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摘 要】 知識經濟時代,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社會對電力能源需求更加龐大,進而導致更多的化石能源被應用消耗,并形成了環境污染問題。為此應進一步研究開發新能源發電技術,方能降低污染影響,抑制傳統發電手段產生的負面影響。本文就新能源發電技術狀況及發展進行了研究,對優化環境保護效果,實現綜合效益目標,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 新能源 發電技術 發展
1 引言
為良好的應對能源緊張的現實問題,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破壞,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社會對于清潔能源、可再生性、低污染的新型能源需要逐步擴充。新能源即是通過非常規的技術手段進行綠色能源的開發與應用。例如太陽能、海洋能等均為代表性的新能源,他們沒有污染,且可循環持久應用。通過新能源進行發電,即是將新能源變成電能的具體過程,這樣一來可確保資源的健康持續發展。
2 新能源發電技術狀況
新能源主要為在應用新技術手段的條件下,有效的開發應用可再生資源。對于傳統化石能源來講,應用新能源發電技術呈現出可再生、能量豐富、污染影響較低的特性。具體的技術手段包括風力發電、地熱、生物質技術以及潮汐發電技術等。針對目前科技發展現實狀況,應用太陽能光伏以及風力進行發電技術手段較為完善,且應用更加廣泛。
2.1 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
光伏發電具體的應用模式包括戶用電源、單獨發電系統以及并網發電等。光伏發電在電力系統中的主要應用形式有戶用電源、獨立光伏發電系統和光伏并網發電系統。其中戶用電源為較為簡單的模式,發電容量較低,通常用于舒緩偏遠區域居住人民的電能缺乏問題。應用獨立光伏發電技術其容量較大,而結構較為簡單。作用在于為具體的區域完成供電。應用并網光伏發電技術成為今后太陽能光伏系統的主體發展方向,主要傳輸電能到電網。當前,技術員工主要針對并網地區屋頂發電以及峰光伏技術進行研究。建設可調度系統,配置蓄能裝置,發揮儲存能量功能,并做好能量的調節分配。該技術系統適合在經常斷電的區域建設應用,當然所需投入的成本相對較高。還有一類為不可調度的系統,其結構較為簡單,投入成本相對較低。然而由于欠缺蓄電池無法儲存能量,因而需要保證系統設置在最適當的區域內。另外,為預防孤島效應現象,應確保并網系統之中的逆變器發揮實時監控功能,確保電網的正常可靠運作。如果引發停電現象,則可快速的進行反應。
2.2 風力發電技術
應用風力發電技術可有效的調節管控發電功率參數,利用電磁轉矩設備機組可實現快速高效的發電。風力發電控制系統通常包括主控系統、變距、調向系統、制動系統等,同常規發電廠包含明顯的區別。風力發電完成并網控制可利用多重途徑方法進行。在應用雙饋方法進行管控的階段中,可利用調節轉子掌控并網頻率。同時借助交流勵磁的有關參數與幅值調節并網電壓。一旦利用永磁直驅法完成了并網,則可在確保電力系統有關器件良好運行的狀態下實現作業質量水平的跟蹤以及管理。并可在有功以及無功中快速良好的轉換。同時該技術顯著特征在于,不會對電流參數形成明顯的沖擊影響。另外,探究電力系統的可靠穩定運行,我們還發現,電力系統的可靠安全運行并不會由于風力發電系統的接入,令機電振蕩呈現出不同的變化,或整體電力系統包含的負阻尼以及弱阻尼震蕩形成轉變。這是由于風力發電系統裝機容量合理,標準較小。同時,電力系統內的輸電線路則會由于風力發電系統接入方式導致潮流方向產生顯著的變化。設置線路的安全保護系統階段中,應針對該類問題做著重的分析考慮。
2.3 生物質發電技術
生物質發電技術應用,借助生物質內部能量完成供電目標。其呈現出能源分布廣泛、污染影響較低、具備可再生性的優勢特征。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生物質資源多樣豐富,因此更應積極頒布有關政策,促進生物質能源的有效應用。當前具體的技術方式包括直燃、混燃、沼氣發電方式等。當然,我國該技術領域的研究推廣受到了經濟水平以及具體研究能力的限制,因而生物質發電的探索應用仍然處在初步發展時期,無法構成規模化、一致性的市場環境。同時,額外投入對于該領域的產業化以及商業化發展形成了抑制作用,我國應加緊出臺相關管理方針,積極履行有關措施,全面推動新能源技術的快速、優質發展。
2.4 海洋能發電技術
海洋能發電技術主要包括潮汐能以及波浪能發電技術。前者應用海水的漲潮落潮水位差,完成蓄能發電。潮汐能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會產生明顯的環境污染影響,屬于清潔能源。當然建設潮汐變電站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資金,因而電價高是影響其商業用途的主要因素之一。波浪發電通過電力系統使波浪能發生轉變形成機械能,最終形成電能。該技術呈現出回收資源時期持續較長且應用技術手段較為復雜的特征。
3 新能源發電技術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建設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能源大量消耗以及污染環境問題逐步顯現。因此只有有效的發展應用新能源發電技術,方能解決能源不足問題,創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國沿海區域以及東北、華北等地含有廣泛的風能,因此在該類區域應有效的拓展應用風力發電系統技術。應進一步擴充投資經費,提升建網力度。另外伴隨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應用太陽能進行發電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我國生產研制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迅速,技術先進。當前光伏發電手段的應用以及產業化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在今后勢必為我國的供電行業做出更大貢獻。
如果說風力發電以及應用太陽能發電較易受天氣以及環境條件的影響,則應用生物質能源進行發電,可有效的彌補該缺陷。我國為農業大國,擁有豐富的生物質能源儲備,因此在不久的將來,生物質將逐步代替近百分之二十的傳統化石能源,其應用前景一片大好。
4 結語
總之,伴隨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新能源技術將更加廣泛,相關政策措施會逐步完善,進而可有效的應對能源供應緊張的問題,促進環境資源的健康持續建設,發展低碳經濟,抑制能源污染導致的破壞環境問題。因此我國應繼續擴充對新能源發電系統技術的投資應用,確保生態系統的可靠平衡,同世界技術全面接軌,真正擴充新能源發電的應用范疇,創設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趙新一.新能源發展展望[J].電力技術,2009,10(10):7-14.
[2]于三義.淺談新能源發電技術[J].中國電力教育,2011(15):92-93.
[3]劉雪鳳,鄭友德.論我國新能源技術專利戰略的構建[J].中國科技論壇,2011(6).
[4]程家瑜,張俊祥,韋東遠.當前信息、生物和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特點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