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鑫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新時期新聞采編工作的新思考
周宇鑫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江蘇南京 210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了解新聞的途徑已經不再局限于報紙和電視范圍中,多領域的新聞展示推動著新聞采編工作的發展。采編工作是新聞工作的基礎理念,目前來看,采編工作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直接影響新聞的質量。采編工作的靈活性適應新聞的發展平臺,解決了采編工作能力、科學技術方面和擴充人力資源等問題,才能滿足群眾對新聞的需求。
新時期 新聞 新聞采編 新思考 新聞媒體
新聞采編工作非常重要,是新聞的基礎理念,但目前新聞采編工作缺乏工作重點、不能夠準確的找到新聞切入點、采編形式單一和內容不夠深刻等問題影響了新聞的質量。網絡信息科技的發展,對新聞也有了一定要求,重視工作意義、了解工作重點、提高工作效率才能更好的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要。
新聞采編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專業,由于它和大眾生活具有密切的關系,這門學科在近年來發展迅速,人們對其需要也越來越多。新聞采編工作者需掌握采訪、寫作、編輯、攝影攝像等多種技能,必要時還需要進行對節目的策劃工作,這些技能融于一身,難免會出現問題,影響工作效率及質量。
新聞采編是一種責任性工作,需要在采編新聞之前進行全方位的了解,考慮新聞的受眾人群,需要對特定人群進行了解。采編新聞前要作出一個合理的策劃方案,有針對性的根據受眾人群進行新聞報道,對受眾人群的生活方式、興趣愛好、關注重點等方面進行深入了解。
新聞采編過程中難免遇到一些不擅長或沒接觸過的領域,以觀眾的角度出發,清楚觀眾的關注方向。例如,工人傾向企業發展和社會經濟,農民傾向種植技術和銷量產地等。更具體的說,即使是工人,在不同時期、地點,所關注的重點也存在不同,這些問題都需要在采編過程中能夠準確實際的找到切入點。
由于現代科技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對新聞要求越來越高,如果不能多元化的展現新聞,沒有對觀眾造成視覺沖擊力從而讓彈門產生興趣,那么對于采編工作者來說就是失敗的。基于新聞的客觀性,新聞的采編很容易讓觀眾感到乏味、厭煩,從而對觀眾造成視覺上的審美疲勞,新聞失去吸引力。
采編過程中,對新聞事件的掌握及挖掘是對采編工作者的基本素質要求,需要跟蹤采訪及時收集突發新聞的素材。對于群體性突發事件,采編工作者很難進行深入挖掘,往往只提供表面素材,不能有效發揮新聞對社會的影響價值。
新聞采編工作非常重要,它保證了新聞的可靠性、實時性與真實性,直接影響新聞的質量。采編工作者要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采編工作中,在工作中進行創新、改進,從而能夠更好的發揮其工作價值。采編工作是新聞的基礎,我們所看到的新聞,是由采編、編輯、制作最后播出的一系列工作內容的效果。所以,新聞采編不僅能夠影響新聞的質量,還能引導新聞的導向,采編工作者深入的挖掘,以豐富的內容來報道新聞,而不僅僅是表現內容,這是新聞采編工作的真正意義。采編過程中首先需要對信息的掌握認定,對采訪目標具有針對性。其次需要對信息進行加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用對新聞有意義的內容。最后需要工作者對信息進行制作,錄制、剪輯等技術性操作過程,從而實現一則新聞的展示。
采編工作應具備隨機性,能適應各種外部環境變化,并及時做出調整政策,以便適應新型媒體傳播競爭方式。采編工作者不是獨立的一種工作,它是媒體與群眾之間的連接,將觀眾的信息反饋給觀眾,將群眾的信息反饋給群眾,這種行為的前提需要來自群眾間的信任。此外,采編人員需要具備十分專業的職業素養,具備分析能力和獨立性。將第一手資源進行篩選、分析、歸類和總結,真實的做到“新”——時間觀念;“聞”——精華事件兩方面的掌控,提煉出新聞的本質,并對其做好判斷,為群眾提共參考價值和正確引導思想。
采編工作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要科學的進行采編,首先需要采編人員在采編之前做好采編策劃方案,以充足的準備,對新聞挖掘、事件跟蹤撰寫稿件,必要時還需要人物采訪和內容擴展等形式來補充新聞的可看性。
多元化新聞形式是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將采編的稿件、采訪視頻等通過多媒體的處理技術進行整編,還需利用互聯網進行未知知識方面的擴展,不斷豐富自身知識,利用計算機來提高信息處理與寫作效率。
采編工作是一項非常龐大的工作,且要求工作人員夠專業、細致、踏實。所以對采編工作者的人才培養必須加大力度,安排相關人員的職業培訓、交流溝通,在確保采編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的同時,還需建立起適合的激勵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
綜上所述,新聞無論在什么形式下發展,對人們的生活都具有一定影響,從最初的報紙、電視,到今天的互聯網、媒體傳播等都具有一定位置。新聞需要實時性、準確性和客觀性,如果新聞采編一直處于傳統采編形式,則不能滿足現代人們的需求。所以采編工作必須進行改革,提高自身能力、掌握新科技的應用、做好人才儲備等工作來提高采編工作的準確性、實時性和工作效率,同時也保證了新聞的質量。
[1]劉宇.加強縣級電視臺新聞采編工作的思考[J].科技創業家,2013,09:209.
[2]劉繼斌,陳艷華.新時期電視采編工作的發展分析[J].傳播與版權,2013,10,(03):62.
[3]李月婷.淺談體育新聞采編工作[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2,04:150.
[4]梁艷.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新聞媒體教育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5]劉藝.改革開放初期復旦大學新聞教育研究(1977-1988)[D].復旦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