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慧明
(中國科技制作社,北京 100022)
孫慧昕:創新是自動化助力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保障
蔣慧明
(中國科技制作社,北京 100022)
眾所周知,中國正在成為一座世界工廠,將近100種商品生產位居世界第一,它們遍布10多個工業行業,諸如:消費品、制藥、電子器件等。制造業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工業行業,并且在未來的數十年內,我國的制造業仍將處于高速的發展階段。制造業的發展離不開自動化,正是由于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工業自動化技術和服務,我國的制造業產值才能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然而,隨著人口的增長,環境的惡化以及資源的緊缺,我國乃至全球的工業生產都面臨著發展的瓶頸,自動化應如何發展才能使生產效益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才能滿足人們不斷變化的消費需求,才能保證社會經濟的穩定?就上述問題,本報記者與中國工控網董事長孫慧昕先生,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孫慧昕 自動化助力 制造業轉型
孫慧昕先生,中國工控網董事長,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工業自動化專業,多年從事工控及自動化產品銷售及技術服務。1999 年開始獨立籌建中國工控網,是中國工控網創始人。對工控及自動化產業、產品、市場、應用有獨到見解,是該行業傳媒及市場權威人士,曾獲首屆行業電子商務網站領袖稱號。對于自動化及制造業發展的未來,孫慧昕先生表示,必須堅持創新,完善創新機制,才能使得自動化的發展復合大環境的要求,從而幫助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他說道:“創新是任何一個行業,一項技術進步與成長不變的動力,自動化同樣如此。無論是傳統的制造業,如鋼鐵、煤炭、紡織;還是新興的電子、信息技術等,都離不開自動化的創新。”
在談及自動化的創新時,“管控一體化”是孫慧昕先生首先向我們提出的概念。胡錦濤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鮮明地提出了“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嶄新命題,賦予了我國工業信息化全新的歷史使命。管控一體化(也稱MES)是處理ERP與現場控制層的中間層。管控一體化是以生產過程控制系統為基礎,通過對企業生產管理、過程控制等信息的處理、分析、優化、整合、存儲、發布,運用現代化企業生產管理模式建立覆蓋企業生產管理與基礎自動化的綜合系統。
孫慧昕表示,隨著Internet、Intranet、Infranet及其集成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工廠軟件(PS,Plant Software)和制造執行系統(MES),即過程控制系統與管理系統的集成技術,使工控界、自動化界、儀表界渴望已久的管控一體化、工業企業信息化、基于網絡的自動化、IT與自動化的目標即將成為現實,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綜合自動化包括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和CIPS(Computer Integrated Processing System,計算機集成過程系統),是過程工業中的CIMS。CIMS是基于制造技術(使用數控機床、機器人等加工)、信息技術、管理技術、自動化技術、系統工程技術的一門發展中的綜合性技術。它的最大特點是多種技術的“綜合”與全企業信息的“集成”,它是信息時代企業自動化發展的總方向。CIPS其關鍵技術包括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庫管理系統、各種接口技術、過程操作優化技術、先進控制技術、軟測量技術、生產過程的安全保護技術等。
孫慧昕先生說道:“綜合自動化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美國未來學家預測,到2030年80%的美國企業將實現CIMS。我國CIMS已取得很大進展,‘九五’期間就有十余個流程工業大中企業實現 了CIMS一期或二期工程。”
“大力開發‘節能自動化’產品和技術不但為企業‘節能降耗’尋求新技術與產品,而且也為自動化技術與產品尋求新的出路。”孫慧昕先生說道。
雖然,近年來中國每萬元GDP所消耗的能源已在下降,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是,中國經濟增長在相當程度上仍然主要依賴資源的高投入來實現,資源產出效率較低。目前,鋼鐵、有色、電力、化工等8個高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比世界先進水平平均高40%以上。因此,國家仍然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工作。
近年來,智能照明節電柜、氣壓傳動和控制技術、熱網自動控制與監測系統、節能環保AFE技術等一系列的節能自動化技術與產品的出現標志著我國的自動化正在積極適應環境的變化,滿足市場的需求,保障人們的生活質量。
最后,孫慧昕先生表示:“制造業的轉型與升級是大勢所趨,而我們對于自動化技術的創新正是關鍵所在。在今后,自動化將會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而堅持創新,完善創新機制,不斷開發出優質的自動化技術與產品,正是吾輩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