃清障礙。比如,有些來源于同一科屬的草藥雖然同名,在成分和藥理上卻是不同的。以前報道的中藥材馬兜鈴的腎毒性,造成中毒的根本原因就是馬兜鈴品種被張冠李戴了。可見,中藥材以及中藥產品的的合理使用,離不開專業人員的指導。
食品與健康:選用中藥及其保健品時,哪些問題是消費者應該注意的呢?
張貴君:中藥的安全問題近些年也引起人們的重視。比如有的老年人誤聽宣傳,認為中藥保健品都對健康有益,同時服用多個品種。服用保健品品種太多,常相互干擾,產生毒副作用。如果預防疾病或輔助治療確需服用某些中藥或者保健品,需要確定功效,在醫師、藥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購買使用。
1.最好只吃一種。中藥配合后會發生復雜變化,有可能會產生不利于人體健康的毒副成分。如保健品中常見的鹿茸、何首烏、甘草、人參等,這些中藥與治療糖尿病的常用藥苯乙雙胍、格列苯脲、胰島素等同時服用時,中藥里所含的糖皮質激素樣物質能使酶異生,減少人體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葡萄糖的分解,使血糖升高而加重病情。所以,為了防止含有中藥成分的保健品對所用的藥物產生影響,應注意不要同時用幾種保健品,最好根據主要病癥只吃一種。要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補充身體最需要的成分,如免疫功能低下者,應選購能調節免疫功能的產品,糖尿病患者應選購調節血糖的產品。
2.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要聯系自身的身體狀況,選用適合的中藥及保健品。如人參制劑有升血壓作用,高血壓患者應慎用;腎陽虛者選擇金匱腎氣丸;腎陰虛應選擇六味地黃丸等。
3.嚴格控制用量。中藥的療效及毒性與劑量嚴格相關,雖然五味子、澤瀉的藥性平和,但是長期、大量服用會對實驗動物的腎臟、肝臟產生一定的損傷。目前在我國規定的201個保健食品的原料中,未見毒性研究報道或毒性記載的只有106種。多數保健品配方參考《中國藥典》里的藥量,但是很多中藥的安全劑量不明確,也就制約了中藥類保健品的精確用量。因此,中藥保健品也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4.認準保健食品的標志及批準文號。注意選擇誠信度好、知名度高的保健品生產廠家的產品,還要仔細檢查外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志及批準文號;注意檢查包裝盒上是否標明產品規格、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信息,并且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服用方法和療程使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