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曲珍
摘 要:在現代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在教學改革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可以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果,更為發揮教育的主觀能動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存在著諸多的利弊,這對于改善教學模式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高職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培養現在新興人才的關鍵,我們應秉持現代教育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逐步提高教學質量,為促進現代教育及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提供充分的保障。
關鍵詞:課堂教學模式;對策;改革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深化及完善,特別是在21世紀末之后,高職教育逐漸呈現于人民的視野之中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之而來的也就會出現對這教育模式的改革,單純的從數量上來壯大這一新興的教學群體有悖于現代教學的理念,尤其是在理論及實踐界,他們普遍認為高職發展必須從規模擴充轉向內涵建設,突出特色,必須從教學質量入手,提高高職教育水平。[1]對于這一深化性的改革,漸進的就把高職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推到了職業教育領域的前沿,這就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形成了挑戰,從而對現代教育模式的引進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一、高職課堂教學模式現狀
課堂的教學模式客觀的存在于每個教師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對此,不同的教師都會有著自己既定的教學模式,在高職教學的模式的也會有著類似的現象。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分析:
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目前的高職教育課堂大多都是沿用原有的教學模式,大多的教材都是由教師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編寫,由于不同教師的不同風格,使得學生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也會接受不同的教學思想。同時,這些教師在編寫教材的過程中,很少的會有專業人士的參與及建言獻策,而且對于具有教學主體地位的學生來講,他們根本就不能有效地參與其中,這就會使學生的興趣及需求不被采用,也就會使教材內容較為呆板及不實用。現代的教師大多都會反復的利用自己編寫的教材,久而久之,具有創新性的教材不能被學生所采用,也就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在教學的方式方面;傳統的高職課堂教學都是以講授為主,輔以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大部分的教師在講授時都會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本著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的忽視課外的實踐教育,最終都會導致教師一言堂的局面。雖然許多高職院校在授課的方式上存有許多形式的探索及改進,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還是以傳統的講授為主要形式,嚴重的導致了課堂氣氛的沉悶及學生學習的興趣,從另一方面也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到課率。
再次,在教學的目標方面;高職課堂的教育模式在功能目標上缺乏嚴重的學習主體地位,所謂學習主體地位,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造成學習主體事實上沒有聽課或沒有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現象。具體表現為顯性缺位和隱性缺位兩種。學生由于某種原因而未到課堂上,稱顯性缺位;而學生已進入課堂,但并沒有進入到學習狀態,成為沒有進入到學習角色的學習主體,稱隱性缺位。[2]對于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學生很少的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只是單純的處于接受理論灌輸的狀態,久而久之會對教師有嚴重的依賴性。所以,學生在接受理論學習的過程中會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地位,其主動性的發揮及自身興趣愛好都會被淹沒在理論灌輸中。
最后,在教學的評價方面;在教學效果的評價體系中,對于學生的評價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之所以會發揮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為其符合了應試教育的模式,也就是成績是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唯一標準。但是隨著現代教育觀念的深入及教育改革的發展及轉變,學習成績并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現代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以學生自身的素質是否提高,能力是否得到鍛煉為標準。現代學生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存有嚴重的不滿,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深化改革自身的教學模式,適用現在新興的教學需求,從而不斷促進教育的發展。
二、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方式
反思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存有的問題,總結原有實踐中有益的經驗是現代高職教師所必須掌控的重要問題,對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化改革高職課堂教學模式:
1、切實轉變高職教育的理念
在教育的理念中,要根據不同的教育目標確定各異的教育特色。與一般的本科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有著其自身的特色,與此相結合,高職教育應重點突出其“職業”特點,探尋自身的發展道路。首先要轉變原有因循守舊的教學模式,適時的創新高職課堂教學,轉變教育思想,只有從思想層面上的創新才能切實的加快教育轉變的步伐。各高職院校可以根據自身院校的辦學特色及現狀,鼓勵教師進行課堂教育的改革,同時,適當的改變原有的目標培養需求,通過各方面的合力及轉變,共同推進高職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走出一條具有適應高職課堂教育改革的路子。
2、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其綜合素質
在教育改革的目標活動過程中,首先要轉變以教師為主體的現狀,切實改變學習主體缺位的狀況,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及積極性,提高教學的效率及質量,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比如可以改變傳統的學生與教師一問一答的簡單模式,讓學生自己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更為生動有趣的形式激發他們學習的能動性,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自愿并積極的表達自身的意見及觀點。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的大眾傳媒資源,使學生與教師能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自由發表自身的言論,充分交流雙方的思想,從而適應現代課堂教學的培養目標,適用社會需要。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正是適應了這一需求,它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為目標,把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素質提高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實現學生素質的普遍提高。 [3]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思想及心理狀況的了解,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培養方式,用不同的理念及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逐漸培養自身的創新精神。
3、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確立不同的教學評價體系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有專門職業技能的適應社會人力資源需求的人才。在高職教學的改革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建立全面的評價體系。在不同專業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專業進行不同的培訓,特別是針對一些職業性較強的專業學生,更要發揮其自身動手的能力,使其更多的參與到社會的實踐過程中,使其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校可以組織不同的活動,使其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培養其自身的興趣愛好,更好的與專業的學習相結合,提高教學的質量。
在教學評價體系中,要將職業規范化的標準融入到高職教學的評價體系中,可以改變原有的單一考試評價體系,逐步轉變為多維度的評價體系中。在考核的方式中要注意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及素質,不同的課程也應該針對自身教學的目標設置不同的教學考核方式及標準,使其專業的技能及操作與考核方式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意識。
三、結語
隨著高職教育逐步大眾化,各高職院校的競爭也在不斷的加強,同時其教育方向也逐漸的轉變為需求方式的多樣化,由此而言,高職教育也應該針對不同的教學培養目標進行不同層面的改革,特別是其教學質量及方式轉變上。 所以,我們要逐步適應社會發展的方式,不斷深化高職教育改革,使其真正成為人民滿意的職業教育。
注釋:
[1]榮國慶等著《高職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綜述》,教學改革,2010年2月
[2]朱泓著《高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及職業,2011年3月
[3]郭玉蓮著《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論》,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
參考文獻:
[1] 榮國慶等著《高職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綜述》,教學改革,2010年2月
[2] 朱泓著《高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及職業,2011年3月
[3] 郭玉蓮著《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論》,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