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磊

我需要是以我為主,品牌以我為主,打法以我為主。
“當不能超越昨天的自己,人生就到了拐點。”6月12日,剛剛告別“昨天的自己”的原UC優視創始人兼總裁俞永福以阿里UC移動事業群總裁的身份接受《東方企業家》雜志采訪時如是說。
那么,加入阿里巴巴之后,“降格”為阿里一個部門之后,他的UC野戰軍還能夠一如既往地沖鋒陷陣嗎?整合并購出現的一些融合難題和創始人退出的問題。他沒有考慮過嗎?
《東企》:據了解,馬云始終對你承諾保有公司主要控制權,聽起來現在還是你帶領團隊獨立在發展業務?
俞永福:雖然這次成立阿里UC移動事業群,原來要怎么干還是要繼續怎么干。核心問題還是按照既有的思路發展業務。我認為,互聯網可以分為電商業務和非電商業務,阿里在電商業務里面戰略格局,包括團隊實力都是非常不錯的。但是,在非電商業務其實是沒有特別雄厚的團隊積累,而UC團隊在非電商領域基因和積累都非常扎實。
《東企》:在BAT中,為什么選擇阿里?
俞永福:選擇阿里很重要的原因是距離產生美。我熟悉的事情它做不了,它熟悉的事情我做不了。這是在整合組班子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決策要素,就是團隊能力盡量互補。因為什么?他做的事情你做不了,你做的事情他不了,就會有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這是整合業務基本的原則。
多說一點,我在選BAT的時候發現百度、騰訊有跟我類似的業務。我需要是以我為主,品牌以我為主,打法以我為主。如果不能做到,肯定沒有談。你在支持我往前發展,還是我要支持你往前發展,這是非常大的不同。
比如說,你收購了應用發行業務,你自己還要做單獨做應用發行,我要是那個被整合的團隊,我都在想,你天天從我這兒把我的人干掉,我還不如自己給自己找后路。如果說,把QQ瀏覽器整個改名都叫UC瀏覽器,我接受這樣的合作。
《東企》:UC和阿里整合,是外在環境壓力導致的嗎,是必須到了一個要站隊的時候嗎?
俞永福: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格局還是有相當的演繹空間,大家都有上市的機會和出路。百度跟阿里在這么激烈競爭情況下,在百度仍然投放了大量的廣告。我要強調一點,千萬不要把互聯網非此即彼化,我一直說互聯網是競合關系。我跟騰訊移動瀏覽器團隊有競爭,但也有合作。
我一直說創業公司像一個孩子,有它自己的名字、性格、成長。作為父母、老師等,不能凌駕于它之上,把自己和它畫等號,代替它。我自己很開放,誰能夠幫助UC成長和壯大,我都是持歡迎態度,都可以談。
《東企》:作為成員之一,阿里戰略決策委員會職能是什么樣的?
俞永福:UC這一點上和阿里管理風格不一致,UC最高的決策叫做總裁室,我們有五個合伙人,這也是我認為創業公司能夠長遠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健康的管理方式。如果用金字塔管理方式,如果是一個人決策,其實這個人退休怎么辦?對于互聯網這么快速迭代的產業,我覺得讓它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一定要走合伙人的管理機制。
戰略決策委員會是阿里巴巴集團業務的最高決策機構,這是在公司管理上的,再上面是股權治理,這是兩個層面。所以在業務決策上,這八個人是最高的決策成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