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金昌公路管理局,甘肅金昌 737100)
新材料、新工藝在公路養護中的推廣及應用
周偉
(金昌公路管理局,甘肅金昌 737100)
近年來,公路養護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層出不窮,但是各養護作業單位出于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在日常養護中應用程度不高,仍以人工操作為主,這不僅影響了工作效率,而且與所倡導的“環保、生態”理念不符。下面,結合本單位實際,本人從公路養護現狀出發,對新材料、新工藝在公路養護中的推廣及應用淺談幾點認識。
新材料 新工藝 推廣 應用
為了進一步推進公路管理信息化和公路養護機械化水平,全面提高公路的預防性養護,近年來,金昌公路總段積極推行公路養護“四新技術”(即: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目前,新型的路面瀝青灌縫、稀漿封層、同步碎石封層等先進的機械化設備在各類大中修工程中普遍應用。此外,省道212線K0+000-K29+000段屬沙漠路段,針對流沙上路嚴重問題,我們積極采取防風固沙等辦法對沙漠公路進行有效治理,遏止了流沙向公路的蔓延,保障了沙漠公路車輛正常通行。
金昌公路總段堅持“科技興路”的工作理念,不斷提高干線公路養護技術水平和科技含量。在具體工作中,我們以公路日常養護為工作重點,狠抓全面養護,突出預防性養護,積極推行公路“四新”實用技術的應用,有計劃、有步驟地購置實用、快速的養護機械設備,不斷加大公路科研技術力度。通過開展全面養護、預防性養護和科學養護,促進養護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全面提高。加大“四新”科技應用力度,推廣了乳化瀝青混合料冷補技術、稀漿封層技術、同步碎石封層技術、瀝青路面灌縫技術等,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環保節能的科學養護新模式。
近年來,針對所轄路段出現的大面積網裂,龜裂等各種病害,我們在省道212線實施路面維修工程。在此項工作中,我們按照公路預防性養護技術的管理體系,積極推廣應用稀漿封層新技術,取得了較好效果。一是對現有路況進行全面調查,對路面技術狀況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價,確定了科學合理的養護維修方案。二是針對不同的病害路段,制定相應的處治措施。根據路面病害種類,對省道212線局部路段實施乳化瀝青稀漿封層工藝。在稀漿封層施工過程中,對成型后的路面防滑作用、填充作用、耐磨作用,防水作用以及恢復路面外觀形象進行試驗檢測,達到了預期效果。在面層下設計應力吸收層,解決了裂縫反射和滲水問題,效果特別顯著。通過實施稀漿封層養護新工藝技術,極大地改善了行車條件,路面技術狀況也大為提升。
為了防止管養路段沉陷、車轍、龜裂和網裂等病害發展與加劇,我們積極推廣應用同步瀝青碎石封面技術,對省道212線K0-K30、K101-K115局部路段進行養護維修施工。
同步瀝青碎石薄層封面施工的工藝流程是:清潔路面→噴灑瀝青→撒鋪石料→碾壓→補灑、初期養護→交通管制。其主要工序是:對瀝青碎石薄層封面路段內的雜物全部清掃干凈,根據試灑時確定的瀝青用量噴灑瀝青,石油瀝青的噴灑溫度視氣溫情況確定,一般為140-180℃。瀝青灑布車噴灑瀝青時,車速與噴灑量應保持穩定,瀝青灑布車在整個寬度內噴灑應均勻,噴灑的長度應與所備石料數量相匹配,避免瀝青噴灑后等待較長時間才撒布石料;前后兩車噴灑的接茬應搭接良好。小規模瀝青碎石封面的路段可用小型灑布機噴灑,灑布應均勻,噴灑瀝青后應立即均勻撒鋪石料,并控制交通;對部分撒鋪不均勻的路段,缺料時應及時進行人工找補,石料集中時,應將多余石料清除。對于少量由于撒鋪不均勻而造成的油漬,要及時處理干凈。由于瀝青結合料流動性較好,能使碎石更深地嵌入瀝青結合料中,對于減少路面反射裂縫,修復原有裂縫、改善路面防滑性能、降低維修成本、延長路面使用壽命,減輕勞動強度、縮短因施工封閉交通的時間具有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經過同步碎石封層后的路面,具有更好的防滑和防滲水性能,能有效治愈路面貧油、掉粒、輕微網裂、車轍、沉陷等危害。經碎石封層后的路面均勻美觀,既降低了施工勞動強度,節約了人力資源,又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省道212線連接著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右旗、甘肅省民勤縣、金川區和永昌縣,是甘肅省內第一條跨省級的沙漠公路。近年來風沙對公路的危害十分嚴重,時常阻斷公路,影響車輛的正常行駛及行車安全。為了徹底改善沙漠路段流沙治理問題,我們實地調查,積極探索,研究出采取青土蓋壓流沙、麥草網格處治流沙、生物固沙等辦法,有效遏止流沙向公路的蔓延,保證了車輛正常通行。我們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1)沙害綜合治理:通過對沙害的成因和風沙流動機理的分析,以及近幾年治沙經驗,我們本著治沙治源、早治早防、標本兼治的原則。首先了解沙害產生的原因,從源頭開始治理,如:減少地表水的人為消耗,減輕人為對自然界水、汽平衡的影響;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提高林木和植被的覆蓋率,利用林木、植被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其次,采用科學的方法,掌握風沙流動特征和運動形式,運用機械治沙、生物治沙技術,人為改造沙區環境,進而實現改善小氣候、小環境的目的。(2)治理沙害方法:一是用青土蓋壓流沙:先將沙丘用推土機及人工整平,然后用青土蓋壓流沙,厚度為3cm,表面拍平,經過自然風吹雨淋形成硬殼,阻止流沙移動,達到防風固沙目的。二是粘土沙障法:采用就地粘土,用挖掘機將粘土運輸到沙窩上,根據沙窩的走向先設置與主風向垂直的橫向沙障,然后設置與主風向一致的豎向沙障,經過自然風吹雨淋形成網狀硬殼,阻止流沙移動,達到防風固沙目的,此方法較用青土蓋壓流沙成本低。三是麥草沙障法法:利用本地區麥草資源豐富的特點,根據沙窩的走向先設置與主風向垂直的橫向沙障,然后設置與主風向一致的豎向沙障,將麥草橫向放置在沙溝上,然后將麥草用沙壓實,將麥草的兩端豎起,與地面呈60度夾角,以此設置沙障,把沙窩用麥草以網狀的形式罩住,起到固沙的效果。四是生物固沙:通過封育和栽種植物等手段,達到防風治沙,提高沙區環境質量和生產潛力的一種技術措施。梭梭固沙是沙漠治理最有效的途徑,可以利用在以往的粘土沙障或麥草沙障上栽植梭梭進行防風固沙。近年來,我們在省道212線沙漠公路附近大面積種植沙生植物梭梭,有效阻止了流沙向公路蔓延。
“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我們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大大節約了公路大修資金。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繼續推廣和應用新材料、新工藝,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把增強行業創新能力作為養護發展戰略的核心;加快公路基礎設施投入和養護機械化步伐,以養護機械化為基礎,購置專業性、現代化的養護設備,力爭全面實現機械化養護,實現養護效益的最大化;加大對養護管理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養護管理和科學決策的能力;加強職工隊伍建設,提高公路工作科技含量和職工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