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詞匯是構筑外語能力的基礎。若沒有良好的方法指導初學者進行詞匯學習,就可能導致他們對這門語言失去興趣或喪失信心。因此不論是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還是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詞匯教學都是重點,卻也是難點。本文結合筆者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提出了日語詞匯教學的幾種具體可行的方法,嘗試構建有效的課堂詞匯教學模式。
關鍵詞:詞匯;記憶;教學方法
恩格斯曾說:“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學生掌握的詞匯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聽、說、讀、寫、譯幾項技能的發揮。日語詞匯的學習在日語學習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日語教學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貫穿于語言習得的整個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經常問筆者這樣的問題:“老師,日語發音不算難,語法聽講后也能看得懂,就是單詞怎么都記不住。有沒有什么好的方法呢?”這一問題極具代表性。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快地掌握好日語詞匯,是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筆者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體會,筆者認為:詞匯教學不能只限于教會學生讀讀音,記詞義,還應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詞匯進行歸納、整理、聯想運用等,以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換言之,我們在教學中除了要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接下來,筆者談談自己是如何在教學工作中的貫徹、實施這一觀點的。
一、日語詞匯量的重要性
筆者開學的第一講,并不是直接進入發音階段的學習,而是通過日語概述這
一專題,讓學生對我們即將學習的日語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在這一講中,通過給學生展示幾組數據使其認識到日語詞匯量在日語學習中的重要性。
表1:四種外語單詞與會話對比表
法語 日語 英語 西班牙語
第一個1000詞 83.5% 60% 80.5% 81%
第二個1000詞 90.4% 86.6% 86.6%
第三個1000詞 93.8% 75% 90% 89.5%
第四個1000詞 94.7% 92% 92.3%
第五個1000詞 96% 93.5% 92.5%
合計 96% 93.5% 92.5%
表2:日語單詞與會話對比表
50% 62% 73% 85% 89% 96%
詞數 560詞 1200詞 2800詞 7200詞 9700詞 22000詞
請學生先觀察統計表,再引出結論:掌握1000個單詞,就能聽懂80%以上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的會話;而掌握1000個日語單詞,只能聽懂60%的會話。掌握5000個法語、英語和西班牙語單詞,能聽懂92%以上甚至96%的會話;而要達到聽懂96%的日語會話,就必需掌握22000多個單詞。
同時由于選課的學生中有許多準備在大學畢業前參加日語國際水平能力測試,獲得證書,可以向學生展示以下數據:日語國際水平能力考試的要求是一級掌握10000詞,二級掌握6000詞,級掌握1500詞,四級掌握800詞。
通過以上數據告訴學生要想學好日語,單詞的積累是至關重要的,詞匯量可以成為衡量日語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必須從思想上重視單詞的學習。
二、介紹記憶的基本規律和方法——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及艾賓浩斯記憶法
告知學生,遺忘并不可怕。記憶和遺忘是矛盾的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信息輸入大腦后,遺忘也就隨之開始了。遺忘率隨時間的流逝而先快后慢,特別是在剛剛識記的短時間里,遺忘最快,這就是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揭示的記憶基本規律。利用這一規律來記憶即為艾賓浩斯記憶法。艾賓浩斯記憶法的主要方式是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復習和自測。
從時間安排方面講,復習與自測可以定期的進行也可以隨時的,復習與自測可以結合進行,對學過的知識,一段時間后先自測一下,不會的,或記得不牢的再進行重點復習。1.定期復習與自測:即對自己所學的課程、知識定個復習與自測計劃,然后按時執行。如日測:每晚上睡覺前,應該將當天所學的知識擇其要點復述一下,如條件不允許,默寫提綱或干脆默想也行。2.隨時自測:先準備一些卡片,正面寫上幾個日語單詞,背面寫上相應的漢語詞匯,揣在兜里便可隨時自測了。不帶卡片也可以隨時自測,看到什么事物,就試著用外語表述出來,或者在頭腦中默念一下。這樣既利用了點滴時間,又會收到分散復習的好效果。
三、幾種日語詞匯記憶法
1.聯想記憶法
即由一個詞,將其他與之相關聯的詞一起記憶的方法。也可以叫做舉一反三法,串珠法。即利用聯想這一規律,就可以把學過的或尚未學習的詞匯有機地聯系起來,達到復習、鞏固、記憶的目的。
(1)語義場的聯想。所謂語義場又叫詞匯場。把相互關聯的詞匯和短語組織起來, 顯示其間的相互關系, 意義相關的構成一個集合, 稱為詞匯場。
①分類語義場。這一分類包括了同類事物的各種對象。如第六課中出現了“電車”、“飛行機”等一系列的與交通工具相關的詞,又如第七課中出現了“カレー”、“そば” 等一系列的與食物相關的詞,建議學生記憶的時候就應該將這些詞作為一個整體來記。
② 順序義場。如在第四課學習“水曜日”、“木曜日”這兩個單詞時,最好就把第五課出現的其他星期詞一起按照順序來記。
③關系義場。關系義場的義位反映人與人, 事物及事物之間的關系。如學習親屬的稱謂時,建議學生按照課本36頁的表格來記,不要把單詞割裂開來。
④反義義場。指意義剛好相反的詞語,如熱―寒等。因此在學習第九課大量的一類形容詞時,建議學生利用課本116頁的反義詞表格來記。
(2)漢字的聯想。告訴學生記日語單詞時,切忌孤立地記單詞,而要以漢字為綱,形成系統,構成脈絡。
①同音近音詞及同形近形詞的聯想。如一課學習“課長(ちょう)”、“社長(ちょう)”和 “張(ちょう)”,第二課學習“手帳(ちょう)”時,第五課學習“出張(ちょう)”時,第九課學習“萬里の長(ちょう)城”時,要不厭其煩的將學過的漢字以及讀音列舉出來,請學生觀察,再引出結論:漢語中的大量同音近音詞及同形近形詞,在日語中也往往發音相同。
② 音讀和訓讀的聯想。如在第一課學習單詞“日本人(じん)”、“中國人(じん)”、“あの人(ひと)”時,如在第五課學習單詞“今月(げつ)”、“來月(げつ)”、“毎月(つき)”,指導學生可以由漢字為基礎,記住音讀和訓讀。
(3)漢語音韻的聯想。日語漢字的音讀是將該古代傳來的漢語語音加以日語音韻化的讀法。它們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與漢語語音有相近之處。若學習者了解日語漢字的音讀與漢語語音的對應關系,將對提高日語漢字的認讀能力會有很大幫助。如漢語的韻母ang,eng,ing,ao,ou在日語音讀中都讀長音。例:中(ちゅう)國、英(えい)語、平(へい)和等。又如漢語用n作韻尾的讀音在日語中都讀成撥音。例:日本(ほん)、新(しん)聞、先(せん)生等。又如漢語聲母b,p,f與日語中“ば”行或“ は”行讀音相對應。例:便(べん)利、不便(ふべん)等。漢語聲母l與日語中“ら”行相對應。例:來(らい)年、料理(り)等。
(4)英語的聯想。引導學生分析日英詞匯,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方法導入詞匯教學。如作為外來語語源的英語詞尾“tion”在日語中往往轉化成“ション”,“or”“ar” 在日語中往往轉化成“ター”,“er” 在日語中往往轉化成“カー”或“ター”。掌握這些規律,在記憶外來語單詞時,可以事半功倍。
2.文化導入法
在日語教學中,若涉及到某些蘊含文化因素的詞匯時,可通過圖片及視頻等方式讓學習者能從視覺及聽覺等角度感受日本民俗風情、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文化特質。如在講解第七課有關日本食物名稱的詞匯時,可通過食物圖片的展示讓學習者獲得直觀感受。又如講解第九課“浴衣”時,可通過圖片展示以及日本古裝電影片段的播放(筆者選的是《大奧》),較系統的介紹日本的和服體系,從而提高學生對該類文化語境認識的興趣。
3.邏輯分析法
記憶有其規律,對一個詞的語音、詞義、用法、構詞特點的全面理解,會在大腦里形成邏輯記憶。這種基于理解的記憶往往更加深刻。如對構詞的邏輯分析,它是掌握詞匯的重要內容之一,因為它對詞的記憶提供了可靠的基礎,又可以通過詞類轉化、派生、合成來記憶和擴大詞匯量。如學習第三課單詞“入り口(ぐち)”,第四課單詞“一人暮(ぐ)らし”時,可以把指日語中兩個詞組合構成復合詞時,復合詞后一部分的詞首清音常變為濁音即“連濁”這一規律介紹給學生。又如在先學習完第一課單詞“學(がく)生”“大學(がく)”后,遇到第五課單詞“學校(がっこう)”時,可以將其和已經學習的第二課單詞“一歳(いっさい)”,第三課單詞“1階(いっかい)”對比,引出“促音便 ”這一概念。然后告訴學生其規律:前一個漢字的最后一個假名是“く”時,后接假名的輔音為“K、P”時會產生音便, “く”變為“っ”。例:學校(がっこう)等。前一個漢字的最后一個假名是“ち”,后接假名的輔音為“K、S、T、P”時,也產生音便, “ち”變為“っ”。如學習第十課單詞“曇り”時,可以復習第五課單詞“休み”及其動詞形式“休む”,并補充介紹動詞“曇る”,告訴學生一類動詞若將其詞尾變為同行イ段假名,就可構成其動詞相對應的名詞形式。又可與第十課單詞“晴れ”以及其動詞形式“晴れる”對比,告訴學生二類動詞若需變成其動詞相對應的名詞形式,方法與一類動詞截然不同,只需將其詞尾去掉即可。
總之,日語課堂詞匯教學是不可或缺的,詞匯教學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手段來完成。作為教師的我們也會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教學規律,將日語詞匯學理論靈活運用到日語教學實踐中來,以改進課堂詞匯教學。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對日語詞匯的興趣和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袁玲麗.聯想策略與直接詞匯教學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9).
[2]曹花艷.淺談日語的詞匯教學[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4,(4).
[3]李杰.淺談日語漢字的音讀與訓讀[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5,(2).
[4]李錦繡.談談日語的詞匯教學[J].遼寧財專學報, 2002,(2).
[5]劉經能.搞好大學日語詞匯教學[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1999,(6).
[6]符小軍.日語詞匯教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5,(22).
作者簡介:劉念(1981-),女,2007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現為湖北經濟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作為二外日語教學,中日跨文化交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