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玲 ZHANG Hai-ling
(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呼和浩特 010051)
(Hohhot Vocational College,Hohhot 010051,China)
教師作為教學改革的主體,做好課程教學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最有效的保證就是擁有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以及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因此,只有建設好師資隊伍以及提高專業課教師的素質才能夠滿足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工民建專業為了能夠為發展地方經濟培養一批生產、管理以及服務一線的實用人才,始終緊跟社會發展的形勢,但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工民建專業師資隊伍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1 工民建專業的教師應當具備正確的教育觀念,認清自己肩負的責任,做到愛崗敬業。與其他專業相比,工民建專業具有勞動強度大以及實踐性強的特點,尤其在實踐環節往往要去施工現場,因此,苦臟累是在所難免的。如果某些老師在實踐教學質量以及生產操作中感覺到苦臟累,就會對提高該課程的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高工民建的教學質量以滿足社會的需要,教師必須樹立現代教育理念,讓教師真正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
1.2 教師應當在工作中不斷的學習相關的業務知識以及總結經驗,從而具備精深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高超的專業技能。此外,還應當具有可研的能力和開發新產品以及設計新工藝的能力。工民建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僅具備書本理論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能夠培養出具有實踐能力的畢業生,還應當根據實際工作的要求研究和設計教學方式,從而努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 科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全面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時代的不斷創新發展,社會和企業都對工民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規格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應當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工民建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使得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具有施工能力、檢測能力、識別和分析工程圖紙、熟練運用地形圖以及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的能力,此外,為了更加全面的適應企業的需要,還應當具備造價管理、基建管理以及結構設計和計算能力。
2.2 構建新型課程體系
第一,為了使得課程之間不僅具有縱向銜接,還有橫向聯系,學校可以實行模塊教學,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自己的具體情況和社會需要選擇幾個模塊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輻射社會前沿性的專業知識,更能夠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
第二,以理論教學為基礎的同時增強實踐教學環節。工民建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學生很難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程建設中是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因此,通過加強實踐環節增強學生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工民建專業隨著社會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因此,在培養人才方案中應當加入一些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新課程,從而拓寬基礎和專業口徑的同時反映學科前沿課程。除了學習傳統的設計原理、體力學和地基基礎以及鋼混于砌體結構外,還可以根據日本地震學習結構抗震,根據目前工程質量問題開設建筑工程監理以及建筑工程法規等課程,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第一,為了讓工民建的畢業生更加適應畢業后崗位的要求,院校應當加強建設校內實習基地的同時,加強與企業以及政府等相關單位的聯系,從而增加工民建畢業生的就業率。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綜合能力,可把學生分成班組到實習基地進行結構設計以及結構施工知識的訓練。此外,校內基地除了為本校學生提供基本技能的訓練外,也應當承擔社會培訓任務,從而加強院校與企業的聯系,從而為發展地方經濟做出貢獻。
第二,加強畢業生的校外實習工作。為了增加實習人員的數量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除了聯系設計單位外,還應當加強與施工單位以及監理單位的聯系。為了保證學生的實踐效果,在實踐過程中,院校的領導以及專業課教師還應當加強對實習生的監督和管理。
第一,教師是實現現代化教學的關鍵。只有教師不斷的更新管理教育管理以及積極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有效提高現代化的教學水平。
第二,院校的支持是實現現代化教學的基礎。學校應當積極鼓勵教師研制和開發多媒體課件與計算機輔助實驗教學相結合的自學體系,從而提高教學現代化的整體水平。
第三,加強教師對現代化教學內涵的理解以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和功能。雖然現代化教學手段相比傳統教學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分寸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做好演示實驗。由于演示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工民建專業的興趣,更強化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還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演示實驗的課堂效果。
第一,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是培養工民建專業學生全面素質的基礎。學風、教風以及管理風格構成了校園文化,優良的校園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應當通過科學管理突出人文環境的建設,從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第二,培養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學校通過開展大量的人文社會科學類公共選修課,從而擴寬工民建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和事業,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第三,充分利用學校的可用資源優勢將學生培養成復合型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學校應當加大實習和實訓的比重已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學校領導和教師應當通過舉辦各種活動以及座談會,甚至請一些知名人士或者行業來院校做相關方面的報告,從而擴寬學生的就業思路。此外,學校還應當根據工民建專業的特點利用學校資源開設跨專業的選修課,加大培養復合型人才的力度。
總之,工民建專業作為一個傳統的專業,具有實踐性很強的特點,為了充分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在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找到一個突破口。
[1]駱長里.培養工民建專業學生建筑設計能力的嘗試[J].高等建筑教育,1990(02).
[2]穆峰,肖營,胡云芳.關于工民建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88(02).
[3]劉世忠.在改革中拓寬工民建專業[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9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