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紅全
他不求索取,懷著一顆對人口計生工作的無悔之心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他愛崗敬業、辛勤耕耘、無私奉獻,成為育齡群眾的貼心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就是汝南縣羅店鎮計生協會長王文平。
群眾利益無小事
最近,羅店鎮羅東村村民小劉三番五次地要拉著王文平會長到飯店里吃一頓飯,但被王文平婉言謝絕。王文平動之以情地說:“計生群眾的利益無小事,為計生群眾維護權益、搞好服務是我們計生協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拒宴”的背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前不久,雙女戶小劉因照顧有病的妻子,自己跑到醫院做了結扎手術,術后留下了少見的后遺癥。一到陰天下雨,小劉就腰酸背疼、睪丸水腫。他多次去為自己做手術的醫院討說法,均無功而返。王文平會長在開展入戶隨訪時聽說此事后,義憤填膺,二話沒說就到該醫院交涉。王會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理有據、依法力爭,終于使這家醫院承認失誤,答應賠償。拿著獲賠的5000元錢,小劉熱淚盈眶,非要請王會長的客。
2013年3月,王橋村育齡婦女李珍在駐馬店一家醫院做了剖宮產手術后又做了節育手術。一段時間后,她時常腹脹、腹痛,造成盆腔瘀血。多次去那家醫院交涉未果,李珍準備上訪。王文平了解情況后,自掏路費多次往醫院和衛生局奔波,據理力爭,幫著討回2000元賠償金,并順利促成了康復手術。王文平這樣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千方百計地維護計生群眾權益的事,不勝枚舉。
面對困難不畏懼
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也是農村的“老大難”工作。王文平會長時刻想著自己是一名國策的執行者和忠誠的衛士。他把改變群眾的生育觀念貫穿整個計生協工作的始終,得到廣大群眾的理解、尊重和支持。羅店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群眾受“多子多福”、“傳宗接代”等傳統生育觀念的影響,“天下第一難事”的計生工作在這里和其他地方一樣,難度很大。為此,王文平把宣傳教育工作作為法寶,把轉變生育觀念作為重頭戲,通過在公路沿線和鎮村路口書寫宣傳標語、街頭村旁組織宣傳活動等形式,在全鎮營造濃厚的計生宣傳氛圍。同時,他組織各村組干部、協會會員進行法制教育和業務培訓,進村入戶對群眾進行人口國情、計生政策、優生優育等知識的宣傳教育,教育群眾樹立“多子未必多福”、“只有少生優生,才能幸福一生”等先進生育理念。羅店鎮嚴格落實國家獨生子女戶獎勵扶助政策,引導育齡群眾“少生快富”。僅2012年,就發放獎勵扶助金8萬余元、獨生子女光榮費20多萬元,為計生特困戶爭取補助金2萬元。
致富創業引路人
在多年的農村基層工作中,王文平認識到當地的農業種植品種單一,始終是老三樣:小麥、玉米和花生。人多地少,這樣發展下去只能解決溫飽,致富很難。近年來,羅店鎮計生協依托當地的獨有文化資源優勢,充分發揮協會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舉辦培訓班、協調信貸資金、回收產品、聯系銷路等多種方式,大力扶持計生家庭發展麥草畫。
2009年,羅西村計生協會員趙明俊找到王文平會長,說自己有制作麥草畫的手藝,但苦于缺乏資金,制作手工麥草畫市場始終形不成規模。王文平了解情況后多次到縣計生協、農村信用社,苦口婆心、動之以情,最終聯系到無息擔保貸款100多萬元,幫趙明俊成立了汝南縣明振麥草畫工藝品有限公司,并幫助他們建立了章程。公司開張那天,電視臺采訪時,趙明俊激動得淚流滿面地說:“沒有王會長,就沒有公司的今天呀!”經過幾年的經營摸索,該公司現已開發出花鳥、山水、人物、歷史名畫等六大系列200多個品種的產品。在經營策略上,公司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在當地形成了廣泛的加工生產能力,帶動1000多名育齡群眾在家里實現就業增收,公司年盈利50多萬元。現在,趙明俊夫婦倆逢人便夸王會長是計生群眾致富創業的引路人。