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瑜
王先生偶然發現自己肩上長出了一個疙瘩,就趕快到醫院就醫,經醫生診斷為脂肪瘤。王先生一聽說是“瘤”,馬上對其產生畏懼感,不知如何是好,嚇得夠嗆。其實,脂肪瘤與其他惡性腫瘤是不同的,下面簡單介紹一下脂肪瘤。
什么是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組織形成的良性腫瘤。可發生于不同年齡,多見于40~50歲的成年人。瘤體質地柔軟,圓形或分葉狀,位于皮下,活動度好,用手可以推動。瘤體大小不等,1~2厘米左右的瘤體需用手觸摸才能發現。大的可隆起皮膚表面,但表面皮膚正常。脂肪瘤單發或多發,見于體表的任何部位,以肩、背、腹部為多見,多無自覺癥狀。
一般來說,脂肪瘤發生無明顯原因。但有的學者認為,從發病機理并結合現代分子生物學理論上說,在患者體細胞內存在著一種致瘤因子,即“脂肪瘤致瘤因子”。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致瘤因子處于一種失活狀態(無活性狀態),不會發病。但在各種內外環境的誘因影響作用下,這種脂肪瘤致瘤因子的活性處于活躍狀態,就具有一定的活性了,在慢性炎癥的刺激、全身脂肪代謝異常的誘因條件下,脂肪瘤致瘤因子活性會進一步增強,與機體的正常細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結合,形成基因異常突變,使正常的脂肪細胞與周圍的組織細胞發生一種異常增生現象,導致脂肪組織沉積,并形成向體表或各個內臟器官突出的腫塊,稱之脂肪瘤。
脂肪瘤的癥狀
脂肪瘤生長緩慢,一般無疼痛和其他自覺不適感覺,質地較軟,可有假囊性感,極少惡變。脂肪瘤可發生于任何部位,好發于頸、肩、背和腹部,亦可見于腹膜后和內臟,最常見于頭、頸、臂和胸等部位皮下組織。脂肪瘤分為單發和多發,一般有家族史,大多數長到一定程度時即停止生長。如無明顯癥狀可以不作任何處理。只有在出現局部有疼痛不適,瘤體較大影響美觀或瘤體影響了肢體的活動功能時,才需要手術切除。
對于一般的脂肪瘤,有經驗的醫生幾乎都能作出明確診斷。當然,如果瘤體生長突然加快、增大,懷疑有惡變時,臨床醫生一定會告知患者,必須馬上采取有關治療措施的。
脂肪瘤分單發和多發
1.單發性脂肪瘤
此類腫瘤好發于肩、背、臀部及大腿內側,頭部發病也常見。位于皮下組織內,瘤體可大可小,大多呈扁圓形或分葉,分界清楚;腫瘤質軟,有彈性,有的可有假性波動感。瘤體不與表皮粘連,皮膚表面完全正常,基部較廣泛。檢查時以手緊壓脂肪瘤基部,可見分葉形態。一般腫物的體積達到一定大小后,常停止生長,呈靜止狀態,被覆表面皮膚正常,多數皮損直徑小于5厘米,其底較廣,擠壓瘤體基部時,表面皮膚可呈“橘皮”樣,為皮下脂肪內垂直走向皮膚的纖維束牽拉所致,有時可出現自發萎縮或鈣化、液化的現象。脂肪瘤發展甚緩慢。單發性脂肪瘤有的長在較深部位,大多對機體無嚴重不良影響,惡性變者甚少。
2.多發性脂肪瘤
多發性脂肪瘤常在多個部位發生,有家族史,如無明顯癥狀可以不作任何處理。瘤體一般較小,質地較軟,可有假囊性感。可散在全身或局限于體表某部,瘤體形態不一,常呈扁球形、結節分葉狀或蒂狀的質軟的皮下腫塊,有時為彌漫性腫塊,可推動,質軟而有彈性,不與表面皮膚粘連,一般界限清楚,生長緩慢。數目在兩個以上,也可達數十個甚至更多,呈無痛性皮下結節,部分呈對稱性生長。生長活躍時有的患者有疼痛感,經常伴發于神經纖維瘤病。
三種特殊的脂肪瘤
1.血管脂肪瘤
具有典型脂肪瘤一切特征,多見男性中青年,有時有家族史,病程緩慢,好發于前臂、腰、股部,蠶豆或黃豆大小,有時能自行脹縮,伴疼痛感,其疼痛原因推測與血管球瘤有關,或為周圍組織反應,如水腫、炎癥的刺激或為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所致。
2.頸部脂肪瘤
發生在頸部的脂肪瘤可為單發性、多發性或彌漫性生長。一般生長緩慢,多無自覺癥狀,常無意中或體檢時發現。彌漫性脂肪瘤可壓迫神經,引起神經受壓癥狀,或引起頸部活動受限,甚至影響呼吸及吞咽功能。
3. 痛性脂肪瘤
另有一類多發性圓形或卵圓形結節狀脂肪瘤,常見于四肢、腰、腹部皮下。腫瘤大小及數目不定,較一般脂肪瘤略硬,壓迫時疼痛,因而稱為痛性脂肪瘤或多發性脂肪瘤。
脂肪瘤的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皮損特點,組織病理特征性,本病一般不難診斷。
在治療前,體表腫物一般不需穿刺檢查,在皮下相對較深的腫物,憑手摸可能觸及不準,可以做B超檢查,通過B超可以判斷瘤體的位置、大小、質地,是實質性的還是囊性的。如果做彩色B超檢查,可直接看到腫物的血液供應情況。如果血運供應豐富的,就要考慮惡性的可能。
臨床上脂肪瘤有時需與神經纖維瘤、淋巴管瘤、海綿狀血管瘤、皮樣囊腫等鑒別,必要時行穿刺抽吸檢查。
脂肪瘤的治療
診斷該病主要依據癥狀及查體,尤其是腫塊體表特征。在治療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
較小的脂肪瘤沒有癥狀,且不影響正常生活和工作,一般不需處理。較大者(有的單發脂肪瘤可達數公斤)宜行手術切除。
對于脂肪瘤切除術的療效評價一般為:腫瘤切除完整,無復發。
不良生活習慣易引發
脂肪瘤
有關專家指出,雖然脂肪瘤并沒有明顯的病發原因,但是在臨床上發現,脂肪瘤產生的原因大多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有關,大致歸結為以下三點,供參考。
1.過度飲酒,經常進食肥肉、動物內臟或蛋黃等人群。因為進食過于肥膩,而且這些食物多含高膽固醇,中醫認為可造成脾胃濕熱,痰濕內生,即新生脂肪組織過多,使體內過多的脂肪細胞異聚,變硬,繼而產生脂肪瘤。所以,想要預防脂肪瘤,要少吃或者不吃動物內臟。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進食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食物。
2.經常熬夜,思慮過度的人。從中醫理論上講,因為傷及脾胃,使脾失健運,陰陽失調,這樣人體對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組織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異常的脂肪組織,引發“脂肪瘤”。
3.工作壓力過大,心情煩躁,經常生氣的人。因為肝氣郁結,氣血不暢,經脈不通,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組織和淤血交織在一起,長時間可形成結締組織包裹脂肪細胞,形成脂肪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