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贊 蓋建
(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北方地區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淺議
宋贊 蓋建
(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濟南 250014)
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關乎民生,關乎我國城鎮化的質量,新型農村社區不僅僅是居住形式上的改變,也是生活方式上的改變,而這一切的支撐,是新型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系統,只有形成完善的社區基礎設施系統,才能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居民的基本生活,真正實現農村人口的就地城鎮化。
北方地區 新型農村社區 基礎設施
城鎮化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落后的農業國向現代化工業國轉變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我國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這一切只有解決好農村社區的最基本的問題,才能使的居民享受城鎮化應有的成果,才能使得居民市民化,成為真正的新型社區居民,而不是生活在新型貧民窟里的農民,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解決社區基礎設施問題。
基礎設施包括工程基礎設施和社會基礎設施。工程基礎設施包括能源供應、給排水、道路交通、郵電通信、環境保護、防災滅災6個小系統。社會基礎設施包括商業網點、維護服務、中小學校、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福利事業、行政管理7個小系統。基礎設施是保證新型農村社區整體功能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又是衡量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指標。
2009年10月發布的《關于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意見》中明確提出: “逐步實現農村基礎設施城鎮化、生活服務社區化、生活方式市民化……”。隨著黨的十八大的的順利召開,當前城鎮化再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社區建設起來了,要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真正讓農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但很多已經建成入住的新型社區的道路、路燈、暖氣、煤氣、下水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綠化都跟不上。農民搬進去了,生活方式依然跟原來一樣,‘臟亂差’的面貌得不到改變。
由于政策的誤讀,此問題在北方經濟欠發達地區尤為突出,不結合當地實際經濟產業情況,追求政績工程,盲目城鎮化,尤其是仍舊從事農業生產的社區居民,“上樓不離地”的生活生產方式不僅沒有改善其生活水平,加之設計和施工的粗制濫造,甚至惡化了社區居民的生活環境。每戶的經濟收入不足以支撐其水費、電費、燃氣費和取暖費,加之絕大部分獨立的新型社區除去基本的水電能保證之外,其余的市政設施基本沒有配置,導致了很多生活不便,如:在樓道燒柴火爐,在樓道養家畜,在樓梯間堆放生產工具,下樓抬水吃,冬季無法取暖,無污水處理收集系統,沒有燃氣等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不配套,造成了新型社區的生活方式與生產方式的極大沖突,產生了大量違背發展規律的荒唐事件,如何在現有的條件下實現農村社區的真正城鎮化,如何解決北方經濟落后地區新型農村生產設施、取暖和排污等基礎設施問題是當前城鎮化發展的主要難題。
對入住新型農村社區的居民,應在破除城鄉二元體制,使農民在醫療、教育、社保等公共服務方面實現城鄉均等化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農民轉移人口市民化,并重點做好基礎設施的現實保障。解決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問題,基本措施有如下幾條:
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對已建成小區進行摸底清查,調查清楚現有社區存在的問題,和居民亟需解決的問題。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為目的,把現有社區中最突出的供暖、排污和安全供氣問題集中解決。
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要破解土地、資金兩個主要制約因素,最大限度挖掘農村土地潛力,提高土地利用率。
新型社區建設主要是把發展產業作為關鍵。促進農民就業是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要求之一。就是要按照產城融合和產業支撐的理念,實現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是既不離土也不離鄉的城鎮化。
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一定要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放在突出位置,搞好配套,滿足社區居民生活方式轉變后的配套需求,提供居民能力所及服務項目。
最主要的是如何解決現存的市政設施缺乏的問題,如何通過現代生態節能的技術手段,既低碳環保,又為新型農村社區提供新興能源,主要滿足居民的取暖、供氣和其生產方式要求。尤其是在北方寒冷地區,冬季社區居民供暖將成為主要研究課題。
打造功能完備、實用舒適、美觀大方、環境優雅、生活便利、節能環保、綠色生態、經久耐用的“百年住宅”、“百年社區”,讓農村社區的居民真正享受城鎮化發展帶來的紅利。
農村社區基礎設施建設關乎民生,關乎我國城鎮化的質量,新型農村社區不僅僅是居住形式上的改變,也是生活方式上的改變,而這一切的支撐,是新型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系統,只有形成完善的社區基礎設施系統,才能保障新型農村社區居民的基本生活,真正實現農村人口的就地城鎮化。
新型農村社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任重道遠,其有效的實施還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一方面需要國家在資金和專業人才的支持,另一方面也需要農民對于水利建設認識程度的提高。通過兩方面的共同努力來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堅實的基礎保障。同時,通過新興生態技術和節水灌溉等技術的應用來提高農村社區的經濟效益,為我國建設節約型、持續發展性社會做好基礎工作。
[1]伏苓.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村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與工程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水文學及水資源,2012.
[2]廖云碧.淺談農村水利建設的諸多問題及對策[J].科學之友,2011,9:156-157.
[4]孔少林.關于加強農田水利建管與投入問題的思考[J].農村財政與財務,2011:24-25.
[5]王仁強,李智勇,岳書銘.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機制研究[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60-64.
宋贊,女,1981年出生,工作單位: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建筑大學城市規劃本科畢業,工程師。蓋建,工程師,1980年4月生,山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建筑大學城市規劃本科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